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佛教艺术的基本介绍

发布时间:2019-10-16 09:53:43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佛教艺术泛指与佛教相关的建筑、雕塑、绘画、文学与音乐等艺术作品。在2500年前,其意象和象征意义还未发展成复杂与多样化的体系时,佛教艺术已经开始发展。佛教艺术发源于前6至前5世纪左右,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陀涅槃之后的印度次大陆。之后,随着向亚洲其它地区和世界传播过程中与其它文化的接触,佛教艺术也随之不断演变。

佛像风格(1世纪至近代)

佛陀的人神合一的雕像表示是从公元1世纪的北印度开始出现,主要源自于两个地区,犍陀罗(即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及秣菟罗(即今印度中北部)。自从亚历山大大帝在前332年的征服,和随后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前256年—前125年)及印度-希腊王国(前180年—10年)的建立,促成了希腊佛教艺术的发展,使印度与希腊文化进行了多个世纪的交流,犍陀罗的艺术从此得益不少。犍陀罗的雕塑揭示了希腊艺术对它的影响,“人神”的概念明显地是从希腊神话文化中启发出来的。在艺术上来说,犍陀罗的风格以曲发、盖著双肩的披衣、鞋子或凉鞋和叶型背光为主。北魏公元443年的弥勒菩萨像在贵霜帝国(60年—375年)时期,迦腻色迦王信奉佛教,并且效法阿育王在犍陀罗地区大量兴建寺院、佛像,大部分作品都呈现出浓厚的希腊风格。根据碑铭记载,迦腻色迦王曾让希腊工匠来制造佛像。随着崇拜佛像盛行,佛传故事的雕刻不再以象征符号来代替佛陀,而是直接以写实方式来刻画,犍陀罗风格的佛陀看起来像长著太阳神阿波罗相貌的希腊哲学家。早期的浮雕比较粗糙,构图简单。公元1世纪后,造型越来越精细,姿态高雅,背景几乎全留空白。面部多是呈现椭圆形,额部宽广,鼻梁高直。秣菟罗艺术带有强烈印度风格,以对天神比如夜叉的人神合一雕像表示作为例证—但是比其他后期的佛像风格古老一点。秣菟罗风格特色为左肩披上细平布,掌心有法轮,配以莲花座。这个标志性艺术的特点是从一开始就是现实的理想主义,结合了人类特征、比例、姿态和品性,还有一种完美感觉和通往神圣的宁静。这种人神合一的佛像表达方式成为往后佛教艺术的经典肖像。其实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艺术与中北部的秣菟罗艺术在风格上是互相影响的。当两者艺术达到全盛时期,两个地方都成为贵霜帝国的领土,并同时成为首府。佛陀的人神合一雕像表示在本质上是秣菟罗佛教艺术本地演化的结果,还是经过希腊佛教汇合的犍陀罗的希腊文化影响的结果,仍然有着争议。佛教艺术在印度又持续发展了很多个世纪。秣菟罗的粉红色砂岩雕像在笈多王朝(公元4世纪到6世纪)期间进展得达到了高度的做工精良和造型优美。笈多学派的艺术在几乎所有亚洲馀下的地方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在10世纪后,由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最终占据了主导,佛教艺术创造在印度逐渐绝迹了。

佛教音乐

\

佛教音乐起源于印度吠陀时期,佛陀根据其中记述梨俱吠陀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而制定伽陀,伽陀即指偈颂,方便宏扬佛法。佛教音乐被称为梵音,又名梵呗。梵,来自印度语,是“梵览摩”的略称。根据《佛光大辞典》:“梵,表清净之义。”“呗,又作呗匿、婆陟、婆师。意译为止息、赞叹。以音韵屈曲升降,能契于曲,为讽咏之声,乃梵土之法曲,故称梵呗。”

梵呗主要有三种用途。首先是讲经仪式,通常行于讲经前后。其次是六时行道,即寺院每日作朝暮课诵之用。最后就是经忏法会,譬如“观音菩萨圣诞”、“梁皇宝”、“水陆法会”。根据《长阿含五阇泥沙经》,“时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澈,四者其音得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另外,《萨婆多毗尼勒迦》卷六记载:“瓶沙王信佛法,往诣佛所,白佛言:世尊,诸外道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处呗诵,多得利养,眷属增长,愿世尊听诸比丘。佛言:听诸比丘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处呗诵说法。”可见当时的梵呗已经在印度各地佛所中流行。佛教音乐可以分为赞、偈、咒、诵四大类。赞,有祈祷和歌颂佛祖之意。赞同词为韵体体裁,以八句、六句或四句为一组。譬如《戒定真香》、《佛宝赞》、《杨枝净水》等。偈,梵文唱,有五字体和七字体之分,有八句复唱,也有四句复唱。咒,即是咒文,由梵音转读,只可意会而不可解读。无韵咒常以木鱼单点伴击;有韵咒则常以磬、铃、铛来伴奏。诵,即唱诵,与赞同是韵体体裁,但更富音乐性。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原文

  • 大悲咒拼音

  • 大悲咒解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