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少林寺功夫:少林武术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4-12-11 05:05:29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少林寺功夫:少林武术的特点

一、动作特点

少林武术作为一个武术流派,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长期以来,少林武术在广泛传入社会之后,由于与民间武术的融合,又形成了众多的少林武术门派,比如以北方为主要流传地的称北派少林武术,以南方为主要流传地的称南派少林武术。各派少林武术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少林寺所传的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特点也不断的演化。明代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阐宗》及清代张孔昭的《拳经 拳法备要》中所载的少林棍法与拳术的诀语,与今天诀语已有变化,尤其是当前套路化的少林武术与原先以格斗为主的少林武术差异更大。现根据流传于少林寺一带传统的少林武术,将其特点综述如下。

(一)短而精

少林武术套路以短小精悍而著称。拳术套路大部分在36组动作以内。套路短,组合招势严密紧凑。整个套路练习所用时间短,目的是为了练习者在练功中能集中全身之能量,一气呵成。

(二)拳打一条线

少林武术套路的起、落、进、退、闪、展、腾、挪等尽在一条线上运动。 巧学活用 ,练功时把自己身形固定在一条线上,用时放开,犹如出笼之虎。另外,直线的运动,极有利于快速进退(战时速度为第一)。

(三)步法随便

少林武术为实战之需要,步法要求 随便 。少林武术的步法要求进低退高,忌大开大合,进攻时势低宜于聚中全身之力,加大击杀力。退时势高,宜于防守,便于进攻。少林拳最重要的特点是 拳打卧牛之地 。练功不分场地大小,步法随便,大小以自己能发挥最大能量为宜,以利于 接取 为目的。

(四)滚出滚入

分两层含义:一为身形的滚出滚入,二为手形的滚出滚入。身形的滚出滚入,起横落顺。进退之起势以横身(正身)为先,横进横退,利于进退速度。落势以顺身(侧身)为后。起势展其身形,落势闭其门户,顺身落势,对 敌人 来说,攻击目标为 线 形而非 面 形,攻击面积缩小,有利于防守。其次为手形的滚出滚入,少林拳的出拳特点为出阴(阴拳)回阳(阳拳),这样就形成了手法的滚出滚入。一方面增加杀伤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手臂的自我保护。在出招攻击时,手形滚出滚入,使其拳掌如钻,如弹头的旋钻,而非穿钉之力,谓之巧力。同时在实战中, 沾 法犹为重要。若自身被敌所沾,其身势已死,拳、掌无效。手法的滚动圆滑,其形不定,又使对方难以截沾,增加自我拳掌攻击的力度。

(五)神形一体

少林武术的每一招每一势,都包含极其深奥的战略战术思想。战略上不可重敌亦不可轻敌,战术上虚实并用、指上打下、招前顾后、看左打右、对方体形高于自身则攻其中下盘、对方体形低于自身则攻其中上盘、避实就虚、借对方之势之力四两拨千斤等,每个招势都有其独到用法。

(六)曲而不曲,直而不直

少林武术的招法运用上,有 老嫩 之分。老者指招势太过,嫩者指招数不及。招势的 老嫩 影响出招发力。因此,少林拳法为避免老嫩之弊,采用非曲非直之法。发一拳一掌,其力量最大之瞬间在非曲非直之间,以便曲防时含有攻意,直攻时含有守意。若将拳掌发 老 (伸直),则成强弩之末,只剩余力罢了;若将拳掌发 嫩 (曲臂),乃发力之初,意、气、力、刚生之时,其力大部分仍被困在丹田内。嫩者不能近敌,老者我失重心,易被对方顺势制之。

(七)起望眼,束身而起

落望天、展身而落。起者招势之起势也,有 进攻 之意向;落者招势之落势也,有 退防 之意向。起落进退为拳法中不可分割之一体,分开则不可言不可用。有二层含义:1、起望眼:指在进攻敌人的起势中,望敌之眼睛,以目注目,以审敌势。眼是心灵之窗,敌人的行动意向首先在眼神上表现出来。手未到眼先到,在敌之眼神里观察出敌之动向,进而选择攻击者所 取 部位及选用招法。所以在起势时应望高,束身而进。束身指缩自身之身形,闭自身之门户。缩自身之身形使之目标缩小,利于近敌,闭自身之门户利于防守。2、守者落势眼望天,攻者落势眼望低。防守落势时看对方眼睛。身形之落已近敌身,在起势近招架敌人上盘的同时,望敌之下盘足腿部。敌之行动必先动其足腿。足腿的运动方向也就是敌人身势变化方向,注其足腿,封其下盘,使敌不能近自身,还有刨其根节之意图。展身而落,展其身形利于力量的发挥。

