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师父跟大家报告第一则
故事,是徐太夫人这一位善女人,平常很积极的行善,然后念佛,她的心态有别于一般人。我认为这一位徐太夫人,可能私底下研究了许多净土经论,因为她念佛的心态,是把念佛当作娱乐,念佛对她而言,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情。这一
种快乐的念佛,一般而言,如果没有学习第十八愿法门,是不容易做到的。一般人的念佛,对阿弥陀佛的本愿,不是很清楚的了解,念佛内心都是忐忑不安的,都是惶恐不已的,很少人能够快快乐乐、安安心心的念佛。但是,这一位徐太夫人,她念佛却是非常的快乐,很积极的行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一则故事稍微长一点,大家好好听,学习徐太夫人念佛的心情,或许修行对你而言,不是一种压力,是一种解脱;不是一种不安,是一种自在;不是一种苦恼,是一种快乐。徐太夫人,是徐宫保的女儿。宫保就是太子少保。古时候有很多有学问的人,接受了皇帝的聘请当官,当太子少保,就是负责教导太子读书。当然不是只有太子少保这一种官名,有很多官名,所做的事情,无非都是负责教育太子。这一位徐太夫人,是徐宫保的女儿,徐宫保担任太子少保的职位。这一位徐太夫人,从小就很慈悲而有智慧。我们看《善女人往生传》,有许多善女人,她们从小到大,不管遇到了佛法还是没有遇到佛法,她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心性善良,本性慈悲。我们学佛人,不管是出家人或在家人,我们要有很基本的修养,慈悲自己的家人,慈悲周遭的亲友,这样很容易把念佛法门宣扬出去,因为你的家人见了你的慈悲,你周遭的亲友见了你的慈悲,容易肯定你,当然就肯定你念佛的修行。徐太夫人长大后,嫁给浙江省杭州市的许玉年刺史。刺史是古代的官名,所以这一位徐太夫人也是一位官夫人。她对丈夫恭敬顺从,具有妇女的德行,对于父亲、母亲及丈夫的族人,以恩惠及礼数相待,不因为对方的贫富而有所不同,对待下人不大声呵斥,也不生气骂人。她生的五个儿子及二个女儿,在功业上都很有成就。我们从《善女人
往生传》许多故事也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这一些念佛修行
往生的善女人,在世间法上的人伦纲常,也扮演的非常的称职。当女儿的很孝顺父母,结了婚之后很孝顺公婆,相夫教子,扶持先生,恭敬顺从先生,然后教好子女。可见得这一些善女人,在世间法、在佛法都做的很好,无怪乎她们临终个个都走的很自在,预知时至,见佛菩萨来迎接,见莲华来迎接,然后以很快乐的心情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诸位女众菩萨,当然也包括男众菩萨,我们现在还在人世,我们还是一个人,我们还没往生到西方
极乐世界,我们要不要把人伦纲常做好?要。你如果现在是为人子女,就一定要好好孝养父母;如果你是已经结了婚的女众菩萨,进一步孝养公婆,然后好好的扶持先生,把家庭照料好,把子女教育好,让子女将来个个成龙成凤。现在很多孩子从小作奸犯科,身为父母要负一大半的责任,因为没有把子女教导好。所以,我们发现这一些善女人,她们就是把《观经》的三福做好,第一福世福做好,第二福戒福也做好,第三福行福也做好,加上她们念佛,所以她们个个很自在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徐太夫人的为人,恭敬谨慎,不奢侈浪费,非常节俭,把节省下来的金钱拿来行善,冬天送人棉被,夏天送人药品,平时放生,救济急难,对于三宝更是尽心尽力。这一些是很值得我们第十八愿的行者效法学习的,不是说我们第十八愿的行者,只要一心念佛就好,什么都不必做,不是的。我们最懂得
阿弥陀佛的慈悲,
阿弥陀佛布施做的很圆满,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的
净土教法,跟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的净业行人,我们要不要行
布施?当然要,财施、法施、无畏施,尽心努力的去做。这一位徐太夫人财施做的很好。唯求了生死,念佛为娱乐有人恭祝她未来能得富贵,这是一般人很喜欢听的。这一位徐太夫人就回答对方说:“富贵这一种福报,只是落入六道轮回而已,我唯一所求的是往生西方,以了生死。”这就是做到往生三法的第二切愿,对不对?我们跟徐太夫人掌声赞叹(掌声)。她是一位官夫人,官夫人通常是有钱有势,可是她不是心系在财宝、名利、权势,她心系在往生西方,以了生死。世间的权势富贵她不注重,她一心一意只要往生西方,以了生死。所以你看,这样的善女人,你说她怎么会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师父要请问诸位菩萨,你们要真心的回答师父,第一不可以不回答师父,因为不回答师父就是不理我,不理我那是对师父不礼貌。如果你回答的不是真心,那是骗我,骗师父是有罪过,所以你不能不礼貌,也不能有罪过,那就是要回答,也要老实回答。你这一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吗?知道!你要的是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吗?其它的要不要?真的吗?其它的不要。其它的比较其次,要的比较少,最主要还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不对?对。任何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冲突、有妨碍的,你要不要放下?