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佛教医学概述

发布时间:2019-09-22 09:49:35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佛教医学概述

\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在缘起缘灭的世间,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众生的病苦,除了来自身体器官的疾病之外,还包括心理的疾病,也就是贪嗔痴等无明。佛陀为了医治众生身心的病痛,以一生的时光演说三藏十二部经典,指出一帖帖疗治身心的药方。因此,经典里比喻“佛为医师,法为药方,僧为看护,众生如病人”,依于此义,则佛教可以说是广义的医学,佛法是治疗人生疾苦的良方,佛陀是世间第一良医。
  佛陀年轻时曾学过五明,其中之一是医方明。根据经典记载,佛陀弟子中有医圣之称的耆婆,曾依佛陀的指示,完成许多杰出的医疗措施,比方诊断肠闭塞的病人,先施以麻醉,再切开腹部,将肠整复,最后缝合腹部,完成治疗,这就是现代医学的外科剖腹手术。
  在佛教历史上有多数僧众通达医方明,甚至出现不少名声远播的医僧,例如佛图澄1、竺法调2、单道开3、竺法旷4、诃罗揭5、法喜6。隋代那连提耶舍、唐泽州羊头山道舜、唐益州福成寺道积、丹阳沙门智严、绛州沙门僧彻等,更为麻风病患吸吮脓血、救助治疗、洗濯衣物等,慈心感人。
  在佛教经典中,也有不少论及医药的专书,其中由印度、西域传入中国的有十二种7,由中国僧侣所撰述的约十五种8。在三藏十二部经典之中,佛教医学的文献浩瀚如海,如:《增一阿含经》9记载,佛陀为诸比丘说风、痰、冷三大患,并提出医治之方;在《医喻经》10中,佛陀指出医生应具备的条件,以及看护病人应注意的事项11与病人应奉行之法12等;在《佛医经》13中,佛陀讲人得病的十种因缘;《摩诃止观》14指出造成疾病的六种原因;《大智度论》记载,疾病的产生是由外在或内在的因缘所造成的;南传的《清净道论》15也提到引起疾病的八种原因。
  此外,《佛说咒齿经》、《佛说咒目经》、《佛说咒小儿经》、《咒时气病经》、《疗痔病经》、《治禅病秘要法》、《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摩诃僧祇律》等,也都谈及医药问题。
  佛陀不仅是善疗众生身体疾病的大医王,更是擅于对治众生各种心理病症的心理医师。例如佛陀敷设三学、六度、四无量心、五停心观等八万四千法门,无非是为了对治众生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种烦恼疾病。
  一般疾病的产生,往往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以及周遭社会的生活环境有关。尤其在这个新时代,许多人好吃美食,吃出病来;有的人游手好闲,闲出病来;有的人资讯太多,多出病来;有的人工作压力太大,急出病来;有的人心性怯弱,意志消沉,闷出病来;有的人则因为是非太多,气出病来。总之,不外由于心不能静、气不能和、度不能宏、口不能守、嗔不能制、苦不能耐、贫不能安、死不能忘、恨不能释、矜不能持、惊恐不能免、争竞不能遏、辩论不能息、忧思不能解、妄想不能除等,于是造成身心的病患。佛教对此也有各种疗治之道,例如:节制饮食、礼佛拜忏、持咒念佛、禅定修行、行香礼拜、数息止观、乐观进取、心宽自在、放下安然等。
  世间的医学对于疾病的疗治,大多强调饮食、物理、化学、心理、环境、气候、医药等疗法,在有限的范围内,依病治疗。佛教的医学则不但涵括世间的医理,更重视内心贪嗔痴三毒的根除。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唯有调和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才能真正迈向健康之道。
  [注释]
  1天竺僧。西晋怀帝永嘉四年(三一○)至洛阳。永嘉乱起,师不忍生灵涂炭,策杖入石勒军中,后为石勒、石虎尊为国师。善神咒,巧医术。当时多有长年卧病,为病所苦,又无人能医治的病人,佛图澄于是发心施医,使病者应时而愈。
  2自印度东来,在常山寺定居,精通医术,颇负盛名,常有百里以外前来求医者,经其疗治,均能痊愈。
  3敦煌人,当时秦公石韬染患眼疾,由于单道开的治疗而得痊愈。
  4东晋中叶时人,当时疫病流行,村人莫不以为苦,竺法旷遂游行各村落,为患病百姓看病疗疾。
  5于晋武帝大康九年,洛阳城瘟疫流行,染患者不断死亡。诃罗揭目睹此景,遂发心为患者医疗,十之八九均得痊愈。
  6唐朝雍州津梁寺僧。在京师时,对患病者亲自为之治疗,尤其他人以为污秽不堪的屎尿涕唾,师都亲自为病人处理,非但不嫌恶,而且心情愉悦,甚获同参道友及远近闻名求诊患者的敬重。
  7据《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记载,大约六朝时,由印度、西域传入中国的医药典籍有十二种:摩诃胡沙门撰《摩诃出胡国方》十卷;《西域诸仙所说药方》二十三卷;《西域波罗仙人方》三卷;《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卷;《龙树菩萨要方》四卷;《龙树菩萨和香法》二卷;《龙树菩萨养性方》一卷;《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二卷;《干陀利治鬼方》十卷;《新录干陀利治鬼方》四卷;《婆罗门诸仙药方》二十卷;《婆罗门药方》五卷。
  8根据古籍记载,历代中国僧侣所撰述的医药典籍约有十五种:释道洪撰《寒食散对疗》一卷;释智斌的《解寒食散方》二卷;释慧义《寒食解杂论》七卷;释慧义《解散方》一卷;释僧深药方三十卷;《诸药异名》八卷,沙门行矩撰,本有十卷,今缺;释莫满的《单复要验方》二卷;《释道洪方》一卷;释昙鸾的《疗百病杂丸方》三卷;释昙鸾的《论气治疗方》一卷;于法开的《议论备豫方》一卷;释僧匡《针灸经》一卷;僧行智的《诸药异名》十卷;僧僧深的《集方》三十卷;僧鸾的《调气方》一卷。
  9《增一阿含经》记载,佛陀曾为比丘说风、痰、冷三大患;此三大患有三种良药可医治,即:风患者,苏及苏所作饭食为良药;痰患者,蜜及蜜所作饭食为良药;若冷患者,油及油所作饭食为良药。
  10在《佛说医喻经》中,佛陀说,一位医王应该具备的条件有四:识知某病,应用某药;病所起,随起用药;已生诸病,治令病出;断除病源,令后不生。
  11看护应成就的五法:分别良医;先起后卧,不懈怠;恒善言谈,少于睡眠;以法供养,不贪饮食;堪任与病人说法。
  12病人应奉行的五法:选择适当饮食;按时饮食;亲近医师;不怀愁忧;当起慈心对待看护。
  13《佛医经》中说,人得病有十种因缘:一者、久坐不卧;二者、食无贷(饮食无度);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佚;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呼吸);十者、制下风。
  14《摩诃止观》指出造成疾病的原因有六种,即:四大不调、饮食不节、坐禅不调、鬼神得便、魔神所扰、恶业所起。前三种因素引起的病,只要改善饮食,不受病菌感染,即可治愈;后三者则与患者自身的业力相关,必须藉由拜佛礼忏修福,才能减轻病苦。
  15《清净道论》提到引起疾病的原因有八,即:风、痰、饮食不调、业、外伤、非人、鬼、魔所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原文

  • 大悲咒拼音

  • 大悲咒解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