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三根普被,立顿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岂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丈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毋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 余常谓欲得佛法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日增,而福慧愈减矣。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之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至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 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因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至于阅经,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只默阅。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不敢蒙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阅经是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注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日穷年,但事研究,纵令研得如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亦只是口头活计,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腊月三十日到来,决定一豪也用不着。若晨起不加盥漱,登厕则不行洗涤,或置座塌,或作枕头,夜卧而观,则与亵衣同聚,对案而读,则与杂物乱堆。漫不介意,毫无敬容,种种亵渎,难以枚举。若不特示祸福,决定难免亵渎。未曾得益,先获大罪。 如来灭度,所存者唯经与像。若以土木金彩等像,视作真佛,即能灭业障而破烦惑,证三昧而出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视之,则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亵之则无过,若以亵土木金彩之佛像,则其过弥天矣。 但能见佛像,即作真佛想。见佛经祖语,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必恭必敬,无怠无忽。则终日亲佛,终日亲炙诸佛菩萨及祖师善智识矣。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驰。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报。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岂知报通三世,转变由心之奥旨乎。报通三世者,现在作善作恶,现在获福获殃,谓之现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万生,方受福受殃者,谓之后报。后报则迟早不定。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罪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便消灭,尚复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金刚经》所谓:“若有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转变由心之意也。 佛法在恭敬中求。要能体会到佛经的妙法,最重要的就是恭敬心。所以不论持经行走或是取放经本,都不要忘失这份心意。(印光大师语) 有些人听说禅宗惠能大师一闻《金刚经》便开悟,或听闻太虚大师阅藏开悟,便也想深入经藏。但是面对种种「护经」的规矩,却也使很多人手足无措。例如经书脏了、破了该怎样处理才如法;平常拿经、读经要留心哪些问题;可不可以在经书上画重点,或随手在经上写下心得? 如何处理经书 对许多刚接触佛教的人来说,第一个面对的,往往就是如何处理各种经书。例如请回家的佛书,可不可以摆进一般书柜?有没有特别的排法?可以将佛书放在地上、床头吗? 原则上,为表示对佛法的恭敬心,除非特殊状况,不宜将佛书堆叠于地,如果家中方便,最好将佛经与世学书籍分开排列,如果能依「经、律、论、其它佛书」的顺序排列,不但方便查阅,也可以此为修学佛法的次第。 据《梁高僧传》所载,汉译《涅盘经》的昙无谶法师,曾因担心经典丢失,而将佛经枕于头下入睡,结果连续三天佛经都自动被改置它处,并从空中传来一句:「这是如来的解脱经典,你怎可当做枕头呢?」因此昙无谶法师感到万分惭愧,恭谨地将经典改置于高处。除了不可将佛经当枕头,或是于经上放置杂物,在阅读经书时,也不应如读闲书般,横躺侧卧于床铺,或是在如厕时翻读;如此不但失却恭敬心,而且以散乱心读经,也难以深入体会妙湛难言的法味。 若是需要去除经书灰尘,则应以干净的布帕来洁净经书,而不宜粗鲁地用嘴吹拂或随手一掸。假如经书不慎泡水毁损,无法修补;或因别人大量结缘赠送,而无处可放,可以选择一洁净处焚烧,切不可随意弃置在公共场合,如此可能会造成未学佛者对佛经的轻蔑态度。 以清净心读经 如果想要读经,最好能让自己保持清净心以契入义理,不妨先洗手、焚香,然后将桌面收拾干净,要将经本放置平整,放经本时不要半悬于桌边,否则容易掉落;要端身正坐,若散漫的翘二郎腿或是托腮,不但在心理上很难维持恭敬心,一不留心难保不会昏沉入睡或妄想纷飞。 在读经本前,宜先合掌默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不但能收摄心念,也颇能感受到与佛同在的情境。 读到一半,如果想要稍息片刻,又怕阖上经典前忘记所读页次,可以用纸条夹页或书签代替摺起书角。凡此小细节,都是读经人对经书的珍爱与细心。 许多人读书时习惯用红笔画线标明重点,并且在空白处写上心得或补充相关资料;所以在读佛经时,也习惯性的在读到会心处,用红笔画线或加上自己的想法。但这些对读佛经来说并不是很恰当,应当保持经本的洁净,若有心得,最好另备笔记本书写。 而读经前虽然要先了解一些规矩,但更重要的是读懂经文。可是经文大多语体深奥,不少人会因为读不懂而着急或想放弃,或气自己资质驽钝。事实上以许多过来人的经验得知,刚开始不须担忧看不懂经文,也不必急于了解文义,只要反覆多读几次,且在看到专有名相时,勤查字典;而且还可以将一段经文或一句经文,在生活中反覆温习、体验,时机一到便能豁然贯通文义。 佛法在恭敬中求 印光大师说:「佛法在恭敬中求。」要能体会到佛经的妙法,最重要的就是恭敬心。所以不论持经行走或是取放经本,都不要忘失这份心意。在拿取经书时,应以双手捧持。如果走路时,不方便双手捧持,至少保持在腰部以上高度,以显出对法的恭敬,切勿随意将经书轻慢的夹于腋下。 阅读佛经,我们得到的不只是佛学知识,而是能改变我们身心的智慧力量。不少人都有过因对经书态度不够恭敬,而受到他人指正的经验。但是若能了解到这些相关规矩方法,主要目的是希望我们能珍惜闻法机缘,帮助我们收摄平常的散乱心,就不会疑惑着为什么读经会比读一般书,要多上一些手续了!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