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能力差一点没关系、都不在乎,最重要的是发心

发布时间:2023-11-26 05:03:46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能力差一点没关系、都不在乎,最重要的是发心

净空法师:智慧、能力差一点没关系、都不在乎,最重要的是发心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5集2014年5月4日讲于香港

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二十二页,倒数六行,念老为我们说出,《无量寿经》也有如《华严经》所说的十玄门,“十玄”的意思在这个经上统统具足,我们看第一个:

【解】㈠同时具足相应门。夫《华严》教理以缘起为主。法界一切尽成一大缘起。一法成一切法,一切法起一法。一时具足,圆满显现,故曰具足相应。

确实这个几句话,实际上就是贤首国师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上所说的教理。“教”是佛教,佛教根据什么理、什么道理、什么原理建立的;或者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开头就说出了,“佛教以缘起为主”。

“法界一切尽成一大缘起”,“法界”我们今天讲全宇宙、整个宇宙,佛教的名词叫“法界虚空界”,意思是一样的。从哪来的?什么原因而有的?什么原因也就是什么道理而有的?法界一切就是万法,尽成一大缘起,这是《还源观》里头第一条“自性清净圆明体”,从这来的。

“自性清净”,贤首大师说一句“自性清净圆明体”;慧能大师说了四句。贤首大师把它归纳成一句,妙!“自性清净”,能大师证得了,他第一句话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圆”是圆满,没有欠缺,“明”是光明,“体”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万法就从“自性清净圆明体”里面现出来,这叫从一体,这一体说得好;就是通常我们讲的真心,或者是叫它做“自性”,或者叫它做“本性”都可以,大乘教里常常称它为“法性”。“性”就是体的意思,“法”是一切法,一切法的理体。贤首国师把它说成这么一句,七个字;能大师讲的“体”,自性的性体,第一个清净,第二个不生不灭,第三个本自具足,第四个本无动摇,这些都在“圆明”这两个字里头。末后一句“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在第二句,就是“成一大缘起”,这就“能生万法”了。

“能生万法”是《还源观》上的起“二用”。“二用”就是依报、正报,“依报”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报”是我们本人。依报、正报出现了,“一法成一切法”,“一法”就是上面“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一法;“一法成一切法”,“一切法”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依报。一切法里头有“起一法”,这“一法”就是我们的身体,自己的身体,这叫“正报”,“能生万法”;万法生一切法,生“依报”。

我们讲“万法”是全宇宙的,起一法。我们把它范围缩小一点,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又起一法。我们在人道,得个人身,统统叫缘起。最重要的底下这一句话,一时具足,没有先后,或者叫一念具足,大乘经上常常有这个句子。“一念”、“一时”是同一个意思。大乘教里面,佛常说,一念不觉,就是“一时缘起,圆满显现”,就这八个字。一念不觉它就起来了。一念觉?一念觉什么都没有。一念觉只是现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一念觉。惠能大师在一念觉,给我们说出五句二十个字,整个宇宙千变万化,他都见到了。末后那一句叫“能生万法”,见到现相,见到作用,体、相、作用统统具足,这叫相应。到相应那就是《还源观》上的“示三遍”,“三种周遍”,自性的起用,所以叫具足相应。三种周遍说明法界是一体。

【解】《华严妙严品》曰:“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

一切法门就是指的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无量法门。“海”是形容深广没有边际,取这个意思。同会一法道场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一法”是任何一法,没有特定的意思,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为什么?它是自性。一法理体是自性,一切法的理体是自性。所以从“一”里面见“一切”,从“一切”里头见“一”。

古人也有用金跟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用黄金做成器皿,无论哪个器你都见到黄金。把金比喻作“体”,器比喻作“相”,“作用”永远是一体,而且是见到全部的一体。你譬如说我们在一枚戒指见到黄金了,这个黄金跟所有一切黄金制造品都一样,你见到这个等于全部见到了,全部的黄金都在这一个戒指上显现出来了。明心见性的道理亦如是,见性就是在“相”、“作用”里头见到“体”了,然后你回头一看,所有一切现象,所有一切作用,统统是一体,能现、能生是真的。为什么?它不生不灭。所现、所生的不是真的。即使在一真法界,还有隐、现不同,没有缘的时候,它不现前,什么都没有,所以“体”不可得。

