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老百姓的印象中,似乎只有唐僧一人曾经去往西天取过经文,至此别无他人。因为86版《西游记》里各路神仙和妖魔的出场,实在太精彩,以至于大家都以为是唐玄奘带来了佛教的繁荣。
这样的想法是有偏颇的,我们承认佛教是外来文化,至于具体何时流入中原,谁也说不出一个准确的时间点,可以肯定的是,自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丝绸之路顺利完成了中原和西域各国在交通上的对接。至此中原和西域在佛教,饮食,商品等方面的交流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法显简介
西晋时期的法显是第一位有史料记载,出使西域的得道高僧,这个时候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了300多年的历史,60多岁的法显看到了寺院管理的弊端,在人数不多的情况之下,只需约法三章即可。但是随着佛教的发展和盛行,寺院的和尚是越来越多,用立法来管理众多的僧尼迫在眉睫,这也是为什么法显在60岁之时,还要硬撑着一把老骨头去往印度搜寻佛教戒律的原因。
唐玄奘简介
贞观元年,唐玄奘在太宗皇帝的托付之下,沿着丝绸之路,去往西天取经。
两人出使西域的目的都是为了中原佛教的发展,如果非得让法显和唐僧比一下在佛教方面的成就,在我看来法显更胜一筹。
虽然法显所著的《法显记》、唐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和另外一位义净高僧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都是佛教经典,但是《法显记》这本著作更为全面,年代更为久远,印度学者更能通过此著作从侧面了解印度的悠久历史。
从唐玄奘和法显所游历的范围来说,法显明显去的地方要比唐玄奘多得多,在佛法上面的造诣更为高深。65岁的法显大师,要是没有足够的诚心,就连新疆的大漠都出不去,何谈到达印度取得经文。在意志力方面也远远超过了唐僧。
为什么我们只记住了唐僧,却忘了这样一位60多岁还在为寻求真理跋山涉水的老人呢?这或许就是《西游记》这部电视剧的魅力所在以及作者吴承恩的功劳吧。
现在中国一带一路的提出,让我们和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商品交流日益丰富起来,我们更应该感谢那些曾经为我们探路的先驱者,譬如张骞、法显等。
(资料来自四大名著《西游记》,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异议欢迎关注留言。)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