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唐禅宗高僧 _3

发布时间:2024-08-06 05:04:29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唐禅宗高僧 _3

  曹山本寂禅师

  曹山本寂(840-901),俗姓黄,名元证,福建莆田人氏,少习儒,19岁往福州灵石云名山出家,25岁受具足戒,寻师江西宜丰洞山,唐咸通初(860),谒洞山良价,良价问:“阇黎名什么?”答曰:“不名本寂。”良价日:“那个聱?”答曰:“不名本寂。”良价深器之。自此入室,盘桓数载,良价密授其洞上宗旨,得心印后,辞师往曹溪(今广东韶关)礼六祖(惠能)塔。决心寻找新的曹溪,广弘禅法。  有一夜,本寂梦见六祖在他手上写了“心坚石穿”四字,遥指东北方,本寂会意,于870年终于在抚州宜黄县城西郊13公里的陈坊村荷玉山找到酷似曹溪的圣地。此地有一名为荷王观,时有居士王若一见本寂心诚志坚,舍观请其住持。本寂住持曹山后,教法上承希迁“即事而真”,扬良价“五位君臣旨诀”,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弘通,截万端之穿凿。由是法席大兴,学者云集,大振洞门禅风,“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的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即此始成。洞山之宗至即为盛。后人取初祖洞山、二祖曹山之号,称为曹洞宗,良价与本寂并称为曹洞宗始祖。  本寂在曹山传法,当时南平王钟传多次请他去洪州(今南昌)弘法,本寂不为心动,仅以大梅和尚山居松“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解苦追寻”作答,谢绝钟传之请。本寂在曹山传法31年,弟子过百,信徒数千,最著名的法嗣有:洞山道延、南丰金峰从志、曹山慧霞、光慧、了如、了悟、元悟、羌慧智炬、智静,鹿门处真、草庵法义,阿育王寺弘通、华光范、广利容、布水岩、小溪行传,四川西禅、韶州华严等。天复辛酉(901)夏夜,本寂问知事日: “今日是几何日月?”日:“六月十五。”禅师曰:“曹山平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吾行脚去。”及时(六月十六日),焚香宴坐而化。世寿六十二,僧腊三十七。本寂圆寂后,葬曹山寺西侧凤形坑,墓曰“福圆塔”,谥“元证禅师”,1734年清雍正皇帝加封为“宝藏元灯禅师”。  曹洞宗属南宗青源法系,中经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云岩昙晟至洞山良价,曹山本寂继承师法,其禅法大成。著有《解释洞山五位显诀》,并曾对唐代诗僧寒山的诗歌进行注解,称为《对寒山子诗》[1] 。其弟子辑录有《抚州本寂禅师语录》传世。  曹洞宗在教法上承希迁“即事而真”,意谓个别事物(“事”)显现世界本体(“真”,理,即佛性),理事“互回”(相应互涉),以五位君臣旨诀为宗要,从理事、体用关系上说明事理不二,体用无碍的道理。本寂禅师在解释、弘扬洞山良价禅师的“五位君臣旨诀”上表现了更深邃的独到之处,他解释“五位君臣旨诀”(即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兼中至、兼中到)为: “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当详审辨明。君为正位, 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他指出: “所谓君,即‘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所谓臣,即‘灵机弘圣道,真智利群生。’臣向君是‘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君视臣是‘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君臣道合是‘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 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也,此吾法宗要。”本寂对洞山宗要的解释,使前来参学者豁然开悟,四方学者云集,因而当时的曹山成为禅宗五家之一最盛之圣地。他为曹洞宗的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语录】  附:《曹山本寂禅师语录》(摘录)  (一)纸衣道者来参,师问:“莫是纸衣道者否?”云:“不敢。”师云:“如何是纸衣下事?”道者云:“一裘才挂体,万法悉皆如。”师云:“如何是纸衣下用?”道者近前应诺,便立脱。师云:“汝只解恁么去,何不解恁么来?”道者忽开眼问云:“一灵真性,不借胞胎时如何?”师云:“未是妙。”道者云:“如何是妙?”师云:“不借借。”道者珍重便化。师示颂云:“觉性圆明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二)僧举陆■大夫问南泉姓什么?南泉云姓王,■云王还有眷属也无?南泉云四臣不昧,■云王居何位?南泉云玉殿苔生。问师:“玉殿苔生意旨如何?”师云:“不居正位。”僧云:“八方来朝时如何?”师云:“他不受礼。”僧云:“何用来朝?”师云:“违则斩。”僧云:“违是臣分上,未审君意如何?”师云:“枢密不得旨。”僧云:“恁么则■理之功,全归臣相也?”师云:“你还知君意么?”僧云:“方外不敢论量。”师云:“如是如是。”  (三)僧问:“如何是无刃剑?”师云:“非淬炼所成。”僧云:“用者如何?”师云:“逢者皆丧。”僧云:“不逢者如何?”师云:“亦须头落。”僧云:“逢者皆丧则固是,不逢者为什么头落?”师云:“不见道能尽一切。