这个要知道,不可得就得放下。怎么放下?不起心、不动念,一切时、一切处,没有起心动念,这个时候叫做照,照见。像镜子,镜子照见,没有起心动念。明心见性的人,我们叫法身大士,他们用心如镜;我们凡夫用心像照相机,见一个照一个,落印象。过去照相机里头有底片,你照一张里头印子,就落下去,就像落在阿赖耶识里头,落下种子;镜子照的时候完全用性照,没有底片,照得很清楚,不落印象。不落印象没有业;落印象就造业。善的印象善业,不善的印象恶业。有业就感果报,善业感三善道果报,恶业感三恶道的果报。

于是佛法里修行的原理、修行的道理说出来了,会听的人从这里就觉悟了。聪明人怎样?不落印象!看得清楚是智慧,听得清楚是智慧,不落印象没有烦恼,那就叫不结业,没有业,这是大乘里头真修行!

不是叫你不看,不是叫你不听。不看、不听,怎么度众生?怎么能成无上道?重要的在看又听,他又不落印象。我们跟法身菩萨,跟诸佛如来的差别就在此地。除这个之外,丝毫差别都没有。

佛知道,不落印象不容易。三种印象,无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三种,三种都是落印象。佛教我们一个方便法,先学不执着,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要执着。有分别、有起心动念,没有执着。真正没有执着了,你就觉悟了,但是不圆满,这个时候有个名称,称你作阿罗汉。阿罗汉是正觉,没有圆满;功夫再深一点,不但不执着,分别也没有了,心里没分别,这是菩萨,比阿罗汉高;再提升一级,不但没有分别、执着,起心动念也没有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心不动念,这叫成佛了。

佛法跟修行的方法、证果的方法,这都讲尽了。别人遇到菩萨向他请教,无论什么疑难杂症,你提出来,他就讲得很明白、讲得很透彻。把你也讲明白了,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如果他起心动念了,他退转了。起心动念是菩萨,法身菩萨;那他有分别的话,那就是三乘菩萨;他还有执着的话,那他是凡夫,他就又迷了。

他为什么不起心不动念能答复?不但能答复,而且还能现相,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妙了!那是自性起用。道理在此地。是自性,自自然然的起用。你譬如说一面镜子,外面自然照里头,它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没有起心动念,照得清清楚楚的,这个要懂。不起心不动念照见,见的全是事实真相,叫诸法实相;那我们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六根所接触的这个六尘境界相,全是妄相。

佛菩萨见的是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不生不灭,非有非无,隐现自在,它不是生灭法。起心动念就把所有一切法,都变成生灭法,生灭法是念念不可得。

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完整的宇宙,就是一个法界虚空界的全体。不但娑婆世界,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界都在其中。一念就是一道光,光中现这个境界清清楚楚,谁看见?八地以上。八地以下听说,听佛说的,没有亲眼看见;六地、七地跟八地很接近,在我们想象当中可能他看见,但是模糊的现象,不清楚;八地以上看清楚了,看明白了。

明白之后怎么样?真的不可得,妄的也不可得,所以对于真的没有起心动念,对于妄的也不起心动念,这人叫成佛了。无始无明没有断尽,称他作法身菩萨;断尽,称他作妙觉如来。《华严经》把这桩事情讲透了。

这个问题全世界,过去、现在、未来,哲学家在找这个,科学家也在找这个,找不到;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讲清楚、讲明白了。

所以学佛,终极的目标没有别的,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根性劣,烦恼习气很重,无量劫来造作罪业很深,定不下来;不起心不动念是大定,法身菩萨所证得的,与自性本定相应。我们这一生没指望,来生也没指望,生生世世都不见得有指望。那怎么办?幸亏好有一个净土法门,只要我们遇到这个法门,就得救了,佛法叫得度,其他宗教叫得救。

这个法门是让我们先到西方极乐世界,烦恼习气不断没有关系,叫带业往生,可以带业往生(不能带业成佛,没有带业成佛的),这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教导我们,一生决定圆满菩提,圆满成就。把起心动念放下了,证得诸法实相,这样就成佛了,而且一生圆满。所以前面讲的它是顿教,没有阶级的,一生圆满证得,无比稀有殊胜。

