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故事 为半偈舍身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舍弃众多难以割舍之人、财、物,只为以此而寻觅佛法。
久远之前当如来未出世时,释迦牟尼佛那时曾示现为一外道婆罗门。当时他精通一切学问,行为亦调柔寂静,不但烦恼微少,心与行为都清净无染。
他为寻觅大乘经典已四下打探过很多时日,但却连大乘名称都未曾发现、听闻。其后他在一泉水清冽、瓜果丰饶之森林中入等持,修禅定,不过虽苦行多年,因无如来出世故而始终无从听闻大乘教义,他只能独自苦苦寻觅、默默等待。
帝释天与天子有次于天界集中,有天子即以偈颂方式宣说了人间某位仙人苦行修道之境况。有天子断言说此人可能是外道,只欲获帝释天等天界果位。不过有位天子仙人却批驳道:“此人苦行根本不为获得天界果位,他只欲利益众生,故而才会不顾惜自己身体与一切财富而精进苦行,他唯一目的即为誓得无上圆满佛果。”帝释天此时则以见多识广、老谋深算之语气说道:“按你所说,此人即为佛陀如意树一般,这样一来,他岂不成为所有众生真正皈依处?他定会以荫凉遣除众生炽热烦恼,我等热恼也应被其息灭。但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因虽有无量众生发过菩提心,不过他们发心就如水中月一样,水波稍一动荡,月影也晃荡不平,只要一遇违缘,这些众生所发菩提心便会立刻随之退转。正与我们绘画相似,作画不易,毁坏却易如反掌;真正发心难于上青天,而退转却似顺风行船、一拍即成。好像一人手执兵器,一遇敌军即速后撤;这些所谓发心之众如遇轮回恐怖又怎能不败下阵来?所以很多人虽说以清净行为厉行苦行,但为获无上菩提之发心是否真正稳固,我们还是应到其面前仔细观察一番,看他能否肩负起发无上圆满菩提心之重担。正如车有双轮就能飞驰、飞禽有双翼便容易飞翔一样,一个苦行者虽具清净戒律,有无智慧还得另当别论,我们必须详加观察。若他真有智慧,则必定能肩负起无上菩提之重担。又好比水中鱼儿虽产下众多鱼卵,怎奈真正长成大鱼者却寥寥无几;芒果枝头花朵累累,但结出果实者却少之又少。发菩提心之众人数虽多,又有几人能获真正菩提果?我们还是一同前往,应似冶炼黄金一般再三对其观察、评判。”
帝释天言毕即变现为一令人恐怖之罗刹,飞临雪山仙人苦行地附近,并高声宣说以前于如来前所听闻偈颂之一半:“诸行无常,有生有灭。”旋即便来至仙人前以恐怖眼神打量四方。
苦行仙人听到这半偈后,就如在恐怖深渊中找到朋友一样,又好似长期疾病忽以良药而得以治愈、落水者发现船只、干旱地找到净水、遭怨敌羁捕今得逃脱、长时身陷囹圄终获释放、久旱逢甘霖、客人远行后终又返回一般,内心欢喜无法言喻。他急忙起身、将头发向后拢齐,又抬头四下扫视声音出处,但除眼前罗刹外一无所获。他不禁满怀疑惑问道:“是谁打开解脱之门?是谁传出如来妙音雷声?是谁将我从轮回睡梦中唤醒?饱受轮回饥荒痛苦之人,是谁赐予其无上菩提妙味?无量众生沉迷轮回大海中时,是谁开来解脱宝舟?无量众生深受烦恼疾病困扰时,是谁赠以解脱妙药?听闻半偈后,我心就似半月出来后莲花全部盛开一般,智慧心花亦倏而打开。”
苦行者此刻想到:除罗刹外不见任何人,莫非刚才半偈为罗刹宣说?不过他转念又想:罗刹长相如此丑陋,他既听闻偈颂,为何还不能远离丑相?火中岂能生莲?太阳光辉中岂会出现凉水,这种人又怎会说出如此美妙之偈颂?但苦行者随即又自我谴责道:“我自己实乃孤陋寡闻,此罗刹也许以前见过佛陀或听闻过佛陀教言,我又怎可妄加揣测?自己还是赶快向他求教后半偈为妙。”想到这里,他急忙对罗刹说:“善哉,大士夫!你从何处得闻过去如来所说法语?此偈乃宣说三世诸佛圣道,超离世间、具有十力之佛语,持世间邪见之外道何能听闻?”
