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广济寺隐事

发布时间:2024-12-24 05:04:04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广济寺隐事

广济寺石鼓

◎ 张彦文

南寺发端

赵村的南寺叫广济寺,它取广施天下、普济四方之意。这样的寺院,往往都是十方丛林。所谓十方丛林,即遵十方制、走十方路、行十方道、度十方众。是对天下所有僧侣信众开放并提供方便的道场。

全囯各地叫广济寺的寺庙无数,有名的如北京广济寺、芜湖广济寺、锦州广济寺、山西洪洞广济寺和五台山广济茅棚等等。比较这些名刹,赵村南寺毫不逊色。其一,它建寺早,和洪洞广济寺都是初唐时的寺院。其二,它是敕建的皇家寺院。

南寺址在唐昭陵兆城之内,是专为唐太宗祈福的场所。其始建应该在长安大慈恩寺之后,大荐福寺之前,即公元648年—683年之间,适逢唐代佛教发展的高潮期。因为慈恩寺是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追思母亲文德皇后而建的,而荐福寺是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百日,太后武则天下令建寺为高宗追献冥福的。故唐高宗追念父亲唐太宗建广济寺的时间必然晚于唐太宗还在世的公元648年,早于自己去世的公元683年。这三座寺院都是皇室为追思过世的亲人而建,其中两个在京城长安,一个在亲人的陵园。

传说督造广济寺和第一任主持寺务的是窥基大法师。

窥基和尚是世代将门之子,俗姓尉迟,字洪道,其父尉迟敬宗,伯父是唐初名将尉迟敬德。他的恩师就是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唐三藏。广济寺建成一段时间后,法师又回到长安慈恩寺,协助师父玄奘翻译佛经,精研佛法。他是中国佛教唯识宗(又称法相宗、慈恩宗)的实际创始人。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以后,窥基法师二上五台山,开辟唯识道场传法布道,成为五台山慈恩宗的鼻祖。

赵村的南寺只有一项功能,就是颂经、作法事、布道场,为躺在昭陵里的唐太宗祈祷求福。因其功能单一,所以建设布局也相对简单,与长安城里的大丛林相比,规模要小得多,可是广济寺的等级却相当高。

用来祈福的法事道场是赵村广济寺的主要任务,也是该寺的显著特色。南寺每天都有正常的早晚功课,每月逢初一、十五,都有大型的水陆法会。在唐代,有名的寺院也是百姓的娱乐场所,寺庙的法事活动成为百姓观赏的项目之一。另外,在佛教活动的同时,还有很多娱乐内容。据《南部新书》记载,“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荐福”。可知,有大雁塔的慈恩寺,有小雁塔的荐福寺,长安有名的青龙寺,都是当时知名的娱乐场所。这些地方都很热闹,“座客千官盛,场开百戏容”,赵村的南寺也不可能例外,它必然成了当地百姓向往的欢场。所谓戏,一是戏剧,二是百戏,就是今天的杂技、杂耍、魔术之类。这种情形,就形成了后来的庙会。

根据音韵学家研究,在周秦汉唐,陕西关中方言就是当时的雅言,即普通话,那么,当时唱的戏也应该是早期的秦腔了。那时的秦腔是什么味我们不得而知,但它必定是和李斯说的“击瓮叩缶、弹筝博髀、歌呼呜呜快耳者”的真秦音是一脉相承的。

寺院的宗教、娱乐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在周围聚集、经营、生产,逐步形成了固定的集镇。“先有广济寺,后有赵村街”的说法便由此而来。赵镇今天一、五、八的集日大概就是由南寺逢初一、十五开道场作法事延伸演变而来。

石鼓委屈

千年沧桑,赵村的广济寺已荡然无存,只撇下孤零零的石鼓凄凉地矗在一隅,见证着南寺昔日的辉煌。

石鼓是当年南寺的经幢,是唐广济寺唯一的遗物。很多志书都对石鼓有过记载,如《陕西通志》《醴泉县志》《金石粹编》等,但大多是寥寥几笔,轻描淡写,或者语焉不详。这些记载基本上都是赞叹其雕凿工艺的精美,多以“鬼斧神工”概括之。而对它的作用、沿革及地位没有做进一步的探究。使得这件中华文化的瑰宝长期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未能放出应有的光华。

经幢是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佛教艺术建筑物。我国目前现存的经幢成百上千,基本上都是六棱或八棱的实心石柱形,上刻陀罗尼经,其形类塔,也叫石塔。像石鼓这样圆形中空似鼓的经幢,至今还是仅见。在石柱上刻经文,出现在六朝,刻陀罗尼经咒,则始于唐朝。经幢从唐代中期流行,盛行于两宋、辽、金。石鼓应是唐代赵村广济寺初建时之物,它有着明显的初唐时的佛教艺术特征。其雕筑年代大约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如果这个推断不错。石鼓就是佛教经幢中现存最早的实物之一。

