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随顺觉性

发布时间:2023-04-07 10:15:47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随顺觉性(一)

  何谓知识

  于自由时报89.09.26(二)刊载

  所谓知识,是后天学来的,例如医学、哲学、文学、科学……等种种学问与道理。这些只要用功去学习,或是自己用功读书、或是老师教授所得、或是个人经验累积所产生、或是思考所得的道理,这一生,从幼稚园到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乃至于研究所,拿到博士学位,这几十年当中所学习到很多的学问与道理,皆归纳于知识的范畴。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识如同银行里的存款般,日积月累,不断增加。但无论是技术或知识,仍然不能称为智慧。

  随顺觉性(二)

  何谓智慧

  于自由时报89.09.28(四)刊载

  何谓智慧?能够学习的这一念心,心当中有正念,就称为正智;心邪掉了,邪知邪见,就称为邪智。正智就佛法而言,要具有正知正见,要修戒、定、慧,「以佛心为己心,以佛行为己行,以佛言为己言。」言行举止端端正正,增长定力、福德、慈悲,而且还要发大愿,使我们的人生不会走远路、走错路。

  然后再进一步检讨反省,使当下这念心,没有贪心、瞋心、痴心,无明、烦恼,遇到任何境界,都不执着、不取舍,使心清净。由清净当中,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学来的,是本具的。

  随顺觉性(三)

  宝镜蒙尘

  于自由时报89.09.30(六)刊载

  这念心如同镜子般,镜子有灰尘,就会失去光明。每个人都有这一面宝镜,可是这面宝镜,由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起心动念,起贪、瞋、痴、慢、疑、邪见,所以宝镜蒙尘。

  贪心,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贪吃、贪睡,就使宝镜增加尘点。瞋心,一点不如意,生无明、起烦恼,患得患失,这宝镜又增加尘点。痴心,不知道人生有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在当中起了妄想、执着、颠倒,所以我们这一面心的宝镜,当中都是尘埃。

  随顺觉性(四)

  回光返照

  于自由时报89.10.03(二)刊载

  凡夫的心好比一杯浊水,因为水浑掉了,所以这个水,不能喝、不能看、也不能照物。

  我们的心当中,由于平时对于外面的境界生烦恼,使这念心患得患失,从早上开始到晚上,念头始终没有停过,就像长江、黄河里的波浪般。前浪、后浪,始终荡漾不停。

  现在用佛经所教的方法,用定慧、检讨反省、回光反照的方法,先将这杯水保持不动,使外面的波浪平静。

  知道这些道理以后,就要使我们这个心不打妄想,不要起贪心、瞋心、痴心,不要生我慢、起疑心、邪见,时刻检讨反省,慢慢我们这个心就会逐渐清凉、安定下来。

  随顺觉性(五)

  梦境虚妄

  于自由时报89.10.05(四)刊载

  一般人白天不停的起心动念,到晚上睡觉时,还是继续作梦,心并没有真正休息。如果一个正常人每天晚上都作梦,就会感觉到很疲劳、睡眠不足。

  所谓作梦,是指我们这个心,时刻都在攀缘。白天起心动念,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到了晚上,身体虽然不动,可是心并没有休息,心还在活动。这是由于白天的妄想、思念、执着太多,所以到了晚上还是放不下。

  如果白天起善念,晚上就会做好梦;白天想坏事,晚上就做恶梦。好梦感觉快乐、幸福,但毕竟还是一个梦,过去就没有了;恶梦会使人忧愁、烦恼,过去还是没有了。所以无论好梦、恶梦,到最后都是一场空。

  随顺觉性(六)

  觉性本具

  于自由时报89.10.07(六)刊载

  能不做梦就是菩萨,到达最高的境界,就是佛。达到不做梦,我们心就清净了,这念心就能产生智慧,这念觉性是本具的,像镜子般,可以照天照地,什么来什么现,任何境界经过镜子一照,从镜子里通通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且镜子虽然能照外面的境界,但是它里面什么都没有,是毕竟空。这不是空空洞洞,也不是虚空的空,而是真空、妙有。

\

  这念觉性本具,本具的智慧不是学来的,是由于心当中平静、烦恼漏尽所自然显现的。到达一个最高的境界,就能知过去、知未来,这种智慧是无穷尽的。

  随顺觉性(七)

