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三)理事体用 3.收放自如

发布时间:2024-08-08 05:02:09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三)理事体用 3.收放自如

钦山文邃禅师坚起拳头。

(缘起现象界,文邃师以拳示本体之相,摄受诸根以归入体性空。)

文邃禅师曰:「若开成掌,即五指参差;如今为拳,必无高下。汝道钦山通商量不通商量?」

(现象界无常,诸法森罗万象,始有荣枯成败。如今心性入空合一,本无有高下。)

有僧近前,却坚拳而已。

(沈空守寂,是涅槃境界,惟非究竟耳。)

禅师曰:「便那么,只是个无开口汉!」

(不能依空起用,利益群生,与哑巴汉何异之有!)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修行佛教正法行者,就如禅宗行者,修行第一阶段,当断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魔相,悟得真空理地后,使能知道如何依空起用,如何认识真心、实性的道理,如《金刚经论》所言,真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悟得真性主行,是名空心,也可叫「明心」。往后自性寂然,无缘不动,有缘感而遂通,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住无为而常为,从不失轨则,不违反因果,这是真正行菩萨道者之风范。

上述真行者不像学有为诸法者,有时不当为而为,有时当为又不能为,或为名闻利养而用,或为一己之私而做,终得入因缘果报之浪流。

每个初发心修行人,若不知修行真实,亦无明师加以指引,自己闭门造车,盲修瞎练,有时进境不前,有时入五蕴魔相而不能自拔,终而入邪道,甚至于着魔难而入无间地狱。所以修行是好事,但若无明师指点迷津,有时认贼为父,玩些怪力乱神之事,不从心地习气修起,不断三毒、五盖、六根本烦恼,让心悟入空无之境,就没有办法真证得解脱知见,更遑论要能依空起用,让真心应缘,真性主行了。

无知行者若不知「不兴一法守真空」,就不能得悟心空、得真心,所以心不明,就不能见真如自性。不能得见真性,就不能依真性主行,不能感而遂通,威灵莫测,住无为而常为,无事不办之境地。行者若常误用此心,在五阴魔境中游荡不已,就不能真的「明心见性」,也就是常依妄想心起有为之用,说此是佛法,真是错认祖师大德之教言。

2.释题

本公案名为「收放自如」,悟得真空理地行者,再能破空执而入「灭」结使,得要回空转有,悟得「空有不二」之圆融境界,此时行者佛性始即现前矣。因行者心空及第归,已无我、法二执,所以无事时性空寂然,有事缘来时,应缘感而遂通,无事不化、无事不解。有事缘感而遂通时,在化与解之中,都不是用自己心思妄念,而是由真如自性主行,住无为境在遇缘时始现常为相,常为之间,真心明明了了,自觉自知,因心空无碍故,能生无量神通力,佛性自如地现起,无所不能,无所不办,收放之间又自然如如,丝毫无有罣碍,所以说是「收放自如」。

此种境况非外道有为之徒能知、能悉,只有禅宗行者点滴心头,在过程中一直修断除妄习,去一些五阴魔相,及在无为法修证途中,不黏一切有为之境,始能得此种悟境─空证。但一证得空行者,若不知依空起用,转让真性主行,入有为之境,得空有不二之境界,就是没有悟得「圆融」境界,如此佛法只学一半。所以,文邃禅师对握拳者说:「只是个无开口汉!」意思是说只会沉空住寂,不知佛性之性用。但纵然到此境界,也仅是动、静、根、觉、空、灭等六结使中的第五关卡而已,还是未究竟懂得全部佛法,所以关关卡卡,行者都要知道真实,不要以得少为满足,就是将「灭」结使断,已能明心见性,但也仅了知佛性空有不二的境界而已。往后行者还有无量三昧要学,还有陀罗尼门、四无量心、四无碍解、…、等等法门还要学习,所以修佛法者不要以得少为满足,更不能错认境界,而误入歧途为要。

3.语体文解

钦山文邃禅师坚起拳头。

有天,钦山文邃禅师上堂,对大众面前坚竖起拳头来。禅师每有动作就是要开始说法,说法有肢体语言、文句般若,种种法门均是说法之要道。

澧州钦山文邃禅师是福州人,少年时依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受业,时严头全奯师、雪峰义存师在众,覩文邃师谈吐论说,知是法器,三人常相率游方,同修互勉。三人并同参访仰山慧寂禅师,又参学于德山宣鉴禅师,严头、雪峰二师各承德山禅师印记,文邃师虽屡次激扬,最后终然凝滞,不受首肯。

有一日,文邃师问德山禅师说:「天皇也恁么道,龙潭也恁么道,未审和尚作么生道?」德山禅师曰:「汝试举天皇龙潭道底看。」文邃师拟进语,德山禅师便打。文邃师被打归延寿堂,曰:「是则是,打我太煞。」岩头师曰:「汝恁么道,他后不得道见德山禅师来。」

