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传
吕有祥
竺道生,本姓魏,钜鹿(今河北省平乡)人,侨居彭城(今江苏徐州)。家庭世代为士族,父亲为广戚(今江苏沛县东北)令。道生天生敏慧悟性高,聪明智慧像神一样,他的父亲知道他不同于一般儿童,非常爱他。后来从沙门竺法汰出家,随之改用竺姓。进入佛教法门后,思维卓越超群,研读品味佛教文句义理,依类而解,触类旁通。十五岁便登讲座,谈吐问答,妙语连珠。年二十,思想和悟解日益深刻。
晋义熙七年(公元四一二年),农历辛亥年初,入庐山,隐居七年,追求自己的理想。经常以为悟入佛道的精要,在于以慧解为根本,因此广泛钻研各种经论,比较琢磨各种不同的义理。他不远万里,依佛法而行,不怕疲劳艰辛,到达长安(今西安),从鸠摩罗什受学。关中(陕西渭河流域一带)的僧众,都称他神悟,后返回京都(南京),居住青霞寺,阅读比校佛教和世俗书籍,深研因果关系,着有《善不受报论》、《顿悟成佛论》、《佛性常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覆盖原有学说,而有深奥妙旨。然而拘泥于文句的人,产生怀疑和嫉妒,纷纷起来责难。此外,六卷本《泥洹经》先传到京都,道生依此经而认为“一阐提人(善根断尽的恶人)都可以修行成佛”。当时昙无谶翻译的四十卷《大般涅槃经》还未传到京都,竺道生率先提出这样的见解,他的独到见解与大众的见解相违背,于是坚持旧学的认为道生的见解是邪说,把他赶出僧界。道生法师严肃地发誓说:“如果我的说法违反了佛经教义的话,那就让我现身得厉疾。如果我的说法和实际不相违背的话,希望命终之时,坐师子座。”说完,拂衣而去,入吴郡(江苏苏州)虎丘山。十数日之中,前来拜学的人达数百人。
这一年夏天,青园佛殿雷声震动,有龙升天。识知这一现象的人默默感叹道: “龙已升天而去,道生必然要远行。”道生果然告辞大众,又回到庐山,身影消失在山谷之中。后来四十卷《大般涅槃经》传到南京,经中果真说到“一阐提人都有佛性”,与此前道生所说如符相契。道生获得此经后,随即宣讲此经,宋元嘉十一年(公元四三四年),农历甲戌年冬十月,于庐山精舍法座讲说,听众肃然起敬。讲座即将结束时,忽见鹿尾纷然坠落。道生端坐正容,倚着讲台而逝,颜色不改,好像入定一样,僧俗惊叹。京师的法师们听到以后,无不忏悔以前对道生的责难而信服道生所说。
道生逝后葬于庐山之丘。王微把道生比作郭林宗,为道生立传,叙述他的遗德。南唐元宗下诏建堂造塔,追谥普济大师法施之塔。
摘自《净土》2002年第1期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