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佛源(B)2 本【本来面目】指不加饰伪的真相。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显示出诗人旷达而真率的性格。“本来面目”原是禅家语,源于《坛经·行由品》,谓六祖惠能接受衣钵后,南行到大庾岭,被惠明和尚追上。惠明声明“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先让他“屏息诸缘,勿生一念”。然后,惠能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当下大悟。“本来面目”在禅门中指真心、本性;见到“本来面目”也就是“明心见性”。从《坛经》的故事中可知,不思是非善恶,一念不生,即所谓“本来面目”。(李明权)
比【比丘】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和尚”。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的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条。《大智度论》卷三列举了比丘的五种意译:乞士、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怖魔。其中乞士是最常见的意译。隋·吉藏《法华义疏》卷一说:“比丘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比丘是佛的弟子,当然要从佛乞法,但为什么要向俗人乞食呢?原因是:比丘出家学法,一般不作治生产业,乞食不但可以省事修道,而且可以破除骄慢之心。《金刚经》载:“(佛)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释迦牟尼出家时,净饭王派憍陈如等五名亲信随侍。释迦成道以后,这五人在鹿野苑听法出家,是最早的比丘。(李明权)
比【比丘尼】《魏书·释老志》谓:“比丘为行乞,妇人道者曰比丘尼。”比丘是梵语bhiksuni的音译,意为“乞士女”,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比丘尼的具足戒比比丘要多,有三百四十八戒,通常举其大数,号称五百戒。释迦牟尼成道后,在弟子阿难的请求下,允许佛的姨妈大爱道出家,大爱道成了最早的比丘尼。南朝梁·宝唱著《比丘尼传》四卷,收六十五人。比丘尼俗称尼姑,也有称为尼师、师姑的。关于“比丘尼”的意义,可以参阅“比丘”条。(李明权)
毕【毕竟】表示终归、到底、究竟等意义,表示追根究底,最终所得的结果或最后所达到的状态。“毕”是终止、结束的意思,“竟”是完毕、终于的意思。佛典中常见“毕竟”一词,如:“毕竟空”,谓诸法究竟不可得,一切有为法、无为法终归于空。“毕竟依”,谓佛为众生究竟依处。“毕竟无”,谓龟毛兔角之类毕竟是无。“毕竟智”,谓如实证如一切法总相、别相之智。如此等等。后亦常见于诗文。唐代白居易《题王侍御池亭碑诗》:“毕竟林塘谁是主?主人来少客来多。”李商隐《早起诗》:“莺啼花又笑,毕竟是谁春?”(禹振声)
闭【闭门造车】古代的车,两轮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只
要符合规格,关起门来造的车子,出门也能合辙。宋·道原《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问:‘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造车即不问,汝作么生是辙’?曰:‘学人不会,乞师指示’。师曰:‘巧匠施工,不露斤斧’。”《续传灯录·端裕禅师》:“一法不堕尘缘,万法本无挂碍……直饶恁么,犹是闭门造车,未是出门合辙。”后来仅用“闭门造车”一句比喻做事不考虑客观情况,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办事。如朱自清《中国文评流别述略》:“因为借用外国名字,苦于不贴切,自定名字,又嫌闭门造车,怕不合式。”(宽忍)
辩【辩才无碍】能言善辩,谓之“辩才无碍”。如《三国演义》第六四回:“口似悬河,辩才无碍。”原指佛、菩萨具有“广长舌”,善于说法。如《华严经》说:“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辩才”出于智慧。据《起信论》说,佛、菩萨在完全了解“宿命”、“未来”和“他心”等基础上对机说法,故能义理贯通、言辞畅达、方便善巧、毫无滞碍。《华严经》说有“四辨”,即法无碍辨、义无碍辨、辞无碍辨和乐说无碍辨。在娑婆世界,佛主要以音声为佛事,重视“声教”。佛说法既有超越时空,专为圣贤而说的“密音声”;也有应时对机,广为凡夫而说的“不密音声”。(李明权)
别【别具只眼】另有一番独特的眼
力与高超的见解,与众不同,俗谓之“别具只眼”。如宋·杨万里《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别具只眼”,顾名思义,就是比常人多了一只眼。在佛书上,指的“色究竟天”,天主摩醯首罗(Mahesvara)竖生在额头上的那只“顶门眼”。《大智度论》卷二描绘道:“摩醯首罗天,秦(汉)言大自在,八臂三目骑白牛。”神话中“灌口二郎神”的三只眼的形象,当源于此。那只“顶门眼”不是肉眼而是“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大智度论》卷五)。意即超尘脱俗、非同一般的。(李明权)
病【病鬼碰着阎罗王】病鬼,指病入膏肓,形容可怕的人。阎罗王,指地狱之主。“病鬼碰着阎罗王”,指必死无疑,毫无生还的可能。如《宋史演义》第五一回:“(耶律乙辛)阴与宫婢单登等定谋,诬后与伶官赵惟一私通。洪基不辨真伪,即将赵惟一系狱,嘱耶律乙辛审问。病鬼碰着阎罗王,还有什么希望?”(李明权)
不【不二法门】独一无二的方法和诀窍。元·方回《赠刊工程礼》诗:“镂金镌石切瑶琨,深入诗家不二门。”佛法中有无数“法门”。简单地说:“法门”就是入道的门径;所谓“不二法门”就是不可思议、无所分别的绝对真理。《涅槃经·狮子吼品》说:“一者名为涅槃,二者名为生死。”可见“不二法门”也就是超越生死的涅槃境界。语本《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先有三十一位菩萨,认为消除生灭、垢净、罪福等对立面,即“不二法门”。文殊菩萨认为,“无言无说”才是“不二法门”。文殊又问维摩诘,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赞叹:这才“是真入不二法门”!(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