(八)禅拳合一

修习少林武术者有三层境界:初步境界为习其外表,练其外形,注重自己外部形体的锻炼。

中层境界为 禅拳合一 ,化有形为无形,变有法于无法,无法可依,无招可循,制敌于无形中。古拳谱云: 打人不见形,见形不为能。 最高境界用心法指导一切,所斗之术为 心 法之争,非 形 法之战。由武入禅,由禅生慧。此慧已是禅武合一的般若慧,非是常人之智慧。少林武术是在禅定状态下用般若慧观照下的人体运动方式。少林武术孕育在佛教胜地禅宗祖庭,在少林武术中到处洋溢着佛光禅影, 禅拳合一 为少林寺功夫独具的重要特点。

(九)攻防合一

在少林武术的招势结构上,不存在完全的进攻或完全的防守招势,攻中有守,守中有攻,只不过是攻防成份比例变化。在进攻动作中防守成分少些,在防守动作中进攻成分少许。

(十)小手花众多

经过1500多年来少林寺历代僧人的研练,使少林武术结构紧凑严密,几乎每个动作中都有小手花。小手花所起作用相当大,截、沾、刁、扣、封、搅、扳、收等招法,这些技法可称为少林武术的精髓,使少林武术达到滴水不漏程度,使对方无空可钻。

(十一)朴实无华

少林寺历代僧人的生活方式非常朴素,不讲究吃穿,不着华丽外衣。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和志趣也融进了少林武术里面。充分发挥少林武术防身、护寺、健身、参禅的作用。因此它的招式结构完全用在实用的基础上。每招每势,甚至意念、小手花都为上述四项服务,不参杂任何华丽、哗众取宠、拖泥带水的内容,形成了朴实无华的特点。

(十二)刚健有力

在中国众多的武术流派中,少林武术被称为外家。少林武术在于由外入内,由动入静,由刚入柔,与内家由柔入刚,到刚柔并济起步不同。由于起步的不同,形成了少林武术的刚健有力,《释家锤把十要诀》,阐述了齐四梢。四梢者,发为血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要求练功者发欲冲冠,甲欲透骨,牙欲咬金,舌欲催齿。心一颤四者皆至,四梢齐内劲出矣。甚至用发声助之,目的是增进力量功夫震摄敌胆,增加攻击力。

二、文化特点

(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少林武术起源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它形成,哺育它成长,促使它不断发展、完善。少林武术总的来看,理论受中国哲学影响较多;武术防身制敌法,受中国兵学影响较大;气功健身法受中医和养生术影响较深;少林武术表演受古代武舞影响较重。少林武术受禅学影响,要求将禅修融入练武,强调 禅拳合一、形神兼备 。少林武术要求意、气、劲、形四者和谐统一,一动俱动,一到俱到。这种 内外合一 的整体运动规律,反映了 天人合一 的理念。

(二)攻防再现性和真实表现性兼蓄的本质特点

少林武术一直是在搏杀中发展武技的。它的动作素材以攻击和防守的性能为本质,兼容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攻防再现性就是少林武术动作能够再现其母体的格杀价值,在实践运用中发挥攻防效用。少林的太祖长拳(三十二路短打)、少林单刀、长枪等技法,都招招实用,式式皆可制人。现代流传的所有少林拳术类、少林器械类、少林对打类、少林功法类等都能体现出它立足实战性和攻防再现性的技术本质。

(三)多样统一的运动形式特点

少林武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演练和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每个不同的套路都有各自的演练形式和风格。少林武术不同形式的武术器械就有几十种,不同演练形式和风格的拳术就有数百种。不同器械和不同拳术的练功方法、基本动作、内容结构、技击特点、演练风格等都不尽相同,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统一于一定的目的之下。通过少林功法练习,能获得学习套路和格斗技能的体能。通过套路练习,有助于灵活身手和掌握对搏招法。少林套路演练能展示功法、功力训练的水平和实战能力的水平。通过实战格斗,有助于对少林武术攻防意识和攻防内涵的理解认识和有效的掌握运用。

(四)整体统一的运动观念特点

少林武术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本土文化和佛教的宗教文化。以其整体统一的观念作为锻炼和应用的准则。认为人体内在的无形的意、气、劲、力、功与外部有形的肢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求意、气、劲、形的统一。自然界与人之间存在 天人感应 的关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求人的运动与自然界的运动统一。这种整体运动观表现在少林武术的技法原理上,讲究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的内外六合;表现在演练原则上,讲究 刚柔相济、内外互导 表现在演练效果上,讲究 内柔外刚、内强外壮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