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念佛情怀

发布时间:2025-01-19 05:04:43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念佛不仅要做到都摄六根,还要融入念佛的情怀。念佛的情怀,这是我们根据研究十三代祖师修行的路子,还有就是像大安法师和黄念祖居士,以及很多大德的一些开示提出来的。

他们专门提出来的名字叫做宗教情怀,我这里把它叫做念佛情怀。

那么,持名念佛作为净土的特殊修持方法,在掌握了念佛音调特质之后,念佛时还应该充满一种情怀,体现阿弥陀佛的悲愿、智慧、功德,就是你念佛时要体现出阿弥陀佛的悲愿、智慧、功德。在《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里说我们在念佛时要如子忆母,实际上他这句话的意思包括比较多的含意。如果要细讲起来,有好多层意思。那么我们现在讲他字面上的意思。比如游子在外思念慈母,又如我们看一个小孩,你把他带到超市或人流多的地方,突然他找不到他的母亲了,他那个哭声,他那个喊声,你能够体会出来,如子忆母的急切、焦虑、恐慌的感情。

当你流落异乡,常年不能回家,思念母亲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当母亲思念自己儿女的时候,就是这种情怀!为什么大势至菩萨要用这个做比喻?他有特殊的含义啊。从字面上来讲,就是我们念佛的时候,还要有一种恐惧、悲悯、急切心。就是对堕入三恶道的恐惧,悲悯众生六道轮回的痛苦,急切往生极乐世界的急切心。从第二层涵义来讲,他就讲了自力和他力的作用,如果说仅靠自力不靠他力很难往生极乐世界,只靠他力的力量不靠自己也不行。当然我们如果更深一层讲的话,就是涉及到密法里一些内容,这里就不讲啦。

那么,我们简单归纳起来,我们念佛要体现这么五个方面的情怀。

第一是呼唤,念佛时就是不断呼唤阿弥陀佛,如游子流落外乡,呼唤慈母,急切期盼回到家乡,你要体现这个呼唤情怀。

第二要有感恩的心。我们学佛特别要懂得感恩,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就是要报恩、感恩。那么我们今天能够听净土宗法门,能够学习,首先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传了这个法门,所以要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是阿弥陀佛,他的极乐净土是我们往生之地,是由大愿和无数劫修持功德所化现;由于他的本愿力,我们很容易就能往生。所以你要感恩阿弥陀佛的本愿和功德,你不要以为阿弥陀佛就该救我,本来就应该救我啊,要有一种感恩的心。第三你要感恩国家社会,没有好的国家社会环境,你没有办法学佛,文化大革命你要念佛的话就拉出去斗争啊,是不是要感恩。第四还要感恩你的父母,没有父母,没有你的人身,你能念佛吗?你变成了一条狗、一头猪的时候,可能就没有办法学啦。那么,在佛经里讲成佛的话,也要以娑婆世界,南詹部州的人身才能成佛。那你得到这个宝贵人身你要有感恩的心,感恩你无数劫积累了无数福报,你这一次能够得到圆满人身,人身难得啊!你要感恩你的父母给了你肉身,把你抚养长大,辛辛苦苦,把你抚养长大以后你能学佛,要感恩!第五感恩你的上师和一切善知识,他们给你讲解阿弥陀佛,讲解净土宗,使你有机会能够信仰阿弥陀佛,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脱离六道轮回之苦,所以你在念佛的时候要有这种感恩心,由于自己无始以来受轮回之苦,都没有出离轮回,经过修学净土法门,本着阿弥陀佛的大愿往生净土,所以感恩啊。

第三就是要有向往心。念佛时要忆念无始劫以来自己所受轮回之苦,三界如火宅,无可安身之处,而强力求出离。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要升起强烈向往、急切投奔的心念。

第四要体现慈悲心。念佛时,多忆念众生沉沦六道所受无穷诸苦。而众生都是无始以来自己的母亲,我们一定要生起这样的心,所有的众生,六道众生都曾作过自己的母亲。因而升起慈悲心,发起无上菩提心。

这个菩提心要专门花时间禅修,让大家真正升起这个菩提心来。那么你首先就要认识所有的众生都是你的母亲。那么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曾是所有人的母亲,也做过所有人的父亲,也做为每一个人的儿女,并且不是只一世,所以互相之间要恩爱团结,相互帮助。你不要以为这一世你才有母亲,你上一世也有母亲,你就是变成猪啊狗啊畜生,你也有母亲,变成蚂蚁也有母亲啊。所以说凡是六道众生都曾经是你的母亲。每一寸土地,我们就在这个地方不知道生死了多少次,无数的母亲做过你的母亲。佛经上讲我们喝母亲的奶水如四大海水一般,并且把我所有母亲尸骨累积起来,如须弥山之高,所以说我们要认识所有的众生都是自己母亲,同时要认识母亲对自己的恩德。

那么,他们现在都在六道轮回受苦,苦不堪言,这个佛在《无量寿经》里面讲啦。在《无量寿经》里讲了一个五痛五恶五烧,讲了娑婆世界中的种种苦。因此大家每天都把这一段拿出来念一下啊,每天都应该念。念有什么好处,让你生起急切的愿力心,出离心,真真切切的升起往生极乐世界的愿力。我们有些人之所以修行不努力,之所以不精进,就是没有真切认识到这个苦。

愿众生都能念佛同生净土,脱离苦海,这就是大慈悲心,这就是菩提心。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里面,上辈中辈下辈往生都讲了要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都讲要发菩提心,那么什么菩提心哩?菩提就是正等正觉,这样的觉悟叫菩提,就是觉悟。(信息来源:摘自《菩提心》)

编辑:明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