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我成为了一名网络班的辅导员。在一个多月的带班过程中,有了一些思考,现分享给师兄们。
一、如何让师兄们适应修学节奏?
刚刚进班的师兄要想适应每周的修学节奏,还真不容易。
在学习《学员手册》时,师兄们都能很快地做笔记、列提纲,拍成照片发到班级,特别积极,有的师兄还做了思惟导图。也是因为《学员手册》的内容清晰、简明,容易做。
但到了第三课《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困难出现了,马上要进行小组共修了,还没有一位师兄发出完整的提纲或笔记。师兄们反映:感觉抓不住重点。我和辅导团队的师兄们商量,如何帮助学员们渡过难关。辅助员师兄也说:这一节课的内容因为是问答的方式,感觉内容有些散,不好归纳重点。我就在班级群用语音和文字两种方式,把这节课的重点和思路发出来,帮助师兄们理解消化本期法义。
小组共修时,有师兄提出顾虑:我要不要这样修学,能不能坚持,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通过辅助员师兄的努力,师兄们明白了这节课要掌握的重点,不再有畏难情绪。在班级共修时,辅导员通过引导,让师兄们安全过渡。
到第四课《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学时,师兄们就不再有畏难的心理了。
所以在刚开始的修学中,辅导义工要注意关注新师兄的反应。
发现有畏难情绪,要及时提供帮助。二、如何带好辅导团队?
1.小组共修前的小共修
第一次班级共修后,辅助员师兄提出:小组共修前,辅导团队做一次法义的小共修,以便在小组、班级的引导中达成一致,更好地引导师兄们达到修学效果。大家一致同意。我们随之在第二次小组共修前开始小共修,时间30分钟左右。先由辅助员师兄把当期法义内容简单梳理一下,说明所认为的引导的重点在哪里,再由辅导员总结法义的引导重点,可能出现的疑问及解答,达成共识之后再带小组和班级共修。
比如在第二课的小共修中,有师兄认为引导的重点在自修、共修,有师兄认为引导的重点在态度、方法,有师兄认为引导的重点在书院缘起……最后大家达成共识:重点在书院缘起。只有认识到缘起的重要性和殊胜性,接下来端正修学态度和方法、自修和共修按照标准去做,才会成为水道渠成的事。这样在小组和班级共修过程中,都往这方面引导,学员师兄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当期法义。
一直坚持做小组共修前的小共修,辅导团队都认为太有必要了。
2.小组共修后的群里
每位辅助员在小组共修后,会把共修的情况发到辅导团队,让大家了知小组共修的情况。辅导员在班级共修时的引导也会有所侧重,遇到师兄有状况,大家一起来讨论怎样解决和跟进。
3.班级共修后的辅导团队交流会
每次班级共修后都会开辅导总结会,先由辅导员谈共修中发现的问题,再由辅助员师兄谈本组师兄的状态。如果发现要跟进,讨论由谁来跟进。最后总结下次共修要注意和完善的地方。这样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化解问题,不让问题扩大,使师兄们安住修学。
经过每周三次的共修,整个班级的小组共修、班级共修都很顺畅。而且在辅导过程中,辅导义工也没有了压力,成为一群快乐成长的小伙伴!
三、共修怎样更有效?
我一直在思考:共修就是一周两次吗?能把每天都变成共修吗?
我想,可以把班级群变成共修的平台啊,每天师兄们都在这里交流,不就是每天都在一起共修吗!从第一天开始就在群里和师兄们互动,定课、法义的理解、疑问的解答,师兄们还随时发自己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在共修后,鼓励师兄们把心得再发到群里。现在看来,我们不是一周两次共修,而是随时都在一起共修。师兄们也特别愿意分享自己的成长,大家相互鼓励,温情满满,感觉一家人已经相识很久了。
在班级共修时,师兄们的分享和讨论都特别积极踊跃,有几位旁听的辅导员师兄后来和我说,怎么感觉不到这是新学员在共修,好像是老学员在分享。我想,这就是每天共修的结果吧。
四、如何持续发心?
记得去年5月我开始接触到发起人师兄,10月师兄们又来参加静修营。在当地师兄们共同努力下,今年2月终于开班了,师兄们在这期间的辛勤付出终于开花结果。而且师兄们一直在当地举办读书会,这样的发心一直感染着我,也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师兄们这样的发心持续?惟由让师兄们在法上受益,才是发心持续的最好办法。还有就是和师兄们一起来承担。师兄们承担了很多事,还担心做得不够好,我就给师兄们减压。每次班委会都鼓励师兄们,让大家体会服务大众的欢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做事更容易长久。有事情大家多沟通、多交流,这样也使我们成长更健康,更快乐!。
以上是这一段时间的思考,或许还不够成熟,供养给师兄们,希望师兄有收获!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