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上说,人命无常,国土危脆,我们冷静观察这个社会、观察这个世界,一点都不错。许多地方的道场我们每年去一次,每次去我们都听到老同修又有几个不在了,这就是人命无常。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人的一般寿命是一百岁,一般的寿命。佛是出现在减劫的时代,每一百年减少一岁,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现在有三千年,那就减少三十岁。现在这个世间,七十岁的人就是上寿,能超过七十岁的一定有特别的原因,过去生中或者是现在生中他修的有大善大福,他的寿命能延长。四十、五十而去的都是很正常的,懂得佛法就知道,七十岁这是上寿。
真正看清楚,看明白,我们想想,人生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味道?我们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忙的些什么?为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常常能这样省思就会觉悟。大多数人糊里糊涂过一生,这是佛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生活有没有真正的情趣、真正的乐趣?有,唯有心住在般若智慧里面,你的生活充满了智慧,那就有情趣,有意义、有价值。生活在无明里面,生活在烦恼里面,那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这是佛法里讲的随业流转,不过是来酬偿果报而已。过去生中修的有善,这一生来享福,糊里糊涂享福;过去生中造恶,这一生受罪,也迷惑颠倒在受罪,就干这个。这才知道佛法之可贵,才知道般若智慧不能不开,般若智慧是自己本性里头本来具足,不是从外来的,不是佛菩萨给我们的,是要我们自动自发。怎样把自性般若智慧开出来?把心量扩大,要发大心,修大行,大心就是我真的去做,念念利益一切众生。世间人很可怜,听到佛说的也点头,很好,但是自己就不肯做,为什么不肯做?自己有个坚固的自私自利,这个错误的观念打不破,认为我替一切众生做事情,我得什么好处?他头一个就要问,我这样做我能得什么?我要什么都得不到,我去做干什么?
《金刚经》实在讲,佛说法委曲婉转,他的方法也是极高明,说到最后告诉我们,诸佛菩萨「无智亦无得」。《金刚经》上半部是教我们离相,教我们发心,劝我们去做,后半部就是告诉我们无所得。无所得才是真的得,有所得,佛不说我们很难理解,因为你有所得,有这么个念头,你四相还具足。四相具足你还是迷惑,纵然见性你也不能圆满,圆满的见性,这个「我」的念头是断得干干净净。所以前半部是教我们离相,后半部是教我们离见,这个意思就更深了。相是从见变现出来的,在法相唯识里面讲得很清楚,相分、见分,无明不觉生三细,阿赖耶识里头三细相。无明业相就是起心动念,那是无明业相,从无明业相里面就生出了见分,见分叫转相,转什么?转变。相分就是境界相,变现出山河大地、一切万物,这是相分,从哪里变的?见分里头变出来的。所以《金刚经》上半部教我们离相,下半部教我们离见,比法相唯识里面的方法高明太多。因为它简单,它一下就抓住要领,就教我们从根本上下手,这是它的好处。
当然,这些纲领、原则我们听了佛的开示也似乎是明白了,清楚了,但是真正要想去做还是做不到,原因在哪里?习气太重,那个根太深了。无始劫以来就是自私自利,就是这个念头,太深了,这是我们不能依照这个法门修学得利益的最大障碍。佛教我们发大慈悲心,我们大慈悲心能发得出来吗?大慈悲心发不出来,本性里般若智慧就不能现前,本性般若智慧现前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虽不是圆满佛,他是分证佛。分证佛的能力已经就不可思议,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可以现什么样身分给他说法,那种人就是般若智慧现前,他就有这么大的能力。到这个境界,相破了。我们是坚固执著身相,所以不能分身,不能变化。佛菩萨没有身相,他能够随众生的喜欢现相,众生喜欢什么相,他就能现什么相;无相才能够无不相,我们是执著有一个相,就不能现第二个相。这是落实在事上是要我们认真去做,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是真的。
摘自 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五集)
1995/2 美国圣荷西 档名:09-021-0005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