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桂芳
出西直门往北有一条长河,这条长河就是素有北京“母亲河”之称的高粱河,又称南长河。千百年来,高粱河承载着北京城悠久的历史,缓缓地、缓缓地流淌着……
明清皇族前往京西,走的就是这条水路。据说,当时的沿河两岸,大大小小的寺庙约有108座。
108座寺庙,这是一个难以追述的背影。我和朋友沿着长河漫步而行,长河的水幽幽碧碧、无波无澜。只是,往昔绵延岸边寺中的晨钟,以及袅袅香火,已经无从寻觅。好在时光一路起伏走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得到留在长河北岸的五塔寺。
走进五塔寺,感觉就像是叩开了一扇关闭许久的门扉。门外是喧闹的都市,门里是寂静的古寺。门里门外,不过是历史的延续,往事并不如烟。
应该是在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沿着古丝绸之路,从遥远的西域来到京城,向明成祖朱棣觐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金刚宝座的规式。
明成祖朱棣常与班迪达一起谈经论法,俩人十分投契。班迪达被封为国师并授予金印,赐地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北岸建寺。成化九年(1473年),寺庙建成。前临长河,背倚西山,赐名真觉寺。因高台(即金刚宝座)之上建有五塔,而五塔又被喻为五方佛主,故真觉寺又俗称五塔寺。
五塔寺的建筑,既集合了明代建筑和印度石雕艺术,又兼容了藏传佛教文化与华夏文化的表现形式:金刚宝座塔外形为下层宝座和上层五塔。外表周匝刻有梵文、佛像、法器等花纹。五塔建在宝座顶部的台面上,中央一大塔,四角各置一小塔。塔顶冠以仰莲、相轮、华盖宝珠组成铜制塔刹。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迹一对,佛足迹旁刻莲花、八宝等纹饰。五塔寺的塔身装饰还大量采用了中式建筑的檐椽、瓦当、滴水、斗拱,彰显出中式传统的意蕴。
我不懂建筑,但据说五塔寺的落成,可谓是中外建筑的一次完美结合典范,尤其是对于中国建筑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事考古专业的朋友告诉我,矗立在我们眼前这秀美的五塔寺,如同许多寺庙一样,并没幸免于战争的劫难。八国联军的一把大火,使得精美的五塔寺瞬间化为一片瓦砾。好在塔前那一左一右两棵银杏树幸免于难,它们以顽强的意志挺立在时光之中,以待告诉后人,那场血雨腥风给苦难的中国带来的灾害。
如今矗立在长河北岸的五塔寺,是清乾隆爷为给母亲祝寿,不惜重金修复。第一次重修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因避雍正皇帝胤禛的名讳,将真觉寺改名为大正觉寺。第二次重修是在10年后的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大正觉寺改建天王殿五间,东西配殿十间,转角房十六间,顺山房六间,金刚宝座塔台一座,宝塔五座,重檐亭一座,毗卢殿五间……”
大正觉寺是乾隆爷母亲做寿的主要场所。上千名喇嘛诵经,各国使臣进贡寿礼,头戴红顶花翎的大臣们奔波于殿前塔后——这繁盛的场景被绘制成了一幅彩图——彩图再现了五塔寺当年的全貌:南临长河,南北向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后大殿,东西分别列钟鼓楼,寺内主要建筑屋顶全部换上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显示出皇家寺院的威严。
流连于北京的五塔寺,我忽然想起了另一座五塔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原名慈灯寺,始建于清朝,因金刚座舍利宝塔座上有5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五塔寺,蒙语塔奔·斯普日嘎。
曾听一位熟知建筑的朋友说,在中国现有的佛教寺院中,金刚宝座塔已属稀有建筑。全国仅有北京真觉寺(五塔寺)金刚宝座塔、北京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慈灯寺金刚舍利塔和昆明官渡古镇金刚宝座塔。
物以稀为贵。怀着好奇心,我查阅了资料,方才得知金刚宝座塔是一种佛塔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现存年代最早的金刚宝座塔为印度菩提伽耶佛塔。金刚宝座塔建筑样式为方形的塔座(金刚宝座)加上部的5座塔构成。宝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有的金刚宝座塔还建在佛教建筑顶上。金刚宝座代表密宗金刚部的神坛。遗憾的是在我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时,并不了解金刚宝座塔的历史及建筑特色,而是为了慈灯寺(五塔寺)塔壁上的天文图。
那是现存世界上较完好的用蒙古文标注的天象资料。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寺院不大,但只有我一个人。我听见自己的脚步叩打着地面,发出寂寥的声响,使得寺院显得更加寂静。
我绕塔而行,寻找着那幅天文图。终于,在塔的后照壁上我发现了那幅蒙古文石刻天文图。与此天文图相对应的是“须纱山分布图”和“六道轮回图”。天文图是由八块汉白玉拼砌成,根据资料介绍:此图是根据雍正三年(1725年)钦天监制成的天文图刻成的。直径1.449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5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极圈。与天赤道相交的另一个双线圈表示黄道。全图刻恒星约270座,星数1550多颗。天球外面有四层同心圆:最外层刻十二宫和十二生肖名称;第二层刻二十四节气名称;第三层外侧为黄道周天度数,内侧为赤道周天度;最里层刻二十八宿名称。
这幅用蒙古文标注的赤道坐标盖天图,较为准确地刻画出中国传统的二十八星宿、黄道二十四节气、十二地支十二宫等。更为珍贵的是,此图将西方的天文知识与中国传统的天文学融为一体,如五塔寺的建筑一样,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又一典范。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