罗刹故弄玄虚说道:“你休要打听这些!我已多日滴米未进,饥渴难耐之时,我自会胡言乱语一气,就如刚才所说,我并非是以正念宣说偈颂。我飞到虚空中时,无论在北俱卢洲还是天界,全都找不到任何饮食,故而我才颠三倒四、瞎说一气。”
婆罗门苦行仙人求法心切,他真诚对罗刹说:“大士夫,若你能圆满宣说偈颂,我愿一辈子做你弟子,请你无论如何都要将偈颂词意完整传授与我。”
罗刹仍狠心说道:“你太固执亦太自私,只知为自己考虑,从不考虑我已饥肠辘辘。现如今我腹响如鼓,无有丝毫力气再费唇舌。”
婆罗门苦行者急切问道:“你以何为食?”罗刹伪装说道:“勿向我提及此事,否则许多人都会恐惧万分。”婆罗门不觉有些疑惑:“空无一人之处哪有外人?在我们之间,我又不惧怕你,你为何还要吞吞吐吐?”罗刹这才假意说道:“我以新鲜人肉为食,还要配以人之热血。不过因我福德浅薄,尽管四处寻找,但始终无法满愿。人世间多有众生,但人们大多都有大福报,各个受到天尊护佑,故而我实在无力将其杀害。”
婆罗门为听法故就对罗刹坚决说道:“你所念偈颂有大意义,若能将后半偈传与我,我愿将自身供奉你。我身曾为野狼、老虎等猛兽吞食过,但丝毫功德都未曾获得。而今为得圆满菩提,我献出身躯才能使这无实质肉身获取实义。”罗刹继续试探他:“你为八个字就愿将自己宝贵身躯舍弃,有谁会相信这欺诳之语?”婆罗门再次向他表白心迹:“正如有人愿用自己破碗换取珍宝器一样,我这有漏不实之身即将转成金刚身,我何乐而不为?我真心实意愿奉献我肉体,帝释天、梵天、四大天王、菩萨,乃至十方诸佛均可为我作证,我为八个字之偈颂心甘情愿舍身闻法。”罗刹感慨答言:“你既真正欲听闻正法,我就将后半偈传授与你。”
听到罗刹愿意宣说半偈,婆罗门就以大欢喜心把衣服脱下当成坐垫,合掌祈请罗刹能于其上为自己传讲半偈。罗刹随即吟诵道:“生后灭尽,寂灭即乐。”然后又重提话头:“如今你已完整听受全偈,若为真正利益众生而行持,就应将自身马上布施。”
婆罗门听闻后对此偈重视非常,他觉此偈太有价值与利益,他随即将偈文于岩石、墙壁、树木及街道上广泛书写,然后便准备兑现诺言、舍生取义。为不损害、毁灭肉身,他将身躯以衣物层层包裹后,举身攀上树梢准备下堕。树神急忙劝阻说:“善哉,殊胜大士!你现在到底如何考虑?”
婆罗门心无挂碍回答说:“我从罗刹那里闻得一首佛偈,为报恩故而欲舍身。”树神听罢不觉有些疑惑:“听闻这首偈颂又能带来何种利益?”婆罗门为他解释说:“此法为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宣说之空性法门,我是为闻空性之法方才舍身,绝非贪图名利,亦不为获转轮王、梵天等人天安乐而舍身,为一切众生利益我才甘愿布施身体。见闻我舍身之事迹后,愿吝啬者能广行布施;布施后心生傲慢之众生,愿能如我这般心无任何执著而布施。”婆罗门一边发愿,一边就似吐唾液、抛石块一样从树上轻松跃下。
此时虚空中传出美妙音声,并一直上达非想非非想天,罗刹则现出帝释天身形,并于空中接住婆罗门身体,又与诸天子、梵天王等天界众生到婆罗门前顶礼,赞叹道:“善哉,善哉,大菩萨!你为无边众生利益,以大智慧明灯摧毁众生无明黑暗。我们虽为维护如来教法,但依然给你平添太多麻烦、惹你心乱,现在特诚心向你忏悔,愿你将来成佛时能度化我等。”帝释天等天人说完即隐身消失。
婆罗门以舍身为得半偈之因缘,迅速圆满十二劫资粮,先于弥勒菩萨而成佛。
又释迦牟尼佛以前曾转生为一婆罗门子,名为喜法,素喜清净戒律,又具足善法,故而名声远播。当时有一婆罗门对他心生妒意,便以恶心对婆罗门子说道:“你若能跳入火坑,我则为你宣讲佛法。”婆罗门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下来,为求法,他甘愿舍身入坑。
此时有众多施主及婆罗门均劝他切勿轻率行事,但喜法为满婆罗门上师所愿,根本不听众人劝阻。他将火坑备好后就请婆罗门传法,婆罗门宣说一偈道:“恒喜行布施,恒受清净戒,精勤修善法,以智得胜法。”喜法听到后高兴非常,他马上集中起众人,并为他们宣说此偈,然后慨然说道:“为获无上菩提,愿我所作所为均有大意义,不会成为无意义之举。”说完即纵身跃入坑中。结果坑中烈火自然熄灭并变为一莲花池,而喜法则端坐莲花池上,并为众人宣讲梵行四德等法门。
那位恶性婆罗门此刻则遍身突燃大火,并立堕可怕大地狱中。喜法急忙安慰他说:“上师请勿恐惧,我定能使你获得解脱。以我为众生行菩提道之真实力,愿此婆罗门自身烈焰即刻熄灭,并能从地狱中得到解脱。”
当时之婆罗门即为后来之吉祥藏施主。
《白莲花论 释迦牟尼佛广传》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