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问:为什么我不念佛心里还好受些,一念佛反而心烦难受而不想念呢?是不是我的根机不适宜念佛?
答:这正是你得到念佛的好处、适宜念佛的证明啊。比如有人喜欢打麻将,有人喜欢看球赛,有人喜欢上网玩游戏,一泡就是一整晚,他也不觉得累,反而很精神,这是因为放纵妄念的缘故;但是念一会儿佛,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烦心,这是因为佛号将妄念收摄的缘故,如野马初上缰绳,它当然不自由,想反抗。我们心中的妄念也像野马一样,除了佛号,没有任何力量能收服它。所以要念佛,久而久之,妄念自然驯服,如同野马成为良驹一样。如不念佛,顺着妄念的野马奔跑,它就会把我们直接载到地狱。
79、问:为什么我不念佛很精神,一念佛就容易打瞌睡呢?
答:这是因为常人的心总是被妄念占据,被妄念主宰,也就跟着以妄为真、认他为自。不念佛的时候,妄念很活跃、很兴奋,他也就觉得自己很精神;一旦念佛,由于佛号的威力,妄念被抑服,不再处于兴奋状态,他也就跟着昏昏欲睡起来。比如人声鼎沸的场所,德高威严的王者一出现,马上噤若寒蝉。念佛而欲睡,也是得着念佛的好处,比上面念佛而心烦难受尚要好一层,不过毕竟还没有完全随着佛走,这时如能识破妄念,不随妄念走,以佛为亲,就会越念越清明。
80、问:为什么我开车、走路的时候念佛觉得顺畅、可以念得久,一坐下来想静静念佛反而觉得不顺畅、念不久呢?
答:性情过于活泼、思维过于活跃的人容易如此。不过不必介意,按你习惯的方式念佛就好,往生是一样的。
81、问:念佛人应该怎样对待妄想杂念?
答:念佛人对于妄想杂念,一是不要急,二是不用怕,三应该欢喜,四要会转念。
一、不要急。急着想一下除掉它,那是不现实的。因为多生多劫以来我们太习惯于妄想杂念了,想除掉它,比戒烟、戒酒、戒毒还要困难不知多少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念佛,靠佛的愿力往生。靠我们自己心地清净除掉杂念,永远也不能超升。
二、不用怕。有妄想杂念是我们的本来状态,任何凡夫都是妄想纷飞的,阿弥陀佛救的正是这号人。阿弥陀佛既然已经保证我们只要念祂的名号就能往生,那么即使有妄想杂念又能如何呢?这样不怕它,它也就翻不起大浪,老实平息下来;若是怕它,它反而会兴风作浪起来,让你觉得它很厉害。
三、应欢喜。
为什么有妄想杂念反而要欢喜呢?因为自觉有妄想杂念难以克服,就知道我是戒定慧修不圆满、只能念佛的人,阿弥陀佛要救的正是我。比如医生要医的是病人,健康人不是医生的对象。我有妄想杂念,岂不正是阿弥陀佛要救的对象吗?如果是圣人,没有妄想杂念,阿弥陀佛也不必为他操心了。这么一想,我正符合阿弥陀佛救度,所以我念佛一定往生,岂不欢喜!再来,念佛知道自己妄想杂念多,说明我被阿弥陀佛救到了。为什么呢?原来不念佛,还不知道自己杂念多,可是一念佛,立即觉得杂念纷飞。这正像没有月亮就看不到树的阴影,月光越亮树影就越黑一样。因为我念佛,佛光照到我的心里,我才会看到自己的妄想杂念,岂不是表示我已经被佛救到了?四、会转念。一旦觉察到妄想杂念,就把它放下,不理会它,转而念阿弥陀佛。比如月光下的树影,你越是盯住它看,便越觉得黑暗;把眼睛转过来,看皓皓空中明月,赏习习迎面清风,心地就一下开阔起来。经中说「一向专念」,正是这个意思。妄想杂念,随它去,不和它纠缠,只管向着阿弥陀佛,念佛就好,妄念自然自生还自灭,又何必硬让他灭呢?
说到底,还是我们不能安守凡夫的本份来老实念佛。如果知道身为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就像是人就有眼睛、鼻子一样自然,也就不会视其为身外之物、必欲除之而后快,则不至于因妄增妄了。正应了一句古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也可说「念佛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念佛,阿弥陀佛那边是什么事也没有,什么条件限制也没有,只是我们自立科条,自我设限,扰乱了自己。
82、问:听到净土法门,但道心不强,时念时不念,这样能否往生?