在修学年代里头,如果过去入佛门没有遇到这个法门,学了很多经咒,学了很多方法,现在遇到了,遇到净宗应该怎么办?《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要会用,我们学了一大堆佛法。现在遇到净宗了,想在净宗成就怎么办?把所有的佛法统统放下。一部经,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你这一生决定往生,一切诸佛都鼓掌,都赞叹你,你做对了。

如果你学佛的时候,就遇到净宗法门,学了多少年没效果,看到学“禅“的加一点禅进去;看到学“密”的加一点咒进去;看到学“教“的加一点经教、经论进去,那诸佛菩萨看了就叹气,可惜!把净宗变成大杂烩了。你自己以为很好,这些菩萨跟我都有缘,你看我一个都不得罪,我统统拜你们,到最后不能往生,这一生的缘分空过了,错了!

首先要了解自己是什么身份?六道凡夫,业障深重。遇到这个得度的法门,那个度不了我们的,全都要舍掉,不要障碍能度我们的法门,重要!这要看清楚。所以遇到了,真正相信了,那就不能不放下、不敢不放下,为什么?不放下,自己没有把握往生;放下,自己有把握往生。放下,跟阿弥陀佛就相应了;不放下,不相应。

这经上教导我们,修行的宗旨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这一句,净宗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一向专念”不许可夹杂!有人标榜禅、净双修,还有人以为更高明,我禅、净、密三修,这都错了!自以为聪明,自己给自己做障碍,最后一样都得不到,依旧搞六道轮回,你说多可惜!你说多冤枉!

《华严经》上这句经文我们要记住:

【解】《华严妙严品》曰:“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

我们这个地方一会,就是阿弥陀佛这一会。

【解】《大疏》曰:“如海一滴,具百川味。”

这是用大海做比喻。大海里头的一滴水具足所有江河的水味,为什么?都融入到海里去了,陆地上大小河流水都流到海里头。

没入海之前,每个江河水味道不一样;入海之后一味了,融成一体了。

净宗法门就是入海一滴,这一句名号具足一切诸佛的名号。念一佛名号,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名号,一个也没漏掉;受持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受持一切如来无量劫所说的无量经教法门,就在这一本里头。我们得的是珍宝,不是假的!而且我们的根性跟它相应。我们只有学这个法门才能够成就,得到的成果是无法想象的殊胜圆满。

那么今天问题比什么都重要的,是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要彻底搞明白!为什么?我们才如如不动了。欢欢喜喜把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我就这一门,你看多轻松、多愉快?一直念下去,直通无上道。

【解】是为此门之玄义。

这就是同时具足相应门。我们确确实实于一切法门同时具足相应。

【解】今此经中,具显此同时具足相应之玄门。

“具”是具足,“显”是显示。《华严经》上有,这个经上也有,在哪里?

【解】如经中《至心精进品》,法藏比丘“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剎,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这是经文。法藏比丘是阿弥陀佛没有成佛以前出家的名号,他发了大菩提心。

所以人生最可贵的是发心。智慧、能力差一点没关系、都不在乎,最重要的是发心。你存的是个什么心?你存的心善,经上讲“纯净纯善”,智慧、能力没有,烦恼习气一大堆,可是这个人心地纯净纯善,自自然然就跟诸佛菩萨相应,相应就自然得到诸佛菩萨加持。你有没有困难?有!但是所有困难到时候统统都顺利通关了,那什么原因?佛力加持的。就像佛在大乘经上常说的,每一个往生的人,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中曾经供养过诸佛如来,这一生当中又遇到这一个法门了,虽然造业很重,诸佛如来冥冥当中加持他,他不会退失菩提心、他不会改变方向,他这一生依然圆满成就。善根、福德不是偶然的,是每个人宿世修成的。

善心里面,什么是第一善心?中国人的老祖宗教我们、诸佛菩萨教我们,善根之根无过于“孝、敬”。你看“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孝养父母”是“孝”字;“奉事师长”是“敬”字。“孝”,孝心,用父母做代表,表法;“敬”,用老师做表法。我们的生身(这个肉身)得自于父母的,父母恩重最大;我们的慧命(智慧)得自于老师。父母给我生命;老师给我慧命。佛法讲人有两个命,对待老师,报老师的恩叫“敬”;报父母的恩叫“孝”。

