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唐密简解

发布时间:2023-03-19 16:20:36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唐密简解

  宗舜法师

  密宗,又称密教、秘密教、瑜珈密教、金刚乘、真言乘、(密)咒乘、果乘、方便乘等等。“密”字,按宗喀巴大师《密宗道次第广论》(卷一)的解释,主要是“以隐密修而得成就,非非器境不为彼说”的意思。而《菩提心义》则将“秘密”分为六种:(1)法体秘密,(2)各佛内证秘密,(3)非机不授之秘密,(4)众生不觉之秘密,(5)未入坛者不许闻持之秘密,(3)行人不行显密之秘密(转引自《真言秘密修持大全》)。概括起来说,密宗是因“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相应)而获得悉地(成就)”得名的。

  相传密宗是金刚萨埵(又名金刚手、金刚手秘密主等)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摩诃毗卢遮那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在释伽牟尼佛入灭后八百年(一说七百年)时,由印度龙树(又称龙猛)菩萨开南天竺铁塔,亲自从金刚萨埵受法,再传入人间的。其后龙树传龙智,龙智传金刚智、善无畏。

  密宗认为宇宙一切事物都是大日如来的显现,表现其理德(本有的觉悟,即真如佛性)的方面称胎藏界,表现其智德的方面称金刚界。“胎藏”的意思是指大日如来显现的理性隐藏在烦恼中而不显露,又指它具足一切功德,如母胎藏子体一样。“胎藏”有三重意义:(1)理佛性,(2)因觉悟的基因,(3)本觉本性清净,即成佛的依据。

  密宗用“金刚”比喻如来智德牢固、锐利,能摧破一切烦恼而“无有法能破坏之者”(一行《大日经疏》卷十二)。金刚界有“智”、“果”、“始觉”、“自证”四方面的意思,说明大日如来的“智”是修证之“果”,属于断惑所得的觉悟“始觉”,是自行修证而来的“自证”。

  胎藏界的色法(即地、水、火、风、空五大,属物质范畴)和金刚界的心法(即识大,属意识范畴)总括宇宙万有,又都存在众生心中,佛与众生体性是相同的。这样,如果众生能够依法修习“三密加持”,即手结印契(特定的手势)、口诵真言(咒语)、心观本尊(佛、菩萨的形像),就能使自已的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最终达到能够“即身成佛”(现身成佛)。

  二

  印度密宗思想和具体修行方法早在三国时就已传入中国。东晋时期,佛图澄用密咒术大兴佛事,深受僧俗崇信,密宗影响渐深。而真正印度纯粹瑜伽密教的传入,也就是中国密宗正式建立的时期却是唐代。唐开元四年(716年),印度中天竺密教高僧善无畏(637年——735年。音译输波迦罗)来到长安,被唐玄宗尊为“国师”,他从开元五年(717年)起,译出密教经典多部,尤其是在洛阳大福先寺译出的《大日经》,成为密宗的“宗经”。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密宗大德一行(683年——727年)法师亲承善无畏讲传,撰《大日经疏》二十卷,诠译教典,发挥密意,成为中国密宗正式传授之始。善无畏主要以传授胎藏界密法为主。开元八年(720年。一说开元七年),印度南天竺密教高僧金刚智(669年——741年。音译跋日罗菩提)也来到长安,同弟子不空(705年——774年)共同译出《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等,传授金刚界密法。金刚智同善无畏相遇后,即互传授二部密法,并由不空继承发展,广泛弘传,使得密宗在汉地广为流行。其后,日本僧人空海跟随不空的弟子惠果学习密法,回日本创立以金刚界密法为主的“真言宗”(亦称“东密”)。日本僧人最澄、圆仁、圆珍先后来唐学习天台宗和密宗教义,回日本弘传天台宗和胎藏界密法,被称为“台密”,从此,瑜伽密教盛行于中国。而中国汉地本土密宗,则由于唐武宗灭佛(又称“会昌法难”)以及五代变乱,传至宋朝就衰落了。

  印度密宗弘传最兴盛的地区是中国西藏,早在公元七世纪时就有密宗经典传入。到了唐代,印度密教大师莲花生大士将金刚乘密教传入西藏,其后流传为宁玛派(俗称红教)。宋初,印度阿底峡尊者应请入藏,把密宗教理和显宗教理融为一炉,提倡先显后密的次第,对西藏密宗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后,他的弟子仲敦巴根据阿底峡尊者的教授,正式创立噶当派。除此之外,还有萨迦派(俗称花教,相传为贡杰波创立)和噶举派(俗称白教,玛尔巴创立)在西藏流传。直至明代,宗喀巴大师创立格鲁派(俗称黄教),大力提倡戒律,强调显密修习次第,以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又名《菩提道灯论》)为依据,著成《菩提道次第广论》,体现了他倡导的必须在显宗深厚的基础上才能系统修习密法、先显后密的宗旨,对西藏密宗及社会影响尤为深刻。

