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那么我们修学佛法当中有一个重点,就是研真穷妄,这是整个修学佛法的根本。这个研就是追求,追求什么呢?追求真如佛性。穷就是穷尽,停止的意思,停止什么呢?停止我们的无明妄想。换句话说,整个修行,我们讲法法消归自性,不管你持戒也好,学教、修止观乃至于做执事、修福,所有的资粮都应该要会归到现前一念心性,就是在一念心性当中做两件事:第一个、研真,对于佛性的追求,第二个、穷妄,对于妄想的调伏。
你所有的解行二门要往这两个地方会归,这是个根本。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如果你能够从一念心性当中去研真穷妄,深造自得,深入地去修学,那么你就能够左右逢源。根本能够抓得住,那么你在整个修学当中能够处处圆融无碍。
华严宗的祖师贤首大师(当然华严宗所修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等于是一心法界,一念的清净心变现一个重重无尽的法界),贤首国师他晚年的时候,在他的传记上说,说他晚年的时候他读《四书》废寝忘食。
我们一般人看《四书》,那是五乘格之,仅属人天,那个克己复礼的功夫就是人天而已。但是贤首国师他能够从研真穷妄当中处处地往心性会的时候,那这个就是一个圆顿法门,圆人受法,无法不圆。就是说,我们刚开始能够把这个重点抓住,那么你学习一切法都是佛法。
从这个现前一念心性当中去研真穷妄,到最后你自然左右逢源。你能够抓住这个根本,那么一切法都可以从这个地方去融通的。故愈博而愈约,否则愈博愈无头绪,去道亦愈远矣。我们能够掌握这个心性的修持的功夫,你经论看得越多,你这个修行越能够有一个会归处。
你看《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虽然无量无边的法门,但是呢没关系,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每一个方便法门都是一个明确的指归,要你干什么呢?就是要你研真穷妄,当然,由不同的角度切入。
假设你不掌握这样一个根本的修行内涵,愈博愈无头绪,去道亦愈远矣。你看唯识对法相起执着,中观对空起执着,你会觉得佛法是种种的矛盾,去道亦愈远。
这个地方倒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智者大师讲观心法门,他这个教观,智者大师讲这个教讲得非常的广泛详细,五时八教。他讲完五时八教以后,他强调观心,观察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就是你把这广泛的五时八教的内涵要会归到一念心性。
如果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不能从心性上去研真穷妄,你只是在做学术研究,你在佛法当中学久了以后,你很容易退失你的信心,很容易退失信心。
就是这个佛法它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向内安住,另一个是向外攀缘。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把方向弄正确,修学佛法只是在名相上分别,跟人家争高下,你会发现佛法里面很多矛盾;那么如果你能够一开始就能够往心地上去会,你会发觉佛法有无量无边的方便,这个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所以蕅益大师他老的慈悲啊,就告诉你:什么叫作学?他明确地指出学的方向、学习佛法的方向研真穷妄名之为学,这是一个根本。这是讲到修行的一个根本、一个重点。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