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书云说:所谓邪淫,指凡是别人的配偶和子女,我用邪恶的心去侵犯了,就叫邪淫。而对自己的配偶,凡在不适当的时候(经期、孕期、产后、哺乳时、疾病中、斋戒日)、不适当的地点(不是交合的处所),或对其身体有生死重大关系的时候,或圣贤、神明的诞期,而行欲事,也都属于邪淫。至于娼妓,由于她们过去世造作恶业,所以今生沦落为妓女。如果不生怜悯心,反而与其恣行淫欲,则必定损德行招恶报,后果堪畏!如果侵犯少年儿童、强奸未婚女子、淫乱寡妇、奸污尼僧,这种恶行,禽兽不如,人神憎恨,上天不容!特别罪大恶极!因此应当猛然醒悟,深知畏惧,严格自律,谨慎把持,千万不要触犯。还有的人淫及动物,紊乱伦常,这种无法说出口的无耻行为,竟然也有。可叹呀,人心之坏,至极无加!此种人死后,不仅他自己要堕入畜生道受其恶报,还要殃及子孙后代呢!
《太上感应篇》中说“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只这一念就已经造下了罪业。起心尚且不可,更何况是造成事实,甚至习以为常呢?古人在面对美女主动献身时,都有拒绝接纳以保清德的,而我却千方百计图谋女色;古人有昏夜拒绝私奔而来的美女的,而我却强行逼迫而行奸污;古人有得知刚买来的美妾是遭难人的妻室时,赶紧将此女归还人家,并把此女的卖身钱作为礼物奉送给她的,而我却想方设法去挑逗人家的妻妾;古人有做主人的捐钱资助婢女出嫁的,而我却仗势奸污婢女下人;古人有出钱替人赎身让妓女转作良家妇女的,而我却乘人之危威逼良家妇女;古人有捐钱保全他人夫妻使不离散的,而我却离间别人夫妇之间的感情而充当第三者;古人有出财帮助别人嫁娶的,而我却用阴谋诡计破坏他人的婚姻。邪淫丑行,若是外人不知的,则成为闺门的羞耻;若传扬开去的,则连累全家人受耻辱。此女轻则终生悔恨,重则有性命之忧。生前则负疚于天地鬼神,也无脸面对其丈夫、父母、儿女;死后沉沦于恶道,而相连以入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中。我的罪孽诚然是逃脱不了的,而她的怨恨始终也不能消除,乃至生生世世、常为恶缘而纠缠不休,连累子子孙孙都受其惨报。片刻的欢娱有限,多生多世的罪业恶报无穷。总的来说,都是由于我们把虚妄的水月镜花当作了真实,沉溺于无边欲海。其实风流孽债,大可不必欠下。一定要看得破,才能忍得过;若是忍不过,那还是因为看不破。若一时无法照破色欲本空,可以把别人的妻子女儿,当作自己的眷属看:年纪老的,看作是自己的母亲,年纪大的就是姐姐,年少的,就是自己的妹妹或女儿,如此,邪淫恶心就不会生起了。
《华严经》说:“菩萨于自妻常自知足。”自己的妻室,淫欲过度尚且不可,还敢去淫乱他人的妻子女儿吗?《速报录》说:“我不淫人妇,人不淫我妻。”《冥律》说:“奸人女者,得绝嗣报,奸人妻者,得子孙淫泆报。”从古至今的淫恶罪报案例,在《戒淫宝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等种种善书的众多注释中,列举的太多了。怎么可以不畏惧呢?须知美色本空,娇姿如幻,艳妆美人不过是装满了粪尿的漂亮花瓶、藏着利刃的锦绣皮囊而已。闲居暗室,不可生淫念妄想,即使是面临邪缘艳遇,也要守住德节,不可丧失良心。当此之时,只有用智慧的力量返照、高尚的道德自持,应当生起这样的心念:我自心的良知,正彰明昭著地警戒着我;遍满虚空的鬼神,正森严可畏地监视着我;头顶上的三台北斗神君,正面对着我;家中的灶神爷、身中的三尸神,正巡察着我!在人天交战的关头,如果把得定,则幸福快乐的天堂,转眼间可以登上去;把不定,则万劫难出的恐怖地狱,一失足立即就堕下去。悬崖要勒马,苦海要回头,在万难把持之时,要心存万不可触犯淫罪的坚强正念。文昌帝君的遏欲文,汉钟离祖师的戒欲歌,都应当反复熟读并竭力遵从。无人处不要造作昧良心的罪业,不要去干败坏道德的淫秽丑行;不要以为妓女优伶是下贱的人,而不加怜悯;不要以为婢女仆人是下等人而不加保全;不要认为私奔而来的美女,是她自投自找,就欢然接纳自落火坑;不要认为妻妾是家常便饭,而放纵性欲自伤己身;不要忘了长幼名分,而紊乱人伦纲常;不要污秽了出家僧尼的净行,而触犯神怒;不要错乱了人与动物的界限,而与披毛戴角的畜类为缘;不要因为有私仇,而淫秽其闺门内室私愤;不要接触淫秽之缘,以防引发邪念;不要谈论女色和污言秽语,以免惑乱人心。以上是自造邪淫罪孽。此外,引诱良家子弟淫荡,以及喜好讲闺房秘事,并编写成淫书、绘成淫画,能诱发人淫欲的,是教人邪淫。看到听到他人想去行邪淫恶事,不仅不加劝阻,反而欢喜赞成的,其罪恶与自己亲犯是一样的。
《楞严经》说:“十方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如果刻实而论,即不必实有其事,而只要生起邪淫的念头,就已经犯下了万恶之首的淫恶之罪了!所以有志向的,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身心,以清其源,其次则寡欲以养其德。怎敢恣情纵欲,违背天理,折福损禄,污名失位,减短寿命,招至祸殃呢?
《华严经》说:“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朱熹说:“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能不误平生。”想想真是令人感到可悲!(据印光法师攒原文译)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