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种境界,要是你能真正去做,这时就是六祖大师所说的那个境界:‘不思善,不思恶,正在这个时候,如何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你知道吗?’这一声,把那个惠明吓得开悟了。我现在讲的声音也很大,可是我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开悟?这种境界,是真持戒。戒,一定要持,修道不持戒,那不会成就道业的,所以持戒是很要紧很要紧的!因为这个,出家的比丘一定要受戒,在家的居士也一定要受戒。你受了戒,然后才能得到这个证明书;若没有受戒呢,就得不到毕业证书。你看有很多人自己读书,读的书也很多,但是得不到博士的学位,就因为没到学校去;那么持戒也是这样。
戒,说起来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时间的关系,只说个大概。你们记得能以‘不思善,不思恶’,到这个境界,这是真持戒!持戒就度毁犯,你若尽犯过错,就要持戒。我们人很奇怪,你叫他守规矩,他一定就要犯一点规矩;你若不叫他守规矩时,他反而不犯规矩。你叫他受戒,‘哦!我就要犯戒,试试看是个什么味道?’犯了戒,看看这个味道是什么样子?没有旁的样子,只是堕地狱。以上是第二度持戒。
第三度就是忍辱。这个‘忍’字,我们都知道,就是在心上插上一把刀,好像用刀扎心那么难忍、那么痛。那么痛,还要忍!所以说:‘忍字心上一把刀。’这一把刀不容易受,可是你若能受了,能忍,这就是有办法了。所以佛说这个‘忍’字,我们又要忍苦、忍热、忍饥、忍寒、忍风、忍雨、忍法,一切一切都要忍。不能忍的,也要忍;不能受的,还要受,所以我常说这几句话。这是很浅很浅地说忍:
忍是无价宝 人人使不好
若能会使它 事事都能好
‘忍是无价宝’,忍就是个无价宝。‘人人使不好’,可是人人都不会用它,一忍、两忍、三忍,就不能忍了,火里冒烟了,就像炮竹响,所以说人人使不好。‘若能会使它’,你若会使用‘忍’字,‘事事都能好’,无论什么事都会好的,都不会有什么烦恼发生。忍,又有法忍,我们研究佛法也要有一种忍耐心。佛法深如大海,我们不要一见著佛法像大海,就望洋兴叹了:‘哎!海这么大,我什么时候可以把这些水都吸干了?唉!没有一天可以吸干它的。’就好像佛法这么多,我什么时候可以把这些经典都完全明白,都看完、读完,都了解了?不要有这种思想,你有这种思想,那对于法你就没有忍了,没有法忍。
生忍、法忍,还要有一个无生法忍,忍有这么多种。所以各位要回光返照:学佛多少年,脾气还没有改变,这一点要特别忧心哪!不可以马马虎虎的。我知道不但居士对忍这一度不能修,就是出家人也不容易修的;忍辱仙人有的时候都忍不了的,有的时候都会发脾气的。忍辱就度嗔恚,若好发脾气的人,就应该修忍辱行;你修忍辱行,就度过嗔恚的彼岸了。
第四度是精进。我们天天讲六度,可是天天都要懒惰,不精进,明知故犯。知道精进是好,但是就不依法修行,一定要懈怠。甚至于——我说这话,各位不要多心——吃完了饭,一定要睡睡午觉,休息休息;若不休息,这一天就觉得不舒服。这是天气热的关系,大约也是热带的一种习惯。那么在三藩市金山寺,哪一个人也不准睡午觉的,所以到外边也习惯不需要睡午觉。
这个精进,要把一分一秒的时间,都不要错过。古人说: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寸金失去容易得 光阴失去难再寻
各位!由这几句古人所说的‘废话’,我们应该把它拿来做一个擦心的东西,擦一擦我们心里懒惰的习气,把懒惰的习气用这个‘废话’擦去。古人又说:‘一寸时光,一寸命光。’你看,这话说得多重要!一寸时光就一寸的命光,这一寸的时光过去了,我们就少了一寸的命光!听见了没有?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都是少年人,不要以为:‘啊!他那么老了才学佛法,我也等八十岁以后再念佛好了。’哈!你等著活到八十岁?你有他那么大年纪就好,你不要二十岁就死了,二十岁就死的人不知有多少!所以各位不要等著,今天知道佛法好,今天就要努力,不要等明天。你等明天,明天还有明天,明天再有明天,哪个明天是你修道的时候?哪个明天是你了道的时候?哪个明天是你成佛的时候?各位,想一想、想一想!在这个地方要痛下决心:‘我绝对不等了!’不要 wait a minute (等一分钟),waiting一个minute,两个minute,三个minute,哦!不知道waiting多少个minute。说是等一分钟、等一分钟、等一分钟,等一分钟就不知错过多少分钟了。
