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人间佛教座谈会:四位学者共话人间佛教的共识与开放

发布时间:2023-11-30 05:01:28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人间佛教座谈会:四位学者共话人间佛教的共识与开放

人间佛教的共识与开放 议程,与会学者从多方面观察人间佛教,将其观点与大众分享。(图片来源:人间社 摄影:苏清文)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恭让以《佛陀教法思想之根本宗旨是现法乐、后世乐、究竟乐之辨证统一》,说明善巧方便应是佛菩萨说法和诠释经典的依据。(图片来源:人间社 摄影:苏清文)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叙述前往澳洲考察佛光山道场的经验(图片来源:人间社 摄影:苏清文)

四川大学佛教与社会研究所所长段玉明指出佛光山的建筑象征三宝,在布局上是横向的展开,所以佛法僧可以同时切入。(图片来源:人间社 摄影:苏清文)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李向平从社会学角度,谈人间佛教社会的研究。 (图片来源:人间社 摄影:苏清文)

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教授陈剑煌鼓励学者前往澳洲弘法(图片来源:人间社 摄影:苏清文)

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表示,人间佛教是生活的佛教,从中可以不断自觉、反省和觉悟。(图片来源:人间社 摄影:苏清文)

12月16日,2017人间佛教座谈会第二场 人间佛教的共识与开放 ,由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恭让、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四川大学佛教与社会研究所所长段玉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李向平,分别从经典、佛光山海外道场的考察、建筑和社会学等层面,展开对人间佛教的论述。

善巧方便 般若智慧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恭让以《佛陀教法思想之根本宗旨是现法乐、后世乐、究竟乐之辨证统一》为题,说明善巧方便应是佛菩萨说法和诠释经典的依据,善巧方便是般若的智慧,但他认为在佛教思想史里,总是重般若、轻方便,因此透过经典的梳理,讨论善巧方便的思想原理。

程恭让以《杂阿含经》为依据,探讨《杂阿含经》展现佛陀教法的宗旨,阐述佛陀说法考虑到众生的根性,无论从现法乐、后世乐或是究竟乐,佛陀的说法都是圆满的,说明佛陀的教法是辩证的,没有偏向哪一边。他进一步说,究竟乐如果脱离现世乐,这种 乐 是抽象的,从经典论证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佛陀本怀》的观点更是正确无疑,从星云大师的身上,可看到般若、方便不二的特点。

人间佛教在地化 佛光山想到了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阐述《澳洲人间佛教的辉煌成就》,叙述前往澳洲考察佛光山道场的经验,以及人间佛教西行到西方思想为主的社会,对于思想、制度、精神、道场和信徒结构的变化印象深刻。他指出,海外华人的需求, 佛光山都想到了! 从结婚、生子到所有节日的话题,佛光山都面面俱到,人间佛教在当地展现活泼、充满感染力的气息,而英文的法会,还有业力、因果和缘起的理论,皆吸引西方人士的关注和共鸣。

提到人才培养的成就,李利安指出,异域弘法,首当其冲的就是语言,然而佛光山以勇气和智慧打破隔阂,澳洲人间佛教的发展有几个特点,跨越寺院围墙走向社会,突破固有理论走向现代文化,还有不拘泥法会,发展出多元活泼的活动,与现代的、通俗的、现实的人生接轨,李利安说,人间佛教 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 ,在澳洲得到完整的体现。

佛光山建筑 世代新启示

四川大学佛教与社会研究所所长段玉明在《人间佛教的空间展开 以佛光山建设为例》一文中,探讨从寺院道场的建筑分期,到佛光山的建筑意义。段教授说,佛光山建筑象征着三宝,但它不是传统的中轴线、几进几入的布局,在布局上是横向的展开,所以佛法僧可以同时切入。

以 佛陀纪念馆 的命名为例,其中的 纪念 ,表示这个人曾存活在这世上,所以需要 纪念 ,说明佛陀是一个人,此即人间佛教的基本精神,也是它和传统截然不同的建筑表述。在佛光山或佛馆等处,有很多人间性的建筑穿插其中,佛光山的道场建设都是为了人间佛教和未来的寺院道场,为每个世代带来深刻的启示。

人间佛教 最佳生活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李向平探讨《社会理性:人间佛教研究的新视角》,从社会学的角度谈人间佛教社会的研究,提及人间佛教基于佛陀的本怀,例如三好运动获得大众普遍的认同,而非仅止于个人的人心。

他指出,理性化是人间佛教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宗教场所的互动机制下,人间佛教已逐渐走出私人的 我的佛教自己拜 的型态,推崇佛光山提倡以共修净化人心,和国际佛光会推动弘法的实例,提出人间佛教涵盖了理性的生活模式、理性的教育方式、和善的交往方式、独立人格的成长方式、自由精神实践方式,以及平等的人间互动机制,印证人间佛教就是最佳的生活模式。

此外,此场座谈会由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教授陈剑煌、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院长妙凡法师主持。陈剑煌说,澳洲属于佛教的边陲地带,鼓励在座学者前往澳洲,举办讲座等相关活动,提升当地的佛学素质,为当地弘法的僧信带来激励的力量。妙凡法师则分享,人间佛教是生活的佛教,从中可以不断的自觉、反省和觉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