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里,男主角艾伦?图灵有句经典台词:“人们为什么喜欢暴力,是喜欢它所带来的快感。”它揭示了一个心理学的秘密。
家庭暴力是社会暴力的原始版,分析它,更易抓住暴力的本原。
已不记得我第一次遭遇家庭暴力是什么时候了,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母亲打我。已想不起原因和开头了,只记得母亲说,你哭一声,我就打你一下,直到你不哭为止。我哭了一声,她就打了我一下,用鸡毛掸子。我非常非常疼,但还是倔犟地又哭了一声,然后她就又打了我一下。就这样,我们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最后我屈服了,不哭了,母亲就此罢休。但事后我并没罢休,许多天都没有搭理母亲。
过去我一直在找母亲实施暴力的根本原因,但现在我连她当时“为什么打我”都不记得了。看来,这个原因并不重要,如果重要的话,我一定记得。那么,重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从母亲那里没有找到,那就只能从我这里找原因了。
拿自己开刀,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一直不愿承认自己有错。事实上,我一直把自己当做暴力的受害者,认为暴力的责任并不在我。直到成年后,有了家庭和孩子,角色转换后,我才反思到更深刻的层面。
女儿简直就是我的翻版,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第一次打她,是在她五岁左右,依稀记得原因是她半开玩笑地打了二姨夫几下。我当时的理由是,她的行为太放肆了,就打了她两下,然后告诉她:被人打的感受是这样的。女儿当时非常害怕,哭了。
但这次教训并没有起到我想象的作用,她后来反而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懂事。于是,暴力也升级过好几次,每次被我打一顿后,她就变本加厉地升级她的不听话和不懂事。最后,我放弃了这种教育方式,转而采用冷暴力——不理她。刚开始她会恐惧,后来,她也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于是,我们经常相互不理睬很多天。这跟当年我不理睬母亲的情景是多么雷同!
多年来,我一直在重复着这种低级错误而不自知。不断地重复低级错误,这难道不就是轮回吗?
要想跳出这个死循环,必须找到它的根源。从母亲身上,从女儿身上,我都找不到真正的根源,最后,只能被迫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要解决暴力,先要解决暴力背后的情绪,那就是愤怒。
过去,我总觉得自己愤怒的原因,是因为不喜欢她们的行为。后来发现,在我心情好的时候,她们同样的行为并不能导致我的愤怒,我甚至会以玩笑和包容轻描淡写地化解她们的“刻意挑衅”。我意识到,她们的行为并非导致我愤怒的真实根源。
那么,我愤怒的真实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有一天上午,我领导的领导在言谈中对我的工作做了一个不恰当的评价,我当时立刻起了情绪,但这个情绪很快就被我用理智压下去了。不过,它并没有善罢甘休,反而一直酝酿着更大的爆发。下午一直加班,错过了晚饭,饥肠辘辘地走在回家路上,又想起这个不恰当的评价,心中的怒火被“我辛苦了半天还不落好”的情绪点燃。当时还走在路上,就立刻给我的领导打电话发泄不满,然后越说越愤怒,连辞职的念头都出来了。好在领导比较有涵养,并没被我的情绪带着走。
已经不记得当时交流的结果了,但有一件事我记忆犹新:发泄完愤怒之后,我居然不饿了!感觉自己像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一样,满足感非常强烈。
我当时就被自己雷倒了!
原来,一直以来,我都是把愤怒当做自己的食物!越愤怒,我就越有能量。
多年来,我一直以为是因为不喜欢某件事才导致我的愤怒。事实上,这只是表面现象,真实的根源是:我很喜欢愤怒,因为这是我赖以存在的食粮。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某种情绪中,身体会分泌某些让自己产生快感的激素。正是这个原因,让人们屡次陷入同样的情绪中流连忘返,不能自拔。包括很多负面情绪,如愤怒或自责、自恋或自卑、受虐或施虐、抑郁或焦躁,等等。
要想跳出情绪的怪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深刻认识到情绪带来的快感只是暂时的,随之而来的痛苦则是连绵不断的,一直这样重复下去,只会越陷越深而无法自拔,最后就像吸毒一样走向深渊,才可能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决心来改变自己——尽管改变自己并不容易,但别无出路。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