精进有身精进、心精进。你看古来在因地佛修道时,站在佛前七日七夜,眼睛也不闭,目不转睛恭敬于佛,站了七天七夜,这才是真正精进,真正修道!站了七日七夜也不知道疲倦,你说这种精进,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站在佛前七个钟头,眼睛也不闭,目不转睛地来瞻仰佛?没有过。没有,那还是不够功夫!各位不要自满,不要以为我不得了了。有什么不得了?你有什么超人的地方?我所说话,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听。
古来的人,又有这样修行的,例如药王菩萨因为供佛把身体都烧了,用棉花把身体缠上,灌上香油,点著了,来供养佛。我们燃一根手指头,就叫痛得不得了;燃一个臂香,也觉得不知几辛苦。要是把身体烧了,绝对办不到!一定向后转的,我不行。你看!这是自己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根基了。过去诸佛菩萨为求道业,布施身心性命求法。有的人就说了:‘哎!这个!我认为很笨的。’所以你就很聪明啰!这么久的时间也不肯布施,也不肯那么样苦干,这真是‘大智慧者’,大智慧者没有那么精进。
精进就度懈怠,懈怠就是懒惰,就是于佛法不肯精进,不肯用功修行。你看他去跳舞,就有精神;拜佛,啊!不行了,拜佛拜多了,头发昏。可是去跳舞,在舞厅里蹦蹦跳跳的,也不头昏,很精神,回来说:‘啊!今天玩得真好!’你来回这么一比较,就知道我们人是修道精进?还是贪玩精进?
第五度是禅定,禅定度散乱。禅,所谓‘久坐有禅,久住有缘。’你在什么地方住久了,就会有缘。你坐禅,坐得时间久了,也会生出定来。禅是梵语,中译是‘思惟修’,又叫‘静虑’。静虑,就是把你的妄想没有了,清净其心。所以这个〈净行品〉,你若不净心,就不会有净行。你心里不干净,行为一定不干净的;你心里一定要清净了,行为表现出来才能清净,所谓‘以行于示,示之而已。’凭你行为的表现,就是你清净心的表现;你若没有清净的心,就不会有清净的行,所以这个禅定是很要紧的。
禅定有四禅八定,有现前九次第定,《楞严经》上有九次第定。各位若要研究禅定这一度,要自己去用功坐禅,并且研究《楞严经》。《楞严经》对禅定的帮助是很大的,所以各位要是想真正研究禅定这种功夫,就要熟读《楞严经》。禅定就度散乱,你若散乱心、妄想心太多,就修禅定。
第六度是般若,般若是梵语,中译是‘智慧’。为什么不直译智慧?因为多含不翻。智慧只有一种讲法,般若有三种讲法,有文字般若、观行般若、实相般若,因为有这三种的般若,所以就译音不译义。般若度愚痴,愚痴众生就熟读般若。《大般若经》六百卷,是玄奘法师翻译的,翻译这六百卷《般若经》时,‘桃开六度’,桃花在一年间,曾经开过六次,这就是一种树神献瑞,来表示《大般若经》降临震旦(中国)。那么当初玄奘法师翻译《大般若经》时,就有这一种祥瑞,所以现在能听《大般若经》的人都是稀有难得。
以上是六度,前面所说第七‘满菩萨行’,就要修六度万行。现在解释经文,‘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这一开始来设问答,就是这位智首菩萨来发问。
尔时:就是说〈净行品〉这个时候。在这个时候法会大众之中有一位智首菩萨,是一切菩萨中的一个大菩萨,也是菩萨里边很有德行的一位菩萨,他向文殊师利菩萨就说了,就是请问。那么他这个问是不是他不懂?不是的。这都是法身大士示现来互相问答,令众生知所遵行,知道怎么样去修行。
智首:智慧之首,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菩萨。菩萨:什么叫‘菩萨’?很多中国人说:‘去拜菩萨啊!’你问他:‘什么叫菩萨?’他把眼晴睁得大大的,没有话说,却说:‘菩萨就是菩萨嘛!还什么叫菩萨!’这就叫‘猪八戒吃了人蔘果,食而不知其味。’菩萨也是梵语,具足叫菩提萨发,因为中国人愿意省文,愿意说话简略一点,所以把‘提’字和‘发’字都去了;又有的读‘菩提萨埵’,好像〈大悲咒〉那个菩提萨埵,也就是菩萨一个具足的称呼。那么具足叫菩提萨埵,或者菩提萨发,英文叫Bodhisattva,这是梵语,它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因为它不是中国的语言,所以就不知道。那么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就永远不知道,就算了?这不可以的,我们应该要明白它的意思、它的义理。所以我们听经就是对这一些个名词要认识清楚;不然,方才讲的:‘你去拜菩萨。’为什么要拜菩萨?你去拜拜鬼,不也一样吗?
