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说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所以直到今天,我们在寺庙中看到的布袋和尚的坐像都称为是弥勒菩萨。据说早年间,浙江省那一地带出现了一个行为十分古怪的和尚,他在身上背了个口袋,见人就乞讨,将乞讨来的东西都放入那个口袋之中,人们都说那是一个神奇的口袋,因为总是装不满。
幸好那里的人都很善良,看见他贫穷的这个情况都会给他,由于无人知晓他的真实姓名,所以人们就把他称为是“布袋和尚”,因为那个布袋从来没有离过身。其实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今天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位一生都面带笑容的佛——弥勒菩萨。有一次,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想知道布袋和尚的袋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于是在街上追着布袋和尚跑,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和尚只好将自己布袋打开,把东西倒在地上,里面就装着瓦砾,饭菜等杂物,并无稀奇之处。虽然他行为古怪,但是还是受人们的欢迎,因为他和孩子们玩得来,在街上经常可以看见布袋和尚和一群孩子在嬉戏打闹,除此之外还会算命,而且十分准,每天去找他占卜的人很多,布袋和尚从来不嫌麻烦,挨个给他们算。布袋和尚在街上乞讨的时候从来不会多要,每次都需要一分钱,这样一来,人们对他更是喜爱了。无论何时何地,总能看见布袋和尚笑嘻嘻的,有一天,他去一座寺庙中吃饭,到了五观堂后发现已经没有位置了,所以他只能在中间坐着吃,寺庙中的师父见此状后特别生气,于是扯着他的耳朵想将他赶出去。
但奇怪的是,师父将他的耳朵拉着出去,到门前,而布袋和尚的身体原封不动,很难想象布袋的耳朵是有多长。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于是方丈和尚就说:“你到我这个位置来吧,你坐前面,我坐后面就行。”所以今天我们可以在五观堂中看到里面正中间的位置和门前都有一个弥勒佛。可能当时只有蒋摩诃才知道布袋和尚是谁吧,蒋摩诃是布袋和尚的朋友,经常一起游玩,时间久了便知道了布袋和尚的本名,原来契此是和尚的本命。当时在闽南中部地区,有一名居士供奉着布袋和尚,后来布袋和尚不想在那边待下去了,所以来到了浙江这一地带。
后来有一天蒋摩诃和往常一样在山林间和布袋和尚游玩,看到河水清澈,两人就决定下河洗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蒋摩诃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他看到了布袋和尚的背上有一个洞眼,再联想到佛像背后的洞眼,惊讶地指着布袋和尚说道:“难道你是佛?”布袋和尚慌忙地捂住蒋摩诃的嘴巴,说道:“小点声,千万不能告诉其他人!”自那以后,蒋摩诃就决定跟随布袋和尚,诵读《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其实民间中传说布袋菩萨也就是弥勒菩萨出生的时候,整个房间都充满了红色的光,他的母亲难产死去,父亲伤心欲绝。就在这个时候,一名禅师(转世的阿罗汉)刚好路过,此前禅师在金山寺中坐禅,突然感觉到心烦意乱,于是决定出去走走,就来到了弥勒菩萨的家中。听见刚出生的婴儿的哭声,禅师赶紧前往查看,见到婴儿的第一眼,禅师便对父亲说:“这个孩子不是平凡人,建议你将他给我,我抱回寺庙中把他抚养长大。”父亲也就同意了,禅师收他为徒,并给他赐号为“契此”。
众所周知,弥勒佛其实是婆娑世界里的未来佛,现在在寺庙中供奉的大肚弥勒,其他的不是佛教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这位民间的弥勒菩萨的问世,也慢慢取代了佛界中真正的弥勒佛,民间的这位弥勒佛更受欢迎,而佛界的弥勒佛几乎没有几个人知晓。佛界中的弥勒佛是头戴天冠,穿着菩萨的服装,而民间的弥勒佛,他的形象没有统一的,总是千变万化,给世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脸上充满了笑容,挺着大肚子,手里拿着串珠。据了解,民间弥勒佛有32种,但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只有布袋和尚。
这种弥勒佛就就被俗称为“欢喜佛”,希望他可以给众生带来欢乐,弥勒佛也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包容,心胸不要狭隘,以慈悲为怀。有人曾经还为弥勒佛写了一副对联,具体内容是: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这幅对联可谓是总结了弥勒菩萨的中心思想,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要学会包容,不要和小人计较,要学会让自己快乐,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幸福的过完余生。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