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金刚经》里面说得太清楚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在百法里面看到有为法,心法是有为法,心所法也是有为法,色法也是有为法,不相应行法还是有为法。五位百法前四位统是有为法,既是有为法,就是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并不是直心。而我们今天所用的,你看看是不是用的这些心?是不是用的八识五十一心所?既然用的这个心,完全用的是妄心,所以并没有发菩提心,菩提心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我们之所以未发就是迷而不悟,一天到晚还用的这个心,用这个心造业,迷了就造业。如果我们要是用六根的根性,六根的根性是菩提心、是真心,我们要用见性见色、闻性闻声。观世音菩萨就是修闻性闻声,「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我们听一切音声,我们用耳识、用五俱起意识,观世音菩萨不是的,观世音菩萨用闻性。用闻性所闻的对象是什么?是声性,就不是声尘。我们如果用见性见一切色相,那个色相就是色性,所以四科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今天为什么看不出六根六尘是妙真如性?我们看不出来,为什么看不出来?因为我们用的是生灭的心,用的是妄心、痴迷心。看这个色是什么?色是尘,见不到色是性。我们如果用见性来见色,这一切色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这在禅宗里面叫明心见性,见一一法皆是性、妙真如性,无有一法不是,所谓是见性成佛。
给诸位说,说穿了难不难?不难,当下就是。问题就是你能不能转得过来?就是这个结你能不能解得开?解不开,解不开也不要紧,佛法里面讲求的是薰习,一遍一遍的多听,听的时间多了就恍然大悟,这个结就解开了。古大德是这个经验,我自己修学也是这个经验,所以佛法大乘了义经典的薰习,不可以一天中断,天天要读经、天天要闻法,时间久了自有悟处,古人常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最怕的是什么?是你打妄想,也就是说最怕的是你还是用心意识,还用你的妄心,怕的是这个。因为你用妄心,你对於佛所说的法,毕竟不解佛所说义,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听得很清楚,不解。我给诸位讲,不解,诸佛来给诸位讲也不解,为什么不解?因为你用的是痴迷之心,痴迷心就是个障碍,就把你自己障住了。所以学佛,在根本上讲就是要换心,把我们一向所用的妄心把它换成真心,只要你换成真心,事事物物无不真实,就是此地讲妙、真、如,见性了。你才能够在法法头头上都见到妙真如,无有一法不显示妙真如性,这个时候就是古德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而本经讲到修,真是妙极了,佛讲「狂心若歇,歇即菩提」,狂心是什么?八识五十一心所,是狂心、妄心。你要是把八识五十一心所歇了,菩提心就现前,菩提心就是妙真如性,到这个时候这就所谓是一了百了。千经万论就是说这桩事情,佛就是为这桩事情出现於世间,这就是《法华经》上所讲的「一大事因缘」。现在说说我们眼前的境界,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麻烦就是有为法摆不脱、放不下,不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用的是有为的妄心,我们学佛、我们念佛、我们研究教理依然还是用有为的妄心。这个心,大家在此地听经也听了不少时日,总应该晓得这个心是黑暗的,是迷惑颠倒的心,没有观照的作用。大乘法里面佛教给我们,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就是妙真如性。
我们要是用意识心、用痴迷的心,它没有观照的作用,换句话说,它是不可能照见五蕴皆空的。能够照见五蕴皆空的是真心,也就是佛在本经教给我们的六根的根性,它有观照的作用。观世音菩萨用闻性,反闻那就是反照、就是观照,所以他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心经》里面讲的,「度一切苦厄」。六凡的分段生死、四圣的变易生死都了了,才叫做度一切苦厄。他会用,我们不会用。他有六根的根性,我们也有六根的根性,因此学佛得训练,训练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六根的根性,不用识,要训练这种,这叫真正的学佛,这才叫开悟。悟有渐悟、有顿悟,我们想顿悟顿不了。顿悟,那就像《六祖坛经》里面那些人顿悟,我们顿不了。不过我告诉诸位,我们也不是顿不了,这个悟还是非顿悟不可,一定要顿悟。我们中国古大德,你看顿悟、顿超的那么多,我们也是中国人,我们为什么顿不了?顿悟有顿悟的修学法,有方法。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所传的这些方法,都是教给我们顿悟的方法,不但是禅宗,教下也不例外。
摘自楞严经 (第八十二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82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