答:道心有两种:
一、愿生心。
二、精进心。
如果愿生心若有若无,往生也可、不往生也可,时念佛时不念佛,那么往生就不定了。不定者,进则往生,退则不生。
如果因根机懈怠软弱,念佛不精进勇猛,时念时不念,然真愿往生之心不容更改,那么仍能往生。又,真愿往生,念佛自必渐渐增进。
83、问:我每天念佛之外,还喜欢打打麻将,这样能否往生?
答:这要看你的心。如果以念佛往生为人生第一要事,但因为习气,喜欢打麻将,那还是会往生。不过打完之后,自己也会觉得是浪费时间,不如念佛的好。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少打、不打了。如果念佛只是装点,打麻将正为所好,这样主次轻重颠倒,往生就有困难了。
84、问:有人认为念佛不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多念,能够安心地看电视、打麻将,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往生,潇洒自在,这样才是真正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样对不对?
答:这种认识是偏颇的。应当不担心自己往生,同时又想多念佛。至于各人念多念少,则又随人不同,但愿意多念的心是没有不同的。一般在家人看看电视、打打麻将或许是难免的,如果真愿念佛往生,固然没有妨碍,但总不如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多念佛的好。若说潇洒自在,还是念佛潇洒自在。
凡夫的心本来就流于放逸,才一入念佛,就会觉得束缚,刻意提醒尚且经常走失,任其自由会是什么结局呢?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一开始也可能心里确实认为自己是在倚靠阿弥陀佛,也会念佛;但时间一长,就连这种心也会淡了,不知不觉就会埋在电视、麻将当中,渐渐地「靠佛」、「念佛」纯粹成为一种观念,成为为自己寻找开脱的借口,而很少念佛,甚至不念佛了,所以这是很危险的。
85、问:死后器官捐献无疑是菩萨行,但身为凡夫,难免执著,是否会影响往生?
答:这要看个人发心。如果忍力不够、愿力不坚,定受影响。往生事大,当保全大事,以求决定往生,证无生法忍,然后倒返娑婆,如释尊喂鹰饲虎尚且不难,何况其它?
86、问:我发愿要上品上生,可否?
答:不如发愿任凭阿弥陀佛救度。历代净土祖师未闻如此发愿者。印光大师说:「只要能往生,下品下生足矣!」这也是完全放下自己,一味随顺阿弥陀佛的意思。
87、问:我发愿要身无病苦、端坐往生、如入禅定、异香满室、天乐鸣空,以启发大众的信心,可否?
答:真有此愿,也无不可,那就要拿出实行来,密密做去,不让人知。如果真有功行,虽不发此愿,也必有此景。倘若没有实行,而大话早已说出,弄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那就不是真为往生,而是人前做样子、装好看了,到时候反而会自生障碍,影响往生。总之,念佛往生一如做人,要实在,不越份,自己是几斤几两,就说几斤几两。老老实实念佛,老老实实往生,不仅死时令人起信,实则生时更令人起信。
88、问:我发愿要绝症得愈、健康长寿,以此来表法,可否?
答:一切无常,表什么法!这是内心既不想往生,又想说漂亮话往自己脸上贴金。真想往生的人,活一百二十岁也好,今晚就死去也好,寿夭长短,一切不虑。越是重病,越想往生。
89、问:我发愿既要得到往生利益,又要健康长寿、大富大贵,鱼与熊掌兼得,可否?
答:只发往生愿就好。贫富寿夭,一任前命;生死穷通,全凭弥陀。
今生报身为前世业果,其果已现,纵然念佛能有所改变,也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其人福力不足以承受大富大贵,则虽念佛也不能必令其大富大贵,因不堪承受故。比如茅舍已成,要想改善,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加固、翻新,让住的人更舒适一些,但不可能让简陋的茅屋变成豪华的别墅,除非拆了重建。所以阿弥陀佛才发愿让我们往生净土,以彻底富贵、寿命永远。
90、问:我为什么达不到「闻病重则喜」的境界?
答:愿生心切、豁达无累的人,闻病重则知死期不远,往生已近,正是我所盼,所以欢喜。一般人常情所限,贪生怕死,留恋世间,闻病重难免心中忧戚,但愿生之心不变,这样仍能往生。
不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生命依然存在,不过改形易道,称之为死,实际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死。何况念佛之人,临终有佛来迎,命谢即神登净土,实在没有必要怕死。
91、问:如果认为:不要仅仅满足于往生,还要考虑往生后快速成佛,所以现生要发菩提心,广读大乘经典,提高自己的心性,可否?