  清净的智慧

  于自由时报89.10.10(二)刊载

  清净的智慧才是最真实的,世间上的技能与了解属于知识,不属于智慧的范畴。而智慧又分为声闻、缘觉、菩萨、佛的智慧。佛的心不执着空、有,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世界,都在这念心当中,这种智慧,就能破无始无明,这种清净的智慧,每个人都有,是本具的。菩萨也是返照这念心,对于外境不执着,没有取舍,观察世上所有一切境界皆虚妄不实,如梦如幻、如泡如影,这种智慧现前了,就能通达一切法门,所以菩萨的智慧称为道种智。

  菩萨是觉悟的众生、觉悟的有情,能自利、利他。既能返照自心,觉悟自己;又能起大悲心,利益一切有情,自利利他。正在往菩提道上前进,就称为菩萨,又称之为高士、大士,如观音大士等即是。

  随顺觉性(八)

  觉性的层次

  于自由时报89.10.12(四)刊载

  佛的意义就是觉者,佛的境界超越了菩萨、声闻、缘觉。众生在迷是不觉;声闻、缘觉是正觉,知道人生有无量的诸苦,修四谛、八正道,证到涅槃。菩萨是分证觉,自觉、觉他,正往这个方向努力,尚未圆满。

  佛,自觉、觉他,所有一切功德通通圆满,称为三觉圆满,是无上正等正觉。既然是觉,就异于众生之迷;既然是无上正等正觉,就不同于声闻、缘觉的正觉;既然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达到最究竟、最圆满的境界,所以又不同于菩萨。

  觉性就是佛性,人人都有。虽然如此,由于每个人有无明、烦恼,觉性就变成众生心。如果众生心有善念、恶念、邪见,进而造杀盗淫等恶业,这种觉性是在迷,而成为兽性,就会堕入恶道。

  随顺觉性(九)

  开始觉悟

  于自由时报89.10.14(六)刊载

  如果明白人人都能成佛,都有佛性、觉性,从现在开始起,绝对修一切善、断一切恶,听经闻法,修戒修定,发种种大愿,就是开始觉悟,远离三涂恶道,称为始觉。但是始觉也有深浅,从凡夫到成佛当中层次有别。这就如同读书,虽然小学、中学、大学、……博士班,同样都是读书,但每个境界有深有浅。

  虽然人人都有觉性,因为众生不随顺觉性,背尘合觉,所以觉性、佛性就变成众生性。如果再等而下之,就变成畜生;再等而下之,就到地狱、饿鬼去受苦,这就是违背觉性的结果。

  随顺觉性(十)

  背尘合觉

  于自由时报89.10.17(二)刊载

  明白以后,要赶快背尘合觉,远离贪心、瞋心、痴心、慢心,远离外面骯脏、龌龊、黑暗的世界,随顺着善法走,随顺光明面走。如儒家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好的人相处,自己就会变成菩萨;与坏人为伍,渐渐会变成魔鬼。

  所谓尘是指外面的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我们要离开六尘,就要返转内照,诸位听法的这念心,要往里面听,两眼内视,所谓「六根内照,入流照性」,把眼耳鼻舌身意通通往内收,这就是背尘合觉。

  从凡夫开始修行,到声闻、缘觉,乃至于凡夫菩萨、贤位菩萨、登地菩萨、等觉菩萨、妙觉菩萨,到最后究竟成佛,这些阶段都是随顺觉性。不过,每个阶段的智慧、定力、心境,完全不同。

  随顺觉性(十一)

  无取无证

  于自由时报89.10.19(四)刊载

  师父说法,大众听法这个心,无妄想、分别,了了分明,当下这念心是本具的,无取、无证的,因为有取就有舍,有得就必有失,这还是相对的境界。虽然每个人都有,但尚未觉悟前,仍然不知自己有,如同自己身上有无价的宝珠却不自知,经常在穷困中,等到别人点醒以后才了解。

  「无证」,证到以后没有能证、所证,所以四十二章经所说:「修无修修,念无念念,言无言言,行无行行。」此心本自具足,修了以后,无能修、所修,无能证、所证。是本自具足,还证什么?还是证自己、修自己。有取、有舍,是在自己本性当中,执取这一点,如取大海当中的一个小水泡般。

  随顺觉性(十二)

  全波即水

  于自由时报89.10.21(六)刊载

  这个心到达没有生灭、没有相对之境,心中是什么都没有,没有菩萨、佛、众生之别。这念心虽然本自具足,心中若有烦恼,佛性就会变成众生心。当下一念不生,如如不动,了了常知,众生即是菩萨。这念心保持在最高的境界,就是佛,这都是指这念心的层次。