“孝”跟“敬”是一个意思,地位是相等的,我通常称它们为根本,“孝”是根,“敬”是本,中国传统文化就在这个扎根,在“孝”、“敬”两个字。没有“孝;敬”,传统文化根没有了。传统文化教什么?就是教“孝”、“敬”,“孝”、“敬”圆满了就成佛了。所以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要讲清楚、讲明白,不能含糊笼统、不能叫人摸不到边际。

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学起,《弟子规》里头讲“孝、敬”。

《弟子规》里头的经文,字字句句都是活的,活学活用,为什么?它是真实智慧。我们看到,好像这句现在社会可以用,那句它用不上,那是什么?我们智慧不够。用得上的用,用不上的暂时放在一边,不能把它删除,为什么?到我们智慧提升了,看出来了,这就管用了。所以千万不能说把不懂的都当作糟粕。小孩看到的四书、五经他不懂,全是糟粕,那就错了!长大之后悔莫及。不懂时候怎么?恭敬它,尊重它。为什么要恭敬?传了这么多年了,传了几千年都没有人把它废除掉,可见得值得传下去就有它的价值在。而是什么?而是我们不够深度。从懂的先学,慢慢的不懂就懂了,到最后彻底明白了。所以活学活用,它不是死的。经里头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活句子,不是一种讲法、死呆板的,不是的!你看孔子你就知道,学生问“仁”、问“孝”,你看孔子怎么答法,不是一个答法,是十几种答法、几十种答法,真实智慧!凡是圣贤东西都是活的,才值得人尊敬,怎么说都通、怎么说都圆融,什么样的环境它都能应付得了,活的!不是一个死方法。

我们看一部经自古以来的注解,汉朝时候人注解、唐人的注解、宋人的注解、明清的注解,你去看,都不一样。从这个地方就体会到的是它都正确、没错,什么时代都适合。经文没有改变,讲解不一样,精神决定是贯注的,词句说法不相同。对于古籍世世代代的传承肃然起敬。到什么时候你才完全明了?见性就明了了。“见性”,是“孝”、“敬”功夫达到极致就开悟了。

法藏比丘听了老师的教导,他真干。老师叫他去参学,他真去了。

“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俱胝”是古印度数字的单位,一个“俱胝”,我们现在讲十亿,现在的数字十个亿是一“俱胝”。它这里是“二十一个俱胝”,“二十一”不是数目字,是表法的,表圆满。佛经里头,像《弥陀经》上用“七”做表法,那个“七”是代表圆满,“七”的意思,是四方、上、下就是六,加上当中叫“七”,圆满;《华严》用“十”表圆满,是从数目字,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是代表数字,“十”代表圆满。

这部经里头有显教、有密教,“二十一俱胝”就是密宗的、密教的。这个里头什么法门都有,显教、密教、禅宗、教下、大乘、小乘无所不包。

“二十一俱胝”的意思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一个都不漏,统统在里头,法藏比丘全都去参访过。用现在的话说,他都到那边去做过详细的考察、观摩、学习。老师教他“取人之长,舍人之短”,十方世界好的记住,不好的就不要。用了五劫的时间(这大劫,五个大劫的时间),这桩事情做完了,总结出了,就是四十八大愿。四十八愿是“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五劫这么长的时间做出了总结,从这个总结里面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一出现,这个世界的依正庄严超越一切佛刹,这一句话我们相信,我们一点不怀疑。为什么超越一切佛刹?它是一切佛刹里面真善美慧的集大成,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好的全在它那里,一切诸佛刹土里不好的,它那里找不到,这是非常合情、合理、合法。极乐世界不是他想象当中生的,也不是老师世间自在王教他的,不是!去考察、去看,这才合乎逻辑,才让我们这些人学得心服口服。

我们看下面的文,念老写的:

【解】经中二十一俱胝佛土表无量佛土。

“二十一”是表无量,所以它不是数字。

【解】法藏比丘摄无量佛土为一极乐净土,是即华严中一切诸法同时同处,为一大缘起而存在,具足相应之义。

《华严经》上有,极乐世界有,这第一门同时具足相应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