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项雕饰佛、菩萨及各种佛教题材的花纹。现存的石鼓经幢只有基座和幢身两部分,分别用一块完整的青石雕凿而成。通高2.14米。幢身圆形中空,直径1.51米,壁厚0.2米,上刻《尊胜陀罗尼经》,字为行书,遒健有法,似欧阳询笔意。字多漫漶,存者已不足半。基座高1.02米,正面佛龛有一座佛像,佛像头顶上方左右各有一飞天。周围浮雕八尊菩萨,菩萨掛璎珞,饰披肩。菩萨之间均用菩提树隔开。整个基座浮雕群技艺十分精巧。可惜佛像被盗,菩萨首、手已残。石鼓原来应该有幢顶,不知何时遗落缺失。现在的鼓身还有一块三角形缺损,这块缺损的部分1960年以前还有人看见过,如今已不知所踪。

总之,赵镇石鼓作为佛教经幢,在建造年代上,是国内现存经幢最早的;在形制上,是独一无二的;在雕凿艺术上,是上乘的和独具特色的;在体量上,是雄伟壮观的。它是难得的佛教艺术精品。比起现已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各地经幢,无不及且有过之。但是,因为缺乏有力的历史文献佐证,没有相应的寺院佐证,没有权威的机构和专家研究它,埋没了它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显德响钱

唐末以来连年战争,天下铜材奇缺,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收缴寺庙中佛菩萨铜像及钟磬钹铎之类,用来铸钱。铸钱主要集中在都城汴梁进行,周世宗对铸钱很重视,在后殿设立几十座大炉,亲自巡视督察,并亲自操作熔铸。在京城之外的几个重要地方,也设立了定点作坊,钱范由中央统一制作,由中央派大员送到各地监督铸造,长安城就设了一个铸钱点。

赵村南寺的两件物事送到长安,加上其他寺庙收缴的钹铎镲锣之类,凑成一炉,铸钱365缗,计365000枚。这炉钱背面标识采用少见的大星月纹,纹饰凸显,上月下星。这炉钱一出现,便立即成为中国古代造币的奇葩。铜钱质地温润,光鲜夺目,落地有声,清脆悦耳。铜钱相互撞击,声色清纯、余音袅袅。对这炉钱的高超品相,监造官员和铸造工匠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经过他们的调查和研究,终于得知了个中原委。铜钱有不寻常的光泽,乃是因为南寺的这尊佛像早年是金铜合铸,金三铜七。为了安全,秘而未宣,后世僧众只知外装裹金,不知体内藏金。这样,造出来的钱币均含一成五左右的黄金。南寺的那口御钟,是皇家为了钟声雄浑洪亮、澄净空灵,特用造乐器的响铜浇铸的,那些钹铎镲锣,也都是响铜铸造。响铜加黄金,因而所铸铜钱之声洋洋盈耳。

阴差阳错、糊里糊涂造就的这批周元通宝,不同凡品,它的声音最有特色,人们把它叫做“响钱”。因是周世宗显德二年问世的,就叫“显德响钱”,又因铸造铜钱的铜钟和佛像来自赵村广济寺(南寺),也叫“广济响钱”。

显德响钱一问世,便是以一当百,后来一枚可兑一缗。周世宗在位只有六年,江山易主,宋承周祚,传说可以辟邪驱灾、催生祛病的佛钱周元通宝备受后世青睐,佛钱中的极品显德响钱更是一枚难求。

响钱与赵村南寺有渊源,南寺更是倾力搜集。世人一旦拥有一枚响钱,便如获至宝,轻易不肯相让。时间久远的赵村南寺,已没有了过去皇家寺院的威势和财力,逐渐趋于凋败,欲求响钱何其艰难。经过几代住持的努力,仅得响钱32枚。

北宋元祐年间,武功人游师雄任陕西转运使,某日巡历礼泉,凭吊昭陵,慕名踏察南寺,见昔日广济荒凉萧条,不胜叹息感慨,遂赠银300两,用于寺庙修葺,并将自己悉心珍藏的22枚响钱捐给南寺。

南寺把显德响钱叫广济钱,视为传寺至宝,所有54枚响钱均由历代住持秘藏。遇有盛大法事或重要节日,则请出供奉观展,如有住持或高僧大德圆寂,准赐一枚陪骨。

春去秋来,物换星移,朝更代迭,已越千年,如今,周元通宝依然能见,显德响钱已无迹可寻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