  虽然心是本自具足,是性空、妙有,遇缘而生,如同氢、氧,两个元素加起来,就成为水,当水遇到风,就变成波浪,种种不同的现象。但当把氢、氧一分开,水也了不可得,何来的波浪?所以不必离开波浪去找水,波浪的当下就是水。同样地,不必离开烦恼去找自性,本心本性随时都存在的,只要在烦恼的当下不作烦恼想,即能认识这念心性。

  随顺觉性(十三)

  修无修修

  于自由时报89.10.24(二)刊载

  氢、氧和合所成的水,是缘起法,当遇到热、高温,水就变成蒸气,升到空中;遇到冷,蒸气就不存在,又变成云了。那这云是不是真实的?也不是!再遇到冷,云又变成雨,乃至于变成冰雹、变成雪。无论是冰雹、冰、雪,遇到热,又化成水了。

  所以这水是真的?假的?云是真?是假?冰雹是真?是假?气是真?是假?氢原子和氧原子是真?是假?水是「遇缘而起」,假若没遇到这些外缘,水就是真空。觉性亦然,觉性是无形无相,却具足万法,所以就称为真空。真空当中又能生万法,看这觉性妙不妙?没有取、舍,没有修、证。当悟到此理,还要继续修,但不执着修行,修无修修;若不修,心当中仍有烦恼、无明;说有修,心当中执着又这一点,如此就会失去本来的面目。

  随顺觉性(十四)

  自性平等

  于自由时报89.10.26(四)刊载

  修了之后,没有能修、所修,但仍必须要修;度众生,没有能度、所度,还是要度;建道场,没有能建、所建,但仍须要建;做了事,没有能做事的人、所做的境界,但还是必须要做。悟到这个道理,就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般若,即是契入大圆觉海。

  譬如眼睛只能看到外面,除非是得到天眼通的人。本性就如同眼根,当看外面的境界,有能看、所看;看自己的眼,还是有能看、所看。既然是有能、有所,自性就不得平等,是相对的境界。所以要修到没有能看、所看,一念不生,这念心当下即是,动念乖真,这个心性就是自性平等。达到平等之后,进一步还要不执着平等。

  随顺觉性(十五)

  本末倒置

  于自由时报89.10.28(六)刊载

  为何达不到平等?因为众生迷惑颠倒──既迷色迷心又颠倒执着。颠倒即是将不净当做净、净当做不净;真当做假、假当做真,观念颠倒了。心性本具,可是不知在心地用功,而只在色身上努力。例如有很多人修气功,而不知修心才是正顺圆觉,将身体当做实有,拼命在身体上用功夫,这就是本末倒置。

  由于心迷、色迷,因迷而执外境为实有,执着身体为真实,而不明白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心当中起迷惑,不知这念心才是最实在的,产生贪心、瞋心,因而失去了本心,不知所起的心念只是受想行识的变化,且又不知去保养这念心,不知如何随顺觉性,这就是本末倒置。

  随顺觉性(十六)

  觉性本具

  于自由时报89.10.31(二)刊载

  因此佛陀对迷色重的人就开示四大本空,为迷心重者就开示受想行识空;如果是既迷色、又迷心,再开示五蕴皆空,主要的目的仍是对治迷惑颠倒。

  那为什么会有迷惑、有颠倒?因为不能灭除一切虚妄不实在的境界,将外面不实在的东西当做真的,真的当做假的。金刚经开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是对治我们的迷惑与倒执。

  因为在寂灭当中用功,而尚未契入到真正的寂灭,当中就有差别。例如声闻是灭色归空而取涅槃,缘觉的境界超越了声闻的灭色归空,一般众生则认为东西没有以后才称为灭,譬如人死后、物质坏掉以后才是没有了。这些都还是在虚妄当中用功。假使契悟到如来的究竟寂灭,随顺寂灭,又因本来就是寂灭,所以不做寂灭之想。

  随顺觉性(十七)

  凡夫随顺觉性一

  于自由时报89.11.2(四)刊载

  随顺觉性分为凡夫随顺觉性、贤位菩萨随顺觉性、地上菩萨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四种层次,都是指这念心层次的深浅。

  什么是「凡夫随顺觉性」?譬如说,遇到很好的善知识、同参道友告诉我们:圆觉性即是涅槃性,是没有生、没有灭,远离妄想执着,我爱、我瞋、我痴,远离财色名食睡,当前这念心清楚、明白,一尘不染、一念不生,忽然明白这些道理了,就远离劳虑境界,得到法界清净。