菩萨,译为‘觉有情’。觉是觉悟,有情就是一切的众生。菩萨是有情中的一个觉悟者,我们有情没有觉悟,他已经觉悟了,已经自觉而且又能觉他。因为自觉,是有情中的觉悟者;又能觉他,他不但自己觉悟了,又能够帮助其他的众生觉悟。菩萨又叫‘大道心的众生’,又译成‘开士’或‘大士’。那么佛叫‘无上士’,菩萨又叫‘有上士’,这都是菩萨的名字、名称。
这一位智首菩萨,他因为有智慧,所以就明白怎样来请问佛法,他问文殊师利菩萨言:文殊师利也是梵语,译为‘妙吉’,所以有时就叫妙吉祥菩萨。言,就是说了;智首菩萨对妙吉祥菩萨就说了。这位妙吉祥菩萨也是有大智慧的——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因为智与智通,智与智和,他这个智首菩萨和这个大智菩萨,彼此都互相了解,互相明白,可以说是知音,也可以说是知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么他们设这些法来问答,也是要大家互相了解,他才问文殊师利菩萨。
B2、陈所疑之问分二 C1、一段总问其果 C2、后十别明
今C1、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
第一段明三业离过成德。智首菩萨称了一声文殊师利菩萨,佛子:佛为法王,菩萨就是法王的弟子,这佛子,有的人讲是佛的儿子,其实这是佛的弟子。文殊师利是菩萨中的一个上首,是法王之子,就是法王的弟子,所以智首菩萨称他为佛子。
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这个修行的菩萨,这一位菩萨没有一定是哪位,就是所有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都包括在内。甚至于过去的菩萨、现在的菩萨、未来的菩萨,都包括在这一段经文里边,所以没有称名,而只说菩萨。智首菩萨问:‘这个发心的菩萨,怎样才能得到身语意业清净,没有过失?要怎样修行才能三业清净?’这个地方就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你勤修戒定慧,身语意业就没有过失了;息灭贪嗔痴,贪嗔痴不单没有了,而且过失也不生了,这就是菩萨能得到三业无过失的一种方法。
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智首菩萨又问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这个‘云何’上边,还应该有‘菩萨’两字,不过翻译经典的人省文,没有加上‘菩萨’两字,就用上边这个‘菩萨’两个字贯串到下边这一句。我们研究经典的,应该知道这一段文还是说菩萨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不害:是不妨害,就是身语意业清净了,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破坏它。这要怎么样?就要有‘坚、诚、恒’。菩萨修行要有坚固心、诚心、恒心,不要再被染污法把身语意业破坏了。菩萨修行要时时刻刻都特别谨慎身语意三业,不造一切恶,愿修一切善。
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智首菩萨再问,菩萨得怎样才能得不毁犯身语意清净呢?前边是不能破坏身语意。这个是不可毁犯。破坏,是或者由其它的境界来破坏;毁犯,就是自己有时不小心就犯戒了,身口意三业不清净。这得怎么样?就要常常持戒,就不能毁犯身语意业了。
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菩萨得怎么样才能得到不能破坏的身语意业,修得清净身语意业,犹如金刚那么坚固,任何的境界都不能破坏身语意业。
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我们人发心,有的时候发了几天就退了。譬如发心修道,或者修习坐单这个法门;修习坐单是不容易的,很辛苦的,坐在那地方,怎么样也觉得没有躺著舒服。好像在我右边这个大个子,他也坐单,他说:‘坐单的人应该把床搬走了,若有张床,坐到那儿就想躺著;若没有床,想躺也没地方躺了,就要坐著。’所以他练习坐单就有这么个感觉,有这么个经验。那么想要躺著,这就是退转了;虽然有床,又不躺、又不卧,这是不退转。身语意本来是清净的,你若一不注意小心,就又犯了过错。最容易犯的就是打妄语,无论哪一个人都很容易不知不觉中就打了妄语。打了妄语,还要给自己做一个辩护律师,说:‘我不是打妄语呀!我这是说方便语。’自己给自己辩护一下。你看,这就是什么?这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气,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这都是退转。