”僧云:“尽后如何?”师云:“方知有此剑。”  (四)僧问香严:“如何是道?”香严云:“枯木里龙吟。”僧问:“如何是道中人?”香严云:“髑髅里眼睛。”僧不领,乃问石霜(青原下四世,庆诸禅师):“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云:“犹带喜在。”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石霜云:“犹带识在。”又不领,乃问师:“如何是枯木里龙吟?”师云:“血脉不断。”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师云:“干不尽。”僧云:“未审还有得闻者么?”师云:“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僧云:“未审枯木里龙吟是何章句?”师云:“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遂示偈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  (五)僧问:“学人通身是病,请师医。”师云:“不医。”僧云:“为什么不医?”师云:“教汝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六)师一日入僧堂向火,有僧云:“今日好寒。”师云:“须知有不寒者。”僧云:“谁是不寒者?”师策火示之。僧云:“莫道无人好。”师抛下火。僧云:“某甲到这里却不会。”师云:“日照寒潭明更届  (七)僧问:“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师云:“兔角不用无,牛角不用有。”  (八)问:“如何是常在底人?”师云:“恰遇曹山暂出。”云:“如何是常不在底人?”师云:“难得。”  【诗偈】  本寂所作之诗偈,今所知者,共有13首。现录如下:  赠廊壁  萧萧秋风送暮钟,江门束鹿傍苍松。  野人耒与朝家事,早晚焚香拜九重。  (见清郑工臣编《莆风清籁集》卷48)  示纸衣道者颂  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  念异便于玄体味,心差耒与道为邻。  情分万法沉前景,识鉴多端丧本真。  若向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示“枯木里龙吟”章句偈  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  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  就“吾法宗要”作偈  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毒顽空。  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  出语直教烧耒着,潜行须与古人同。  无身有事超歧路,无事无身落始终。  读杜顺傅大士所作法身偈作并注(注略)  渠本耒是我,我本耒是渠。  渠无我即死,我无渠即余。  渠如我是佛,我如渠即驴。  耒食空工俸,何假雁传书。  我说横身唱,君看背上毛。  乍如谣白雪,犹恐是巴歌。  (以上均见宋惠洪《禅林僧宝传》卷1)  颂一首  伞年田耒熟,来年种有期。  爱他年少父,须得白头儿。  (见《祖堂集》卷20“隐山和尚”传)  五相偈(五首)  白衣须拜相,此事不为奇。  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正中偏,示君位)  子时当正位,明正在君臣。  未离兜车界,乌鸡雪上行。(偏中正,示臣位)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正中来,示君视臣)  工宫初降日,玉兔耒能离。  未得无功旨,人天何大迟。(偏中至,示臣向君)  浑然藏理事,朕兆卒难明。  威音工未晓,弥勒岂惺惺。(兼中到,示君臣合)  四禁偈  莫行心处路,耒挂本来衣。  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  (以上均见《五灯会元》卷13)  示学人偈  从缘荐得相应疾,就体消停得力迟。  瞥起本来无处所,吾师暂说不思议。  (见《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卷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