  三

  密宗一般把《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等经作为经藏,把《苏婆呼童子经》及大、小乘律典作为律藏,把《菩提心论》、《释摩诃衍论》作为论藏,形成密宗三藏。密宗经典在汉文《大藏经》和藏文《甘珠尔》、《丹珠尔》中数量极为浩繁,二者合起来约有近五千卷。这些译本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高,是研究印度、中国密宗的珍贵资料,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并激起了研究的高潮。但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大量密宗经典仍然尘封于《大藏经》中,没有单行本面世,更不用说校点本了,给密宗的研究和修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正因为如此,我们将密宗立教的根本三经校点合刊出版,以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普及本。

  《大日经》全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善无畏共一行译,七卷。此经共36品,前六卷31品为正经,后一卷5品为供养念诵三昧耶法门(供养念诵方式方法)。

  此经相传为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手秘密主等宣说,是龙树菩萨入南天竺铁塔,亲承金刚萨埵的传授后诵出的。原经有广本十万颂,龙树摄取十万颂本要义,编成略本三千余颂,即为此经。

\

  全经讲述了密宗的基本教义、各种仪轨和供养方法,以阿字本不生之心地为宗,开示一切众生本有的清净菩提心所持无尽庄严藏的本有本觉的曼荼罗(也作曼荼罗、坛城),并宣说能悟入这本有的清净菩提心的三密方便。经中发“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以希求成佛之心为种子,以大慈悲为使功德增长的根本,以利益众生的各种方便善巧作为最彻底、最根本的成佛方法)三句为中心,更以菩提即是如实知自心,众生自心即一切智,必须如实观察证知,从因到果,都应以无所住而住其心。经中还宣说了各种真言、手印、观想、念诵的行法和各种择地建坛等外缘及灌顶护摩加持、应持的禁戒等。

  胎藏界密法即从此经出,而且“菩提心为因”三句已成为密宗教义的根本。本经汉文注疏主要有一行的《大日经疏》二十卷、《义释》四十卷。日本空海的《大日经开题》一卷。

  《金刚顶经》译本有三种:(1)金刚智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四卷。(2)不空译《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三卷。(3)北宋施和译《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教王经》,三十卷。

  相传《金刚顶经》由十四处十八会之说法而成,龙树于南天竺铁塔受持十万颂。传到金刚智时,在他乘船东来的途中,由于遇到风暴,经典大部分流失,传译的仅是十八会中初会四大品这一极少部分。这三种译本都可简称《金刚顶经》,但考虑到金刚智译本是从十万颂的广本中“略出其精要,故称《略出经》”,所以这次选用了金刚智的译本。

  “金刚顶”是说金刚教在大乘法中最胜无上,犹如人的顶部的意思。也指众生本有的清净菩提心体,说明此菩提心常住不坏,能满足一切功德,是无上尊胜者。为求加快证入佛、菩萨的境地,故在经中说明了灌顶入坛者的资格,入坛灌顶的始终过程和具体作法,持诵真言的时间、地点、入定的方法,结手印的方式和所获功德,三昧耶戒的内容和五相成身观等一系列密宗独特的修行仪轨。经中还对金刚萨(土垂)“百字明”等真言既翻梵音,又对密意作了解释,对研究真言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金刚界密法即从此经出。有不空《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一卷、日本空海《金刚顶经开题》一卷可以参考。

  《苏悉地经》全称《苏悉地羯罗经》,善无畏译,三卷(或作四卷),38品(或作37品)。

  ”苏悉地”是“妙成就”的意思,所以此经又称作《妙成就法》、《妙成就作业经》。密宗主张依诵持真言等圆满究极、殊胜的妙果,故称“妙成就”。本经宣说佛部、莲花部和金刚部的三部悉地成就仪轨,详细阐明扇底迦法(息灾法)、补瑟徵迦法(增益法)、阿毗遮噜迦法(降伏法)的供花、烧香、燃灯、献食、设坛、灌顶、念诵、护摩等一系列具体修行法,并着重说明了修习密法对阿闍黎(导师)、同伴、处所等的要求。一般人多分金刚界、胎藏界为二,而苏悉地部则是以“金胎为一、色心不二”为旨趣的甚深密法。“苏悉地”的行法,主要以金、胎、二部通法的十八道为纪纲,又同于胎藏界密法中的悉地求成就法,故于胎藏界同立佛部、莲花部和金刚部。经中明言,修其它法未得成就的,兼习此经之法,则能速得成就。而且日本“台密”认为,此经说金、胎两部不二的深奥趣旨更胜前二经,故特重苏悉地灌顶。

  本经的注疏,主要有日本圆仁的《苏悉地经略疏》七卷,并有善无畏译的《苏悉地羯罗供养法》三卷可资参考。

  发表于《台州佛教》1997年5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