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楞严经中指出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纯想即飞(生天),纯情即堕,情多想少要堕入三恶道,而人道则是处在情想均等的状态。因此,如果人们逐情纵欲、追求感官欲望的刺激和享乐,不知不觉就已造下了堕落恶道之因,来生不想披毛戴角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我们从心性相貌上来看:一个是杂情,一个是纯情。
依情坠落:
杂 情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流入横生古德说是六情四想,横生就是畜生道。这个人的情感已经多于理智。在畜生道又分二种,一毛群,二羽族。在畜生道中情爱比较重的就在地上爬,像牛、马种种的走兽,假设他过去当中,他的情爱比较轻薄,就是飞行的鸟类。这地方有所不同,情感重是在地上走,情感轻薄的在天上飞。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如果他是七情三想,他就沉在水轮之下,而生于火轮之上,他刚好受生在水火二界交接的处所,他经常受到猛火气分的燃烧,就变成饿鬼。饿鬼的特色是什么呢?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地狱:这个人他一生当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根据感情在做事情,偶尔有一分是跟着理想抱负,临终的时候就下洞火轮,洞沉沦,沉沦到火轮之下,而到火风二地交接的地狱,风轮跟火轮的交接处所。比较轻的八情二想,他就在有间地狱,重的就在无间地狱。有间无间当然有几种差别,比方说他受苦差别,无间地狱你一进去以后,你的痛苦是没有停止的,有间地狱他的痛苦是有停止的。第二、生命也有差别,有间地狱的生命是有期限,无间地狱的生命是没有期限,死了以后,业风一吹,又活过来,一天当中万死万生,生命受苦无间,乃至于时间也有种种的差别。
纯 情
纯情即沉入阿鼻狱。
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这个人一辈子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希圣希贤的这种理想,完全是一种情感的作用,这个人就直接堕入阿鼻地狱,也不用经过中阴生直接堕入。
古德注解说:这个地方的阿鼻地狱比前面的无间地狱更厉害,那无间的力量更大,受苦无间、寿命无间、时间无间等等,更厉害。
在无间当中,前面是一般人,这以下有更厉害,就是跟三宝有关系的。
假设在整个纯情的下沉心中,有毁谤大乘,说大乘佛法非佛说,或者毁佛境界,比方说,宝莲香比丘尼破戒、破见,或者狂妄说法,比方说前面那个善星比丘,说一切法空而拨无因果,或者虚贪信施,假借种种的因缘来贪求信施的财物,或者滥膺恭敬,自己没有德行就假装有德行,来追求别人的恭敬,乃至于造作五逆十恶的重罪,这种人他就不只一个阿鼻地狱,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因为一个阿鼻地狱它是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一个大劫,一个大劫有四个中劫,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一个大劫阿鼻地狱结束以后,他的罪业还没有结束,他又换到另外一个阿鼻地狱去,他的时间是无间,时间特别长。
这地方就是他对于整个三宝有毁谤、伤害的过失。
这一段是把整个情想升沉的差别做一个大方向的说明。让我们从因果的因缘中看到业力的差别!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