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江西的三大企业联手投资10亿元人民币,开发建设铜川玉华山佛教文化名胜风景区……恢复建设以玉华寺为中心的寺庙群、玄奘祭祀广场、玄奘佛学院、世界佛都大观园、玉华博物馆等一批佛教文化设施,建设唐皇宫上朝大殿、山门、滑雪场、狩猎园、园林景观、四星级宾馆等一批旅游、娱乐、度假、观光设施。”
“12月25日,重庆华岩佛教文化节开幕。25日的华岩寺金佛开光法会门票价格为688元,26日晚的佛乐晚会门票为188元。目前,两种门票各余1000张左右。”
“为进一步发展莒南旅游业,充分利用和保护莒南天佛,完善天佛旅游风景区旅游功能,现公开招标天佛旅游风景区佛教文化苑规划设计编制单位,欢迎国内外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参加投标……招标组织机构:莒南县旅游局。”
近年来的新闻媒体上,类似的消息日益频繁。这显示了中国宗教发展的一个新景象:在一定意义上,宗教正越来越成为一个投资品种。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当代宗教复兴运动,投资启动者应该说是政府。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宗教院校的运转,教职人员的生计等等,许多都是由政府财政负担的。
随着宗教活动的逐步恢复,伴随着经济改革成果的显现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在整个90年代,宗教徒的捐助和海外宗教捐款成为大陆宗教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的直接投资对宗教影响的力度逐步下降。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进入新世纪以前,宗教基本是一个消费因素。对宗教的投资,或者是因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或者是发自海内外宗教徒的宗教感情。所有的投资者很少考虑到直接的经济回报。
然而,21世纪以来,这种情况有了重大变化。随着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旅游业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中国旅游的最重要资源就是宗教文化,从此,宗教逐渐被理解为是一个具有巨大经济回报的投资产品。
上个世纪提出的“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已经逐渐地体制化。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可以说,几乎没有哪个地区没有宗教历史文化资源,相应地,也就没有哪个地方政府不可以组织“宗教文化节”,门票的价格已经同国际一流的文化演出近似。就商人而言,投资寺庙与投资工厂本质上并无二致,然而投资寺庙却不仅附加了神圣与高雅的光环,而且其经济效益在许多时候更加稳定和丰厚。凡此种种,就形成了本文起始所提到的种种新闻。
在县级政府体制内,近年来有一个新的机构频频出现,叫做“宗教旅游局”。这个名字直接昭示着:宗教的直接功能就是增加旅游收入,旅游的主要资源就是宗教。20多年前,在解放思想的浪潮中,教界、政界和学界曾经联手论证“宗教是文化”,开启了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空间,今天,社会现实似乎又往前走了一步,宗教不仅是文化,而且是经济。
一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人困扰于“宗教的本质是什么”,现在,或许已经到来研究范式转换的时候了,新的问题将是:“宗教不是什么?”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