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儒家讲的孝与佛家的孝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4-03-03 05:03:47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儒家讲的孝与佛家的孝有什么区别?

在传统观念中,很多人以为佛家弟子剃度出家,四大皆空,哪里会讲究什么孝呢,其实并不然,佛教刚传入中华大地时,确实仍坚持了原教旨,但面对儒家的指责,佛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本文就这一史实向大家作简单介绍。

一.儒学中孝的概念

自汉代焚书坑儒以来,中华文化便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思想,儒家学说则以伦理道德为精髓,而孕育此民族精神者,首称孝道,其在中华传统道德观念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可以说,“孝是中华文化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

在儒家伦理体系中,“孝”有很大的外延性。儒家极为重视家族伦理,而家族伦理则可以自然扩展为社会伦理,“孝”向上延伸为大臣对君主的“忠”。“悌”是兄弟之间的关系,横向延伸成朋友间的“义”。所以说,只要“孝”在家族中的传统得以保持,社会伦理也就自然得以维系。

二、佛学中孝的概念

印度佛教在西汉明景帝时期传入中华,因气候风土、民族、信仰迥然不同,传播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力,汉代的佛教遗物存世极少,在四川、彭山等地有少量的陶制佛像,这也是中国正史记载的佛教传入最早纪录。

为扩大佛教在中华汉族地区的影响力,经过长期的经典传译、讲习、融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佛教形成了戒孝合一的思想,将轮回报应与孝道结合赶来,宣扬信众敬信三宝、孝顺父母,便可获得天堂福址。

佛教认为,儒家的宗旨在于供养,使父母现世安乐,衣食无缺,进而光宗耀祖,这种儒家之孝是狭窄的小孝,是只对今生父母行孝的世间孝道。而只有佛教出世间的孝道才是真正的大孝,是永久的孝。因为佛教之孝道要求接引父母学佛,“令其截断无明烦恼的业流,出离六道轮回之苦,证悟涅槃究竟之乐”;而且还要救度过去世的累劫的人畜虫蚁父母亲人,“同沾法益,同登莲邦”。

三、结语

黑格尔认为:“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传统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也是儒文化、佛文化结合的纽带。总之,要重建中国文化传统,首先必须批判地弘扬中国孝文化。

PS 作者新手,需要大家支持,欢迎大家多多留言和转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