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馆APP| 100万册经典图书免费借阅
你想看的 都在这里
要说到和尚,我们最熟悉的样子应该是在武侠影视作品中的形象。他们一般是道行很高的长老,留着大胡子,神情凝重,要么就是像唐三藏这样不食人间烟火、一心向佛,成为众生的道德表率。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出家人的生活就如同“出家人”这三个字一样,仿佛来自神秘世界的“外星人”。在中国,一个僧人在公众场合出现,经常会引来不少侧目。和尚=无欲无求、四大皆空,这个被我们不断神化的名词,偶尔出现却是因为桃色犯罪新闻被曝光在大众视野。
现代社会的寺庙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比起大多数人仍然停留在古装剧印象,当代出家人的日常事实上已经与时代接轨。如果你见到一个僧人在路上玩起了手机就大惊小怪,那是因为你不知道在日本,僧人的生活简直丰富又狗血。
1.
“曾经以为和尚和尼姑是soul mate
很多人包括我,因为从小经常看到和尚和尼姑同时出现在寺庙里,于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遐想:和尚和尼姑应该是一对柏拉图恋人吧。后来才知道,和尚和尼姑只是一个寺庙里修行的人。
三年前有一部叫做《朝九晚五~帅气和尚爱上我》的日剧,改变了我们对于和尚的狭窄认知。高富帅和尚山下智久与女教师石原里美浪漫恋情出现在了中国人的下饭剧中,令无数少女脑袋“轰”地炸了。
在日本,所有葬礼仪式基本上都会由僧人来支持,所以这场罗曼史的开始,就发生在葬礼上。之后,女老师与和尚——就像所有爱情麻辣烫一样,鲜酸爽辣地上演了。在剧中,男主帅和尚不仅家世显赫,学历也很高,这和我们印象中清贫的出家人形象完全不是一回事。即使这是一部浪漫偶像剧,剧中关于僧人生活的全面演绎,却不是奇幻的想象。
这一切都源于一则叫做《肉食妻带的解禁》的法令。明治天皇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打击当时佛教对于日本社会的影响,在明治五年4月25日颁布了这道法令。
所谓“肉食”“妻带”,就是作为僧侣,肉食与结婚都是自愿的事情,因此要遵守与一般其他国民相同的权利,没有必要做苦行僧。这一招用得阴险,明面上是解放人的权利,实际上是为了用食色性也瓦解佛教。在同一年,日本政府更是追加了一条通告,僧侣的名字要与一般国民的名字一样,国家不把僧侣当作特殊群体对待。
这还没完,为了巩固政府的《肉食妻带的解禁》法令,政府还允许僧侣世袭,当破戒生子以后,孩子可以继承父业成为日本职业僧侣。
从那之后,日本的和尚基本都基本遵守了明治政府的法令,娶妻生子、喝酒吃肉成为日本僧侣的一个奇特的标志。
不仅如此,据说在日本还有一种专属于和尚们的相亲大会。每年登门来相亲的优秀日本女子数不胜数,很显然,和尚们成了婚恋市场上的香饽饽。
日本僧人有什么特殊魔力吗?
答案是:有。因为和尚们长期修行,在躁动的时代里凸显出了他们的耐心和包容心,给人成熟稳重的安心之感,充满了普通男人没有的魅力;当然,除了和尚们在品质上十分优秀,在工作财产上面的稳定情况,也会比一般人好很多啦。
2.
“也爱八卦的僧人杂志
在日本,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杂志——《月刊住持》,它是一本完全由僧人主办的杂志。
乍听这名字再加上我们对僧人刻板的联想,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本讲述佛教事务的无趣刊物。但只要翻开它的目录,你可能就兴趣上头了。
这本《月刊住持》杂志的内容覆盖之广真是令一些大报汗颜,比如该杂志曾经针对寺院主持展开“你赞成还是反对日本死刑制度”的问卷调查,不仅正面直视社会问题,还拥有极强的记者责任感精神。
当然,作为一本成功的杂志,《月刊住持》上更是不会有广告的缺席,比如在这里就曾经刊登过飞利浦的剃头刀广告——“轻松无痛剃到后脑勺-是僧人的不二之选”。
2012年,日本亚马逊上惊现一本名为《帅和尚图鉴》的杂志,订购人数颇多,评分更是高达4.6分。这本书到底什么来头?原来这是一本由日本和尚爱好协会出品的僧人界“男人装”在这本书里,虽然满纸颜值溢出,也不乏对佛学之热爱。据说这个和尚爱好协会的会员经常组队去寺庙学习佛法搜集帅和尚情报。
据说这本书汇集了日本各地40位帅僧人的出生信息、个人经历、所属寺院等信息,在里面可以看到,有演员、歌手、高材生,还有出身航空自卫队的前军人。
演员东山清教
3.
