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马哈咖沙巴的偈
在《长老偈》中,有四十颂(Thag.1051_1090)归于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这些偈反映了大长老的一些特质与德性:他的苦行习性与少欲知足:他对自己与同修比库的严格;他的独立精神与自主;他对独居与远离人群的喜爱;他对禅修与定境的投入。这些偈也显示出长行文章中未呈现的事:他对周遭自然之美的敏感度。
这里只选录部分偈,我们读到的几乎全都是莱丝.大为斯(C.A.F.Rhys Davids)与诺曼(K.D.Norman)的翻译。
少欲知足,乐于苦行
首先,是劝诫比库对比库生活的四种基本资具,要练习少欲知足:㈡
我从山居走下来,
进入城市行乞食。
行礼如仪见一人,
麻风患者正进食。
满手鳞癣与病状,
将一勺食布施我。
于彼置食入钵时,
一指掉落于其中。
我于墙角坐下来,
享用他布施之食,
吃时以及结束后,
我无丝毫厌恶感。
残羹剩饭以为食,
难闻尿液为医药,
露天树下为住所,
以粪扫衣为衣服:
专精于此诸事者,
山河大地皆其家。㈢(Thag.1054-1057)
攀爬山岩,离欲修禅定
当马哈咖沙巴被问到,为什么在年迈时,仍每天上下攀爬岩石,他回答:
高山巨岩陡峭坡,
有人攀爬极费力,
以神通力马哈咖沙巴升。
正念正知佛之子。
每日托钵回住处,
爬上高耸之山岩,
马哈咖沙巴离欲修禅定,
恐惧战栗皆舍弃。
每日托钵回住处,
爬上高耸之山岩,
马哈咖沙巴离欲修禅定,
熄灭炽燃之贪欲。
每日托钵回住处,
爬上高耸之山岩,
马哈咖沙巴离欲修禅定,
所作皆办已漏尽。(Thag.1058-1061)
树化云彩,于山岩心喜悦
人们又问马哈咖沙巴尊者,为什么以他的年纪,还想要住在森林与山上。难道不喜欢竹林精舍或其它城里的寺院吗?
迦利树花星罗布,
我于此区心喜悦;
象声回响实可爱,
此山岩令我欣喜。
湛蓝云彩之色光,
流泉淙淙清且凉,
赤色甲虫覆其上:
此山岩令我欣喜。
湛蓝云峰如实塔,
如有尖顶之高楼,
象声回响实可爱,
此山岩令我欣喜。
于我足矣欲修禅,
于我足矣坚且觉,
于我足矣比库身,
坚定欲求究竟果。㈣
于我足矣欲安乐,
具坚定心之比库。
于我足矣欲精进,
坚定心之安稳者。
彼如亚麻之蓝花,
如覆云彩之秋空,
且有鸟群许多种,
此山岩令我欣喜。
无俗人群访此山,
唯有在地之鹿群,
且有鸟群许多种:
此山岩令我欣喜。
清水流过宽峡谷,
鹿与猴群常出没,
苔藓湿毯覆其上,
此山岩令我欣喜。
五部合奏之音乐,
无法给我这般喜,
如从一心之所得
我获佛法之正智。(Thag.1026-1071)
超越三界,苦行第一
在接下来的偈中,马哈咖沙巴尊者发出他自己的「狮子吼」:
尽此佛土之范围,
除了大圣本人外,
我是苦行第一者:
无人堪舆我相比。㈤
大师已受我服侍,
佛陀教法已完成。
沉重负担已放下,
后有之根已拔除。㈥
苟答马不执无数
于衣于住或于食。
彼无染如净莲华,
超越三界向出离。
四念处为彼劲项,
大圣具信为彼手,
其上彼眉圆满智,
熄灭诸欲明行足①。(Thag.1087-1090)
原注
㈠《长老偈》的英译本:(1)Psalns of the Brethren.Trans.C.S.F.Rhys Davids.PTS,1913.(2)Elders’Verses,vol.1.Trans.by K.R.Noman.PTS,1969.
㈡这些偈的引介语是援引自《长老偈注》
㈢直译为「真正是四方之人」,即无论他找到什么地方可住,都可以从中得到满足。
㈣本句巴利文为Alam me atthakamassa.由于马哈咖沙巴已达到究竟果,亦即阿拉汉果,因此他的偈必须被诠释为大力劝进他人,或指他想进入涅槃的直接禅定经验。
㈤我们在此发现巴利藏经文献里,少数提到「佛土」概念的一例。
㈥这首偈是通用的,在马哈摩嘎喇那的偈中也曾出现过。
译注
①明行足:佛陀的十种德号之一,意指具足明与行。「明」是指等天眼明、宿命明、信、惭、愧、多闻、精进、念、慧、色界四种禅、共有十五种圣弟子趋向涅槃的法行。由于明具足,一切智圆满:由于行具足,大悲圆满。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