答:能发菩提心当然好,发了菩提心现世就是菩萨,此世多一个菩萨还不好吗?只是一般人把发菩提心看得太容易了。如能老实专修念佛,行有余力,读一些大乘经典,扩展心量,更喜念佛,也是好的。至于说为往生后快速成佛预做准备,无异于痴人梦话。比如在黑夜之中,十支烛光固然比一支烛光亮,但要说多备一些烛光有助于太阳出来更亮些,岂不是笑话!要知道此世愚者、智者,充其量不过如黑夜烛光明暗之差,极乐是佛日大光明境界,一旦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如善导大师说:「心性明于百千日,悲智双行法尔常」,「到彼花台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以阿弥陀佛本誓愿力,通通速疾成佛,还有什么人为的力量可以加速阿弥陀佛的誓愿呢?
92、问:不因自己的往生决定而满足,每天做经咒超度佛事,以作为发菩提心、庄严自身的实际行动,可否?
答:不必如此。念佛的人,自利利他都是一句阿弥陀佛,如果有人请做功德佛事,也是为他念佛。
果然不因自己的往生而满足,那就要努力用心把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法门弘扬出去,让更多的人念佛成佛,这才是最好的发菩提心、无上的功德庄严。不懂这个道理,热衷于经咒佛事,最后往生恐成画饼。
93、问:我看到拿念珠勇猛念佛的人就认为他是自力执著,这样对不对?
答:这种知见不正确!并非勇猛念佛就是自力、懈怠不念反而是他力。心中仰靠弥陀誓愿,虽然一天数万声佛号,也是佛力。见他勇猛,自当效仿;效仿不来,当怀惭愧。
94、问:念佛要专修、不要杂修,五欲之乐算不算夹杂?可是凡夫要做到完全没有五欲之乐又不大可能,无奈的堕落和作意的堕落似乎没有界限,怎样把握?
答:五欲乃人生之现象,谈不上杂。天有胜妙五欲,人有粗陋五欲,乃至畜生恶道亦有少分欲乐。生而为人,可以有合理的欲乐,以不违法律、不背人伦为则。本是五欲众生,怀此身份,一向念佛,即是专修。
95、问:虽愿往生,但一时还不能信入专修念佛,有什么办法帮助起信吗?
答:专修念佛,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是佛法当中最高超的法门。「只要念佛,任何人都可以往生成佛」,这在一般善根不够的人是很难相信的。《无量寿经》称之为「明信佛智」,说「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观经》则是通过很长篇幅先说定善、散善的修法做为铺垫,最后才付嘱持名一法。《阿弥陀经》直接称为「难信之法」,而由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来证明。所以一时不能信入专修念佛,可以说是很自然的。那么可以通过解、行两方面来努力。
「解」就是理解。那就要多看有关讲述专修念佛的教理著作、有关记载专修念佛的往生实录,还有一些因果报应方面的书,从中感受弥陀慈悲愿力的伟大、名号具足万德,以及自己的下劣无能。
「行」就是行持。要怀真实心、谦下心老老实实去修行。真实修行的人,越是修行,越是发现自己是一个不会修行的人。比如真的以严持净戒的标准来衡量,才发现自己做不到;真的要求自己做一个孝子,才发现是那么的不容易;真的想行布施,才知道自己心里总有舍不得,总有自他人我的分别。这样,随着善行的积累,一方面善根更加累积深厚,一方面心地就更加慈软起来,加上闻熏有关教理、感应的作用,所谓「解行并进」,渐渐就能信入专修念佛了。
看书要有选择,行持要出于真诚。如果是看圣道门修行方面的书,因为理念不一样,就会比较不相应。虽然也在行善修行,如果夹杂虚伪名利心,又很骄慢,就会认为自己很会修行、很有德行。学佛时间越长,「我」也越大,这样也不相应。
《无量寿经》说「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观经》说必须「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修持净业三福,正是这个意思。
96、问:专修念佛之前与专修念佛之后的,同样行善,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吗?