文邃师后于洞山良价禅师处言下发解,乃为之嗣。年二十七,乃止于钦山,对大众前自省过,举参洞山时语。德山禅师问:「甚么处来?」师曰:「大慈来。」曰:「还见大慈么?」师曰:「见。」曰:「色前见,色后见?」师曰:「非色前后见。」洞山默置。文邃师乃曰:「离师太早,不尽师意。」最后也得到德山禅师印可。

澧州者是古城,位于湖南洞庭湖西岸,澧水下游。北连荆襄,南接武陵,西通巴蜀,东濒云梦,乃九澧之门户。澧州在历史上悠久,南朝梁敬帝绍泰元年(公元555年),始置澧州,唐、宋、元、明、清亦多称澧州。1912年废州为县,以澧水命名,相沿至今。澧州古代文化,灿烂丰富,现今被大陆列属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有花瓦宝塔、文庙、余家牌坊等;古建筑还有遇仙楼、澧州古城墙、蜚云塔、松竹石拱桥、花瓦石拱桥等。

湖南澧州古城风景秀丽,原有城内八景和城外八景,遗址均存,风韵不减当年。境内还有相传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夫人安营扎寨之处的「夫人寨」,遗址尚存。民间故事「孟 姜女」,传澧州的新洲为她的出生地,附近嘉山上有姜女祠、望夫台、洗衣石等遗迹。

按语说:缘起现象界,文邃禅师以拳示本体之相,摄受诸根以归入体性空。修行第一阶段不得证空,谈其它的都是多余的,因行者纵有些五蕴魔相诸境,也无解脱知见,不会悟得空的。

文邃禅师曰:「若开成掌,即五指参差;如今为拳,必无高下。汝道钦山通商量不通商量?」

文邃禅师握起拳头后,开始说教:「若一个将手掌五指张开,成掌之状,即显示有五指参差不齐,因缘不一。像我现在五指合拢成拳,则无有高下。现在您们说我钦山举掌成拳,有无义理可说,您们有悟得何道理,有无要商量的?或有想商量者出来一说!」经 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法无有高下,得无上正等正觉者即无有高下。

此处商量原指商场买卖物品时之互相讨价杀价,是为议价。后来被禅林中借用,引申为学人参禅办道时之问答审议。如《祖庭事苑》谓审察量知佛祖之真意,一如商贾之量度,使不失于中平,而各得其意。

按语说:现象界无常,诸法森罗万象,始有荣枯成败。如今心性入空合一,本无有高下。五指参差不齐是现象界事物,纷纷嚷嚷不得统一,各有异见,所以说诸法森罗万象。若也五指握成拳,则心性合一,遇缘不应,在空证体中,有觉无法,或有法无住,这是修得有成就者之现象。

有僧近前,却坚拳而已。

当钦山文邃禅师讲完,则有一僧上前,却也像文邃禅师一样握拳而已。此僧是何证解?以为就如文邃禅师一样握拳,禅师应会认同、首肯,他也能对诸法都不相应,紧守一空寂─悟空。

按语说:沈空守寂,是涅槃境界,惟非究竟耳。真悟空行者,当能有无量智慧得解脱一切境,不黏一切境,既然这样应能发无量心,以度众生为职志,始为报佛恩。

禅师曰:「便那么,只是个无开口汉!」

钦山文邃禅师便说:「就像您现在这样,也仅是一个能说话的哑巴而已!」修行当然要有次第,修行中先断妄有之心,同时去掉无始劫以来之妄习,断廿随烦恼、六根本烦恼,然后让真心现起,当真心应缘时,无妄心相随,如是谓为「心明」,而后能让真性主行,真如自性随缘应缘,丝毫无差,感而遂通,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如是可说是「见性」。

禅宗行者所谓「明心见性」,说来并不简单,当修证中要度过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魔境,断前三蕴的坚固、虚明、融通妄想时可谓「明心」,但还留有幽隐、罔象虚无妄想两者,此行者还善于观众生宿命因缘及善用识心来产生神变,那就不能「见性」,当度过后二者妄想后,才算真「见性」,此时才可以说做到「明心见性」。

行者见性后要能随缘应缘,开始度化众生,不管是心用或用口说法,要能让众生各得其义,在利益群生中,自己也才能圆满无上菩提,若是一个住空守寂之行者,学佛法也仅学到一半。若是行者未曾在五阴中走一趟,而好言说佛法,大谈阔论佛法,没有实修的意境相配合,当然不能契入如来心意,不知佛陀到底在说些什么!

按语说:不能依空起用,利益群生,与哑巴汉何异之有!当行者确实悟到空寂,有湛然空性,此时就要学习走回凡之路,从「出世间」中入「出出世间」,如此即能竖拳、伸掌自如,这样收放 自如,才是完成禅宗修行之道。

(2004.12.21.撰于法尔)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