“僧知乎
在日本,还有一个叫做“hasunoha”的网站颇受欢迎。至于这到底是个什么网站?
它可以说是日本人的僧知乎,这样说你就明白了。每个注册的用户都能在上面提出问题,但是回答者都只能是注册的和尚。这个网站是干嘛的呢?简而言之,就是帮助民众解决烦恼苦闷。仔细一看,上面的问题五花八门,要不怎么说人间疾苦?从感情到学业,从对死亡和灵魂的疑问到各种生活问题都有。
其中有一位20岁的女网友就提了一个问题:“如何戒掉网络游戏”。来自岩龙山往生院的僧人回答了这个问题。面对这种氪金问题,说实在的我们首先会担心和尚们不玩游戏肯定不懂吧。但和尚的回答让人五体投地,和尚深刻分析了游戏行业的生态圈,然后对女孩沉迷游戏加以分析,原来和尚们并非只是身居在古刹丛林中,而是紧跟时代步伐,对社会行业现状也有所了解。
4.
“从僧人摇滚歌手到佛系女爱豆
2018年,一个日本和尚唱的《般若心经》在中国火了,上一次《般若心经》出现在互联网还是因为王菲。这一次是因为一个叫做药师寺宽邦的帅和尚。
如今已经39岁的药师,在乐队演唱会上演唱了自己改编的《般若心经》,吉他和佛经的碰撞,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效果。台下的听众听得一脸陶醉:“一下子就对佛教产生了强大的兴趣,一般记不住的心经,听了之后就记住了。”
从小在寺庙长大的药师,父母都是标准的僧人。15年他为了热爱的音乐也为了逃避继承寺庙住持而组织了乐队。
7年前,因为有一次乐队出去演出,他收到了观众的留言:听了你的歌,让我想起了自己仙去的爷爷。这让药师有所触动:原来自己做音乐和父亲做法事并没有什么区别。于是他抛下了一切,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修行。
他说:修行让我更加平和,也让我对音乐更加坚定了。前不久,他来到浙江普陀山沙滩参加音乐节,人们都在诧异,“啊,唱歌那么好听,居然是个和尚。”
02:50有WiFi的同学可以感受一下寺宽邦的live演出
面对佛教和大众之间的疏离,女僧人中村佑华用更加时髦的方式来普及佛法。她有一个乍看十分杀马特的艺名——“爱$菩萨”,其实翻译过来就是佛系爱豆的意思。
从佛教大学毕业之后,中村佑华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僧人。抱着向更多年轻人弘扬佛法的目的,2007年期,她便以“爱$菩萨”这个艺名开始了她的爱豆生涯。
唱歌=诵经
说话=谈经
Live=做法事
而这位佛系爱豆的原创歌曲歌词是这样的:佛祖一言救赎我身,佛法不分贵贱予众生慈悲。“爱$菩萨”出道至今已经11年了,而一些狂热粉丝对她的称呼应该会让许多饭圈男女孩感到似曾相识——女“神”。
酒吧僧boy光恩寺的现任住持雨田高秀在京都开了间“京都坊主bar”,不仅名字很佛系,就连提供的酒饮的名字也相当“佛”:色即是空、烦恼炽盛、爱欲广海、黄泉之国、诸行无常。
而这位老板还有另一重身份——一家IT公司的老板,一位父亲。他自己表示,开酒吧其实是一种普及佛法的方式,因为寺庙太严肃了,年轻人不喜欢那里,而只有到了酒吧里,人们才能得到放松,才得以思考人生。
除了玩摇滚、开酒吧、开公司、日本僧人还活跃于政界、商界、文化界、娱乐界饮食界等各行各业,甚至还有公开自己性取向的,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从日本和尚的生活里,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真·佛系。
在中国,人们往往认为出家就意味着了断俗缘,四大皆空。在电视剧里也通常引导人们认为出家只是因为承受不了现实的冲击,所以干脆放下一切。中国人的佛法意味着出世,但是通过日本僧人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我们看到了佛法非常积极的入世意义。
这些日本的佛系人士,他们不再习惯于躲在深山老林中,而是走到大众面前,正如药师所说的“世界在变,佛教也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弘扬佛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