  所有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界都是尘劳。例如,眼睛看外面久了,就会疲倦;再看,就打瞌睡。劳就是慢性中毒。六根都是同样的。虑,外面的尘境,引起我们的思虑,想久以后,就患得患失,这些都是生死的根本,明白了,就要永断劳虑。

  随顺觉性(十八)

  凡夫随顺觉性二

  于自由时报89.11.4(六)刊载

  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界,我们不贪着、不去追求,当前这念心,不想过去、现在、未来,当下即是!安住在这念心上。禅宗所说要直下承担,「起心即错,动念乖真」,在这个地方安住,就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这就是站得住。

  除了要站得住,还要站的长,继续安住在这念心上,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十分钟、一个钟头……,就是如此持续保养下去,就能得法界净。这种清净境界现前了,六根就得到清净了,生理、心理就产生无量的快乐与无比的法喜。

  随顺觉性(十九)

  凡夫随顺觉性三

  于自由时报89.11.7(二)刊载

  所谓法喜充满,起初由于轻安境界现前,在行住坐卧当中,身心都感觉到很平静、很愉快。这个心清净了,地水火风、六根也随之清净,马上就产生清净的感受,这种感受很安定,很平静、很快乐,但一般人可能就会在这个地方安住下来,以为这是最好的,如果执着这个境界,这就是自己障蔽了自己。一执着,心就停留在这个地方,反而被法界净所障,始终认为这个境界非常好,因此证不到最高的如来境界,所以还是不得自在,所以称为「凡夫随顺觉性」。

  所以感觉到这种清净的快乐,不执着就好了,继续用功,就能由凡夫随顺觉性,超越到贤位菩萨随顺觉性。

  随顺觉性(二十)

  贤位菩萨随顺觉性一

  于自由时报89.11.9(四)刊载

  初开始修行是凡夫菩萨,达到六根清净,法喜充满,意识感觉这个境界很好。明白这个道理了,就是入了贤位菩萨,就是称之为入理;入到圆觉之理,就称之为圣。贤位菩萨仍然执着见觉。见,就是见地,认为这个道理是最高的。

  因为心还住在见觉上,执着见觉。执着觉观、觉察、觉悟、觉性的境界,还是有能、有所,所以还有法的执着,是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自在。这个境界是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属于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三贤位,经过三贤就进登十地。

  随顺觉性(二十一)

  贤位菩萨随顺觉性二

  于自由时报89.11.11(六)刊载

  贤位菩萨是有觉有照的层次,觉察、觉照当中的能所就是一种障碍。因为这个心有能照所照、能觉所觉,还不是本觉,而是在本觉当中起能观的智慧心,以方便对治我们的妄想、昏沉。

  譬如现在打妄想了,能马上知道,就是觉;赶快把打妄想的心化掉、照破,不打妄想就是照。又如师父在说法时,大众听法,不自觉的想到家里,忽然觉察:我在这里听佛法,为什么想家里?立刻将想家的心,当下就收回来。能够知道这个心跑掉了,这就是觉;觉了以后马上能够对治,这就是照。

  随顺觉性(二十二)

  贤位菩萨随顺觉性三

  于自由时报89.11.14(二)刊载

  明白觉照的道理,功夫用得上了,就找到修行的路。如果坐在这里听法时打瞌睡了,自己马上就知道,发惭愧心,告诉自己不要打瞌睡,或者身体动一动、头动一动。能知道打瞌睡不对,这就是觉;能够对治瞌睡这个心就是照。照了以后归到什么地方?要坚住正念。这念心,不想过去、现在、未来、又不打瞌睡,保持清楚、明白,又能作主,这就是随顺觉性。

  如此保持住,使这个心行住坐卧时刻都清楚、明白,没有妄想,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即说即了,即做即了。要说就是好话,要做就是善事,这就是能够作主。不说、不想、不做时,心一念不生,清楚、明白,这样就是贤位菩萨随顺觉性。

  随顺觉性(二十三)

  地上菩萨随顺觉性

  于自由时报89.11.16(四)刊载

  明白这个道理后,继续在这念心用功,动静闲忙,不离当念,最后到达觉和照同时放下,没有能照、所照。因为此时已没有瞌睡、妄想了,所以再也不须起觉、照了,就将觉照的心放下,任其本心自照,任其本心自觉,这念心就是中道实相,是圆觉净性,能因此而入大圆觉海,这是登地菩萨的境界。

