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十,是佛教最常见的礼仪之一,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经常使用。然而要将这一动作做到如法,也需要注意不少细节。更重要的是,任何一种佛门礼仪都具有佛法的含义,具有用心的方法,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对于这一方面的学问,记者请教了在西园寺客堂担任僧职的云香法师。 记者:什么是合十? 云香法师:合十,梵语anˉjali,巴利语同,也就是合掌。这是佛教特有的表示礼敬的方法,这一见面表示礼节性的动作是从印度古老礼节中吸收而来的,犹如中国古来的见面礼节是抱拳作揖为礼(现在改为见面握手为礼了)。印度古老的礼敬法共分为九等,第四种礼敬法就是合十(见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创立于印度的佛教吸收了这一固有的礼法,佛教传到我们中国来,这一表示礼敬的合掌方式也就被中国的佛教徒们接受了下来,直到今日的佛教,我们依然沿用这一见面合掌相问候的礼敬方式。合掌看似一极为简单的动作,可是真正能做到合掌如法如律的,也并不多见。 记者:具体来说,佛教中如法的合十姿势应该是怎么样的? 云香法师:合十,顾名思义,就是把双手合拢,并齐十指,放在胸前。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要真正做到位,就要注意好多细节。首先要注意,这并拢的十指一定要朝向上方,眼睛向下看,要能看到无名指的指尖方才叫做标准。其次要注意合掌的虚实问题。 记者:很多在家居士都弄不清楚,合十的时候掌心要不要留空? 云香法师:标准的合掌,两掌心是会自然有些微虚的,既不是用力地让两掌心完全并紧,也不是刻意地让两掌心放虚,而是当我们指尖向上两掌合拢时自然呈现的一种微虚状态。 记者:还有其它的注意事项吗? 云香法师:还有不少细节。比如掌位高度的问题。有些人合掌过高,指尖触到了自己的下颌,这就是合掌的掌位过高了。有些人却太低了,以至于合掌时指尖不能够保持向上的标准,而是自己的指尖向前或向下了。太高或太低,都是不标准的,不恭敬的。其实,合十的时候要保持合适的高度,关键在于我们合掌时的双臂有没有打开,如果双臂打开了,双掌的位置自然就会在当胸的正前上,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一个细节。再就是,要保持挺胸、收小腹,合十的双掌以不靠在自己的身上为宜。如果是站立式的合掌,就更要注意双脚的开合距离,一般是前八后二,也就是双脚前边的分开距离是八寸左右,后边的距离为二寸左右。如果我们能够注意这些合掌的细节问题,那我们的合掌就会自然好看又标准,又能表达我们的真诚与致意!(佛教的密宗手印中的合掌方法有多种,每一种皆代表不同的含义,可以参看《大日经疏》卷十三,举出了十二种合掌)。 记者:请问佛教中合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云香法师:合十就是合拢十指,为什么要合拢这十指呢?这就是要表达我们的恭敬。十指代表了种种妄想散乱的心理状态,而合拢这十指,就是表示我们要收摄这种种的妄想散乱心,转变为一颗清净虔敬的心,以此来表达我们最诚挚的敬意。 记者:您是否记得当初刚开始使用这一礼仪时的感受? 云香法师: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这一合掌为礼的佛教礼节时,心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因为那时我还小,对佛教也并不很了解。只是觉得这样的问候方式非常文明,非常高雅。 记者:有的书上说,据一些西方心理学家研究,保持合十姿势有助于心情平稳,可以化解烦躁、忧伤、抑郁之感,他们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让人每天合十30分钟。您觉得这有道理吗? 云香法师:对于这项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我还没有读到这些研究性的文章,不敢冒然乱下评论。佛教说身和心是一个相互为缘的整体,生理性的一些特定的动作能够影响心理,心理的因素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生理。由此来说,一些特定的身体动作可影响心理这是有道理的。如练习瑜伽,就是通过身体的一些特殊动作(配合心理)来改善身心。不过我要说:生命中种种烦恼的改善与解决,靠这样粗浅的方法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与解决,这非要依靠佛法的修学不可。通过正确的认知与正当的行为,来从产生烦恼的根源上给予改善与解决,这才是最正确的方法,同时也是我们所有人学习佛法的真正目的。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