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不可动,就是不可摇动。身语意业修持得犹如金刚那么坚固,任何的境界来了,都不会摇动自己的身语意,所以就不会造恶业了。
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智首菩萨又问了:一切修行的菩萨,怎样才能得到这种殊胜的身语意业?他不单不造恶业,而且还成就善的功德、殊胜的功德。
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得怎么样才能得到清净的身语意业?就是把染污心去了,自然就得到清净的身语意业。
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智首菩萨又问,得怎么样才能得到没有染污的身语意业?没有染污就是清净,也就是前边所说的那个清净,你染污心没有了,也就是清净心了。
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那么菩萨发心,怎样才能得到有智慧?有智慧,就能帮助身语意三业清净。人为什么造恶业?就因为般若智慧不现前。般若智慧不现前,愚痴心就做主了,所以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身语意业也都不清净了;你若有智慧,用智慧来领导身语意,自然就会清净,也自然就会聪明有智了。
C2、后十别明分五 D1、一段明异熟果 D2、四段明士用果
D3、二段明离系果 D4、一段明增上果 D5、二段明等流果
今D1、
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
第二段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如何‘得堪传法器’。
云何得生处具足:这是说菩萨修行,怎样才能得到这一生就成佛了,就具足圆满道果了?怎样才能这样?就是要去修行。生处具足,就是这一生成佛了。
种族具足:这就是生在尊贵的家里。好像在印度,就有做官的,又有婆罗门、做生意的、要饭的。要饭的这种贫贱的种族,印度的庙里都不准他们进去拜佛,说他们太邋遢,太贱了。在印度,种族的观念很重,甚至于贫贱的种族要走那贫贱的路,走路都不能在一起,分别得这样子!那么种族具足就是生尊贵家,不生到贫贱的家庭,要饭的家庭。
我这次到亚洲来,首先是回到台湾,见著台湾我们的同胞,非常欢喜!以后就到了香港,在香港停留一个时期,打了一个佛七,又到了泰国。泰国的天气非常地炎热,比台湾这儿热得厉害,真有点过不惯那么热的生活,所以我说快点走,就到印度去。到了印度,所看见的是什么呢?就是满街都是饿得面黄肌瘦的要饭的。这要饭的有多少?有苍蝇那么多。你坐著车从街上一过,前后左右就满了,都是要饭的,伸著一个碗,不知道他们说什么?我听来好像是说:‘南无佛,南无佛。’是不是这么说?也不太清楚,都是要钱。这是印度唯一的特产,要饭的人最多。还有,印度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邋遢,最不清洁,人到处随街吐痰、小便,到处都是牛粪、狗粪这些东西;所以在印度关于卫生的问题是谈不到的。
我们去朝佛的八大圣地,这八大圣地,每一个地方都没有清洁的维护,都很邋遢的。它那么邋遢,你进门口,他还叫你把鞋脱下!那个沙子地上也是很多牛粪、狗粪,但是他叫你把鞋脱下,沾得袜子上都是沙和泥上。到了佛殿叫人脱鞋,这还可以;他不是,就在那个院子里,就叫你把鞋脱下来。但是牛去了、狗去了,他不叫它脱鞋,你说奇怪不奇怪?不单不叫脱鞋,他还让它们把这些肮脏的东西拉到那地方,他们也不管。
还有政府里导游的人,就是要饭的,一边导游一边伸著手和你要钱,你看!买火车票,三等的火车上没有位子,只是站的位子,还挤得喘不过气来,甚至于都有人挤死在火车上。二等的车票也是那样,你只可买头等。买头等火车票,要先给一点黑钱,没有黑钱,无论谁,他也不卖,印度的情形就这样!佛的各处圣地,也没有一个完善的保护,所以我这回到印度,看见这种情形,很痛心的!也没有人在那儿修行,也没人在那儿保护。这样庄严的圣地,都很荒凉的样子。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