  佛所说的一切大乘、小乘等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要使众生觉悟本具的心性,如同标月之指。目的是在循着指头找月亮,找到月亮后,这时就不须再执着指头。现在悟道了,时刻觉察、觉照,了了分明,不离当念,到达没有能觉、所觉,觉照一如,任其本心自觉、自照。既然觉悟心性了,再也不须执着八万四千法门。

  随顺觉性(二十四)

  如来随顺觉性一

  于自由时报89.11.18(六)刊载

  明白、契入心地法门后,契入了中道实相,时刻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等持,定慧一如,定慧不二这一念心,达到最高的境界,烦恼分分破,真如分分现,最后十地满心,达到妙觉,入金刚喻定,破无始无明,漏尽无量劫的一切烦恼,烦恼全转为菩提,这就是转八识成四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所谓「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成就法、报、化三身如来。这就是究竟的随顺觉性,超越前面的任何境界。

  随顺觉性(二十五)

  如来随顺觉性二

  于自由时报89.11.21(二)刊载

  到达如来随顺觉性,就能够有种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智慧、与神通。在凡夫菩萨、贤位菩萨、或登地菩萨的境界,都有贪瞋痴、色身、无明烦恼、色声香味触法,顺境、逆境等障碍;到达如来随顺觉性,一切障碍都变成究竟的觉性了。

  到达如来的究竟随顺觉性,得念、失念皆是解脱。所谓得念就是正念,失念就是失去正念,打妄想,想到过去、未来。一般的凡夫没有正念;菩萨要坚住正念,才能破无明烦恼;到达如来的境界,没有得、没有失,得失不二,契悟到这一切皆是解脱。

  随顺觉性(二十六)

  如来随顺觉性三

  于自由时报89.11.23(四)刊载

  达到如来随顺觉性,则「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成法,一切法都是缘起,因缘所生法即是成。例如修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修道场等,修圆满就是成法。依据随顺觉性来修,就能得涅槃,涅槃分为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无住涅槃、大般涅槃。无论是证那种涅槃,都是因缘所生,若没有缘起,也没有办法证到涅槃,所以这就是成。破法就是破了清净法,或是这个法的因缘散掉了,例如不但没有修布施、持戒、忍辱,而且还起无明、生烦恼、起贪心。有的人甚至于毁谤佛法,这是破。

  随顺觉性(二十七)

  如来随顺觉性四

  于自由时报89.11.25(六)刊载

  在一般人看来,成破是两回事,如破了戒定慧,成就戒定慧;破了六波罗蜜,成就六波罗蜜,这是有成有破。证到如来究竟的境界,成破不二,烦恼就是涅槃,成也是涅槃、破也是涅槃。为什么?因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既然是如此,一切法皆无自性,是毕竟空,所以成法、破法都是涅槃。这是站在如来的境界来观察成破。

  在如来的智慧来观察,「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般若分为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在一般来讲,智慧才属于般若,修戒定慧、为善去恶才是智慧。但是成就了如来的随顺觉性,智慧和愚痴都是般若,智慧和愚痴是不二,都是在这念心当中,没有自性,能所不二。

  随顺觉性(二十八)

  如来随顺觉性五

  于自由时报89.11.28(二)刊载

  成就如来随顺觉性,则「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在一般人看起来,戒定慧的相反就是淫怒痴,修戒定慧的目的,就是要除去淫怒痴。成就如来随顺觉性了以后,戒定慧和淫怒痴之性,是平等不二,通通都是清净的,都可以得解脱,但这要到达如来的境界才可以。

  这在一般人看起来,那佛法不是颠倒了吗?怎么淫怒痴就是清净的行为?这与戒定慧怎可相提并论呢?因为杀盗淫的本性是空的,相是假的。再其次,一般人认为贪瞋痴是恶法,在修行来讲,可以用贪来上求佛道--贪求佛法,下化众生--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像地藏王菩萨就是大贪:「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个贪不正是佛事吗?

  随顺觉性(二十九)

  如来随顺觉性六

  于自由时报89.11.30(四)刊载

  在如来的随顺觉性的看法,和一般人的看法是有差别的。假若未达到如来的境界,而因此认为也可以做与如来随顺觉性相同的事,那就是糊涂了!