答:那自然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仪仗侍卫人员,单独出行和随从国王出行,那是完全不同的。侍卫人员虽然张三、李四姓名不同,但随从国王之后,就失去了个人的身份,而统一于国王的旗下,百姓敬之,犯者论罪;虽然还是原班人马,如果自己纠合在一起,即使每一个人本领再大,也不过是百姓之一,并没有特别的尊贵。
念佛如同国王,诸善如同百姓。专修念佛之人虽行众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在行众善,而完全归功于念佛;如果一定要论说他们自己的善行,那一定是很觉得惭愧甚至无地自容。如同国王的仪卫完全承用国王的威德,他个人是不会认为自己有任何威德可言的。没有专修念佛的人,虽行众善,如同百姓没有国王的领导,形同乌合之众,只能论说个人能力的大小,但再如何的有能力,和国王的威德那是不能相比的。
善导大师把没有信入专修念佛所行的诸善称之为「随缘杂善」,说靠这种善的力量想往生弥陀的报土,那是不够的;而将归命弥陀心中(《观经》所说至诚等三心)所行的善,即使再小、再少也都一一称为「真实业」,回向必得往生。
所以就行善来说,专修念佛人所行的善,即使看上去再微不足道,也是上上等的善,因随附于念佛之后,与念佛成为一体,不执为自己的功德,法尔具有空性无我的性质。而杂行诸善,即使再多也不是真实之业,因为没有达到空性无我。
又比如成语所说点铁成金,铁和金是没法相比的,但本来是铁,经灵丹一点,铁就成了金。凡夫所修人天诸善,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本不足言,但一旦纳入专修念佛,经过名号灵丹一点,原来的杂善就成了真实之业,现生的凡夫进入不退位。这真是不可思议。
有人认为专修念佛的人不行诸善,那是错误的;不过虽行诸善,但一点点也不自认为自己有善功,而全归功于念佛罢了。
97、问:专修念佛,佛堂应该怎样布置?
答:佛堂布置既是表达我们内心的信仰,也是规范我们内心的信仰,辅助我们的修持。基本的原则是:必须与修持的法门相应,专而不杂,简而不繁,清净庄严。
专修念佛的人,根据善导大师五正行的要求,须是专门礼拜阿弥陀佛、专门供养赞叹阿弥陀佛。佛堂只专供一尊阿弥陀佛就好;一尊佛、一盏灯、一支香、一碗净水,一个专唱阿弥陀佛的念佛机。对境专一,心也就专一。
不要用化学的香料,最好用上好的檀香。家里佛堂小,就点一支,不必点三支。
供设佛堂:
一、有助于念佛,触境逢缘,能提起我们的正念。
二、有利孩子身心教育、健康成长。佛堂等于是特殊的教室,阿弥陀佛是无言的老师,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任何人、任何教育都代替不了的。设有佛堂的家庭,孩子从小拜佛念佛,听闻佛号,培植善根,增长福慧,相信因果,长大了自然循规蹈矩,不会为非作歹,而能成为贤良正直的有用人才。
三、佛堂的光明能够护佑一家人平安吉祥。家里有人在外打工、上学,我们牵挂他们,我们家里供的佛就知道,就会保佑他。
没有条件供设佛堂,就在心里供,把我们的心做成一个亮堂堂的佛堂,里边就专供阿弥陀佛,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经常念这一句佛号,就等于经常在燃阿弥陀佛的功德香,也是一样,阿弥陀佛都知道。
不是阿弥陀佛要我们供祂、拜祂,而是我们自己供佛念佛,自己能得到利益。
一个人信仰的深浅、修行的专杂、能不能往生,看他的佛堂可以知其大概。凡是佛堂布置很杂的,就知道他的信仰还很浅,只是泛泛的信仰,没有中心,心中也没有主人,即使他信佛时间再长,都还只是结缘性质,是佛门初机,修行当然还没有上路,往生也就不一定了;只要为了往生,佛堂专门供一尊阿弥陀佛、自己也专念阿弥陀佛的,就知道他的信仰很深入、很专一、很纯粹,可以预断一定往生的,因为他符合五正行,修的是正定业。
98、问:我原来请了很多佛像,现在我想专供阿弥陀佛,原来的佛像怎么办?
答:原来请的佛菩萨像,可以擦洗得干干净净,香熏一熏,送给有缘人。他非常倾向地藏王菩萨,还没有请,刚好你有,就送给他,不管是多少贵重,多么有纪念意义,都要舍得。因为佛缘不是世间的钱财可以衡量的。你送给他,地藏菩萨就分身、起了作用了;放在你这里,等于把佛菩萨闲置了。你请的佛像,送给有缘人供,他供佛、拜佛的福份,自然也有你的一份。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