要,那你一定会往生。如果晚上去做一场生意可以赚两千万,你晚上要来听经闻法吗?要还是不要?有人回答不要,那是很老实。你一定会这样想,我知道你的想法:“师父!我晚上请假,我反正下个礼拜还会来听经闻法,师父您看起来还很年轻,应该不可能下个礼拜就往生了,所以我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听经闻法。”生命很无常,你不要只想到师父还很年轻,下个礼拜可能还不会往生,但是你要想到自己,可能下个礼拜之前会往生,可不可能?可能。而且你也不要认为师父还不是很老,不可能那么快就往生。我告诉大家,在死亡面前,任何年龄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不是七老八十的机会比较大,然后四五十岁的机会比较小,不一定,四五十岁就走的多不多?太多了。一二十岁走的人也很多,所以要有无常观。这一位徐太夫人,因为是官夫人,她一心所求的就是往生西方,以了生死,信、愿、行,行她做到了,愿她做到了,那你说她会没有做到信吗?所以我们把信、愿、行往生三法套入每一个善女人她的修行,她们一定都做到往生三法,那你就问问自己,我往生三法信、愿、行有没有通通做到?有,你百分之一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必来问我,因为我也没有神通,我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往生。徐太夫人自己署名为“印深子”,从此以后她每天从早到晚都以念佛作为娱乐。把念佛当做是娱乐的一件事情,念佛念的很有趣,念佛念的很快乐。诸位菩萨你念佛的心情有没有这样?好,不理我,那就是对师父不礼貌。如果你把念佛当做是一种乐趣,实在是很有趣,那你一定会很喜欢念佛,对不对?佛号你也会念的多,换一句话说你会精进念佛。很多工作岗位上的大老板,鼓励自己的下属员工们,工作要乐在其中。把工作当做是一种乐趣,一天上班八小时,你就不会感觉非常的郁卒,因为你工作八小时还有钱赚。如果你心是放在追求金钱,你一定会这样想:我去道场打佛七也没有钱赚,我去上班有钱赚,我当然是去上班。你来道场念佛赚法财,法财才是真正的财富,人家永远偷不走的财富。你去上班工作是赚世财,金钱有可能会让小偷偷走,会不会?当然会,师父的钱就曾经被人偷走。有人向天借胆,连师父的钱都敢偷,他真的不怕因果。所以念佛得到永世的解脱,那真是大富大贵,这样的富贵才是永恒的。这一位徐太夫人,把念佛当作是娱乐。念佛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师父到木栅弘愿念佛会讲经,每一次跟他们在讲经前的念佛,我也念的很快乐,因为他们念佛都很轻松、很愉快的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耶、南无阿弥陀佛耶……这一种愉快轻松的念佛,把阿弥陀佛佛号能救得了自己,很安心、很快乐、很高兴的念佛,展现在佛号的称念上。当然,有人比较喜欢念轻快板的,有人比较喜欢念哀怨板的,反正不管你念什么调的佛号,阿弥陀佛都知道你的内心,阿弥陀佛都知道你念佛要往生的心愿,都一定会来接引你。这一位徐太夫人,也教化夫家大小念佛,使得
净土法门又再度盛行于三江淮海之间。清穆宗同治三年的夏天,这一年就是公元一八六四年,徐太夫人到焦山去学静坐。太湖有一个渔夫,在水里捞得一尊阿弥陀佛的塑像,这一位渔夫梦见这尊佛像告诉他说:要把这一尊佛像献给徐太夫人。于是徐太夫人就盖了香光楼,用来供奉这尊阿弥陀佛圣像。因为官夫人有钱有势,所以有人送她一尊阿弥陀佛的圣像,就盖了香光楼,供奉着阿弥陀佛的圣像,可见非常的虔诚。清穆宗同治四年七月的某一个晚上,香光楼阿弥陀佛圣像发出光明。这个圆形的光明与灯光融合,化成一朵红色的莲华,有一尺多大,光耀炫目。徐太夫人起初觉得很讶异,后来思索一番说:“这大概是要以火中莲华的意义来策励我吧。”清穆宗同治五年的夏天,她在扬州的住宅,生了一场小病。两
个月之后她忽然说:“我要回去了。”要回去哪里?要回去西方极乐世界。她的家人听不懂,家人以为她要返回杭州。徐太夫人笑着说:“这一件事情,不是你们所能知道的。”七月四日过了中午后,徐太夫人起身漱洗,换了衣服。她见到空中充满光明,闻到异香满室。在光明之中,有一位披袈裟持锡杖的出家人,旁边侍奉一位童子,向她走来,于是徐太夫人就把她所见到的景象告诉家人,并且向家人说:“我没有任何挂碍,你们都一起念佛。”你看,一位官夫人,很认真的行善,以念佛为娱乐,到了临终没有挂碍了,这不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吗?对不对?她还是一位官夫人,照理说,会比一般人挂碍的事情要多,可是她临终没有挂碍,请家人一起念佛,她自己也念佛。接着她又说“莲华到了”,看到阿弥陀佛持莲华来了。于是就叫家人把她读诵的《西方公据》两册书烧了。一点钟左右,徐太夫人说,她看见佛来迎接她了。莲华来了,看到了,阿弥陀佛来了,看到了,她就怎么样往生呢?底下要讲的大家注意听。她就含笑仰视着阿弥陀佛,就这样往生了。含笑往生的,那走得很快乐还是很痛苦?很快乐。没有挂碍,平生就是很快乐的念佛,临终没有挂碍,走得很潇洒,实在了不起,我们跟徐太夫人赞叹(掌声)。这时候是七月五日子时。徐太夫人往生后,室内充满异香,头顶温暖了一天之久。舍报这一年她是六十九岁。六十九岁,很积极的行善,很认真的念佛,临终走的很潇洒,含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预知时至,见了莲华、见了阿弥陀佛。我们修行如果能修到这般地步,人生没有任何遗憾了,对不对?诸位菩萨,好好的念佛好不好?这一些善女人,真的很值得我们赞叹,很值得我们学习。时间到了,向大家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