  社会上很多修禅的人,说要任心自在,「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还找理由解释:你看济公和尚也是吃酒吃肉呀!现在学佛法要随缘,要跟得上时代,学佛是学佛,吃酒就吃酒,吃肉就吃肉,心中要得自在!这种观念就是错误的,要知道济公吃酒进去,可以吐黄金出来!吃愈多,所吐的金子愈多;吃死的动物进去,可以吐活的出来,普通人根本做不到这个境界!因为要证到诸法实相、诸法平等的境界,才有这个能耐。所以我们必须了解,随顺觉性有不同的层次,由于层次不同,所能做的范围,亦有所不同。

  随顺觉性(三十)

  如来随顺觉性七

  于自由时报89.12.02(六)刊载

  「众生国土,同一法性。」众生和国土,是同一个法性。法性即是空性,众生、国土都是空。所以地藏王菩萨要度尽众生,如何去度?只要了达众生本来空,了达六根、六尘本来空,既然一切都是空性,哪里还有众生?地狱?天堂?所以众生与国土都是毕竟空寂,同一法性。

  「地狱天宫,皆为净土。」在一般人看起来,地狱是地狱、天堂是天堂;在佛看起来,地狱和天堂都是净土。地狱、畜生、饿鬼所居住的地方很黑暗、很骯脏、很龌龊,称为秽土;天上都是一尘不染,所以称之为净土。例如四王天住在四宝所成的须弥山上,忉利天是七宝宫殿所成;还有十方的净土,黄金为地,琉璃为池,遍地都是光明。

  随顺觉性(三十一)

  如来随顺觉性八

  于自由时报89.12.05(二)刊载

  达到如来随顺觉性的境界,天宫和地狱,同样都是净土。为什么?契悟到佛性、法性,不净不垢,不增不减,净秽不二这念心,所以全部皆成为净土。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圆觉经也讲:心清净了,六根清净;六根清净,六尘清净;六尘清净,六识清净;六识清净,十二入、十八界清净;十二入、十八界清净,国土清净;国土清净,一切清净,全都是净土世界。所以到达如来随顺觉性的境界,一切境界都是净土。

  随顺觉性(三十二)

  如来随顺觉性九

  于自由时报89.12.07(四)刊载

  同样一个世界、一个境界,由于众生心的清净程度不同、业报不同,所感得的六根也不同。六根不一样,对外面六尘境界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例如,白天,在人类的眼睛看来,到处都是光明;有很多众生,看到的却是一片黑暗。又如厕所里的粪便,人们觉得又脏又臭,污秽不堪;而厕所里的众生,不但不嫌脏、臭,反而觉得很清凉,如饮甘露。从这些角度观察,一切都是相对的境界。

  到达如来随顺觉性的境界,就能超越相对的境界,达到「一切烦恼,毕竟解脱。」烦恼即菩提。因为如来所证的境界是不可思、不可议的境界,是实相的境界、是真如的境界、是菩提的境界,也就是随顺圆觉的觉性,所以一切烦恼皆得以解脱。

  随顺觉性(三十三)

  如来随顺觉性十

  于自由时报89.12.09(六)刊载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到达如来随顺觉性的境界,此法界中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此智慧,就是是般若正智,犹如一把金刚宝剑,能斩断一切无明、妄想,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毕竟空寂,了不可得。这念心契入不二法门,则处处皆是净土。

  有一次,阿难尊者问释迦牟尼佛:「世尊!您说十方诸佛都是住在净土之中,为什么您住的这个世界,却到处都是石头瓦砾、脏乱污秽,见不到您的净土?」释迦牟尼佛听完,马上用大脚拇指往地上一按,整个世界都成了净土。所以到达如来随顺觉性,证到最高的三昧境界,就能「指长江为酥酪,点大地成黄金」,因为长江之水、山河大地皆是虚妄不实,唯心所现。

  随顺觉性(三十四)

  有理有事

  于自由时报89.12.12(二)刊载

  修行必须有理有事,假使有理没事,说得做不得,造了恶业,还是要受苦报。隋朝有位云光法师,虽然善于宣说大乘法门,却有个嗜好,喜欢吃牛肉,常边吃边说吃而无吃。他也懂得般若空性之理,可是功夫不够,吃了以后却空不了,业还是存在,所以往生后即堕为牛身,痛苦不堪。

  所以,修行要知道随顺觉性的道理,而当中又有层次上的差别,第一是凡夫随顺觉性,进一步是贤位菩萨、登地菩萨随顺觉性,更进一步得到金刚喻定,证到中道实相,漏尽无始无明,达到如来随顺觉性,就能得到究竟的解脱。虽然要做到这些,是不简单的,但是只要用功去做,一定可以达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