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打柴为生的卢行者,初次和五祖弘忍大师相见,五祖问:;你是哪里人?来这里求什么?
六祖回答:;弟子来自岭南,来这里只求作佛,不求其他的事。五祖又问:;你这样的野蛮人,怎么能作佛呢?六祖回答说:;野蛮人和师父您虽然身有不同,可是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
这则公案就表现出了六祖的自信,这也是建立信仰必备的品质。
修学佛法的人,应该具备自信,但不应该自傲与自卑,自傲就背离了佛陀的教诲,而自卑则不免辜负了本具的佛性。
《六祖坛经》机缘品中,有一位叫做法达的禅师,他七岁出家,常常念诵法华经。当他来礼拜六祖的时候,虽然拜下去了,但头没有落在地上,六祖知道他心中有挂碍,就问他,你平常修什么法?
法达说:我已经诵了三千部法华经了。六祖就开示道:如果你念了一万部,并且理解了他的经义,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厉害,就才算是在修道了。
由此可以看出,修行佛道的人,不执著所修的善法,就不会产生傲慢,自然就与智慧心相应了。
想要具备自信的品质,就需要像那些有自信的人一样,将自己的自信付诸于行动,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了。当我们面对境界的时候,告诉自己,我是佛弟子,我应该践行佛法,每一次面对生活的的考验,从心里大声的告诉自己:yes I do。
唐代的灵训禅师去参访归宗禅师,他就问归宗禅师说:;禅师!什么是佛呢?归宗禅师为难地望着灵训禅师说:;这!不可以告诉你,告诉你,你也是不会相信的。灵训禅师听后马上说:;我是诚恳地来向您问道,怎么会不相呢?归宗禅师点点头说:;好!你既然肯相信,我告诉你!
然后归宗禅师把嘴巴贴在灵训禅师的耳朵上,细声地告诉他说:;你就是佛啊!灵训禅师听后,先是一愣,然后恍然大悟,放声大笑说:;我就是佛!
各位,我们也常常听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是否在坚定不移的付出实践和精力,去认识它使用它?所以修行在什么时候发生呢?就在我们面对境界时的时候。
其实;信仰不必到外界去追求,无需心外去寻觅,因为真理就在每个人的内心。我们本来具备。
通过信仰自性三宝,以清净心看待一切,不再将人生的价值,寄托在外在的事物上,而是明白,我们本身具足无价珍宝,这也是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我们也不再执着外在世界的实有,妄生贪嗔之心,因为我们明白,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我们再也不会对因果感到迷茫,因为了知善业感召善果,恶业感召恶果,努力的断恶修善,这正是六祖所说的,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六祖说,众生皆有佛性,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心而生,不从外入,我们不要舍弃自心的灵山,要向内心去提炼宝藏。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