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千百年来,在中国,观世音(也称观自在)菩萨家喻户晓,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中国人尊崇观世音菩萨,人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呈现菩萨的美好形象。二OO五年的央视春晚,一群聋哑女孩用舞蹈「千手观音」征服了亿万观众的心。女孩们生活在无声世界,却如同寻声救苦、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一样,在舞台上活灵活现,令人嘆服不已!
一般人看来,人能听是因为有耳,耳朵坏了,听力就丧失了。而佛教认为,人,包括宇宙万物的本体是自性,也叫真如、佛性,色身只是一个「假我」,「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的自性才是「真我」。自性具足「见、闻、觉、知」的能力,耳朵坏了听不见声,但是「能闻」的自性永恆存在,不会随着色身的损坏而消失。
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曾经做过着名的水实验,他给水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神奇的是,水竟然会随着音乐呈现出相应或美或丑的结晶体。中国老话讲「万物有灵」,没有耳朵,并不妨碍水可以欣赏音乐;两耳失聪,并不妨碍聋哑女孩与寻声救苦的观世音形神交融,这都是「能闻」的自性所起的妙用啊!
一般人是用耳朵听外面的声音,分别执着这是噪音、那是乐音,这是表扬我、那是侮辱我……随着外境声尘迷情造业,妄受轮迴。观世音菩萨在成道前,只用耳根反闻「能闻」的自性,而不在外面虚妄的声尘裡随情动念,通过「反闻自性」的修行方式,「照见五蕴皆空」,明心见性,超越世出世间,成就菩提道业。
观世音菩萨通过修鍊耳根成道,「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一切众生的心声菩萨悉知悉闻。众生遇到急难恐怖,若能至心称念观世音名号,菩萨一定应声相救,拔苦与乐。所以「观世音」法号,就蕴含了「观察世间诸音而寻声救苦」之义。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人喜欢简洁,就简称菩萨为观音。
现代量子力学家研究发现,宇宙就是一个无量之网,这个无量之网连接着宇宙中的一切,是一个可以对我们的情感做出回应的能量场。科学家所说的这个无量之网,其实就是自性。佛教认为,由自性变现的万物是一体,观世音证得自性,与众生同心同体,自然「广大灵感」,「千处祈求千处应」了,这是菩萨的自性妙用。
千百年来,在中国,关于观世音救苦救难的真实感应事蹟不胜枚举,笔不绝书。据史传记载,唐代高僧玄奘法师西行取经,途中好几次遭遇险境,或是被恶鬼纠缠作祟,或是迷途找不到水源,或是随从想杀他劫财,都是蒙菩萨暗中相助,才化险为夷。
玄奘西行路上,曾经照顾过一位病僧,僧人病好后送他一本梵文版《心经》,告诉他此经为观世音所传。玄奘到达印度后,被人抓来準备当作祭神的供品扔进河裡,危急关头,玄奘从容诵读《心经》,结果天地变色,飞沙走石,吓得众人赶紧放了玄奘,叩头求饶!今天在中国流传甚广的《心经》,正是玄奘法师的译本。
观世音形象常常被塑造成千手千眼,并不是菩萨长这模样,而是用「千手」表示遍护众生,用「千眼」表示遍观世间。佛菩萨并非虚构的神话人物,在求真务实的佛教中,「阿罗汉」、「菩萨」、「佛」都是学位名称,相当于世间的学士、硕士和博士,是对世间修行人不同觉悟层次、不同修证果位的称谓。
佛教是教育,在这个教学体系裡面,佛是老师,菩萨是助教,专门协助十方诸佛教化众生。
佛典记载,无量劫前,观世音就已成佛,现今又化身为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在西方极乐世界充当阿弥陀佛的助教,合称「西方叁圣」,随缘教化、接引十方有缘众生往生极乐净土修行证果、见性成佛。无量劫后,阿弥陀佛功成隐煺,观世音又将在极乐世界示现成佛,以老师的身分继续教学。
在民间,观世音塑像多为女相,这是因为女子仁慈柔和的性情更能代表菩萨慈悲的形象,也有人说菩萨本身是男子大丈夫。菩萨是男是女?世人颇多争议。事实上,做为大觉者,观世音已证得自性法身,法身没有相,而又能变现一切相。
菩萨不执着身相,众生喜欢什么相就变现什么相。菩萨能于一剎那化身无数: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或僧或俗、或贵或贱……随类应化,不一而足,「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观世音常应化娑婆世界,与众生和光同尘。中国汉地佛教,把浙江普陀山视为观世音的应化道场。实则无论是极乐世界还是普陀山,都只是菩萨的方便权现,菩萨的法身周遍尘剎,虚空法界都是菩萨的道场,所谓「清净为心皆普陀,慈悲济物即观音」。
世间人烧香拜佛,往往把佛菩萨视为神明来祈求。有个笑话,说一位香客进庙去拜观世音,求这求那,旁边有个人也跪着在那裡拜,香客突然发现这人与庙裡供奉的观世音长得一模一样,就好奇的问他:「您是不是观音菩萨?」那人点点头。香客很吃惊:「菩萨,您为何要拜自己呀?」菩萨长嘆一声:「哎,求人不如求己呀!」
虽是笑话,寓意颇深。「佛不度人人自度」,因为佛菩萨与众生是同一个自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差别只在迷悟不同。佛菩萨虽然有求必应,但是更希望众生自己觉悟,开启自性本具的无量福慧,超脱生死,不再受轮迴之苦,因为人人塬是弥陀佛,人人本是观世音哪!
有道是: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心向灵山塔下修。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