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重视个人卫生吗?
关于个人卫生方面,律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比丘在营作事务,或打扫环境后,满身都是尘土,方服也污垢不洁,就到聚落托钵乞食。被世人讥嫌不如佣作人。
佣作人尚且知道在吃饭前,先放下工作,挥去尘土、洗净手脚。而沙门释子,竟不知整洁容仪,就邋遢地到聚落乞食。于是,释尊规定“准量日时,早须休作。若乞时者,当整容仪,方行乞食”;“既扫地了,除去粪秽,应可洗身,若不洗者,以水湿手,拭去尘坌,洗手濯足,如常所为”。工作完了,要整洁容仪,而出外游行,欲到寺里,亦应“随有水处,安置衣钵,抖擞衣已,次浴身体,下至手足,洗灌尘垢,添净水瓶,方以破布,拂拭皮鞋,然后披衣,容仪详审,徐行入寺”。
由上记载之事缘,可知僧众应当留意清洁卫生、齐整容仪等,才不致惹来不必要的讥嫌。又招致讥嫌,是对整个僧团声誉的负面影响;而若因不洁,引起病苦,或感染他人,将造成个人乃至大众生命的威胁。所以律中教导僧众不可故意把石头丢到水沟里,致秽恶臭水,溅污他人衣服。而衣服当用衣架,或葛蔓、绳索悬挂,不可随处放置,以免垢腻,或被虫蛀。道行外出时,三衣应用“袋”装,挂置肩上,免得日晒雨淋,或沾染尘垢。又僧众应在屏隐处嚼杨枝、刮舌垢。事了,杨枝用水洗过,方可丢弃。比丘日常应持“面巾”,擦拭头面垢腻;常“洗浴”、“洗足”、剃发、剪爪、除爪甲垢。剃发时,要换穿“剃发衣”,剃了应洗浴,至少洗五肢(头、手、足)。而洗澡后,不可身体湿淋淋就披上衣服,应用“拭身巾”擦干。又应量作“覆疮衣”,遮盖疮口,以免伤口恶化,和脓血染污僧服,且应经常换洗。而女众应蓄月期用的“病衣”,大众病衣,不可私用等。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