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地
诸菩萨众闻此,最胜微妙境地,
其心尽皆清净,一切皆悉欢喜。
皆从座上而起,踊住虚空之中,
普散上妙天华,同时共称礼赞:
善哉大金刚藏!大智具无畏者!
善说于此妙地,菩萨所行法相。
有解脱月菩萨,了知众心清净,
乐闻第二妙地,所有诸法行相。
即恭请金刚藏:大智慧愿演说,
佛子皆欲乐闻,所住第二妙地。
这时,金刚藏菩萨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在初地已经修行圆满,要入第二地时,应当发起十种深心。是哪十种深心呢?一,正直的心;二,忍辱柔软的心;三,性善而持戒自在的堪能心;四,调伏五根而不犯戒的调伏心;五,戒行成就而离开罪过的寂静心;六,纯善的心;七,不杂的心;八,无顾恋的心;九,广心;十,大心。菩萨以这十种深心,得以进人第二离垢地。
“佛子啊!菩萨安住在离垢地时,不会杀生,也不会畜收刀剑木杖等凶器,不怀怨恨,心中常念惭与愧,仁慈宽恕,对一切有情众生,常心生利益与慈悲眷念。这位菩萨尚且不会恶意恼害众生,更别说是生起众生想,而蓄意杀害众生!
“菩萨的本性不作偷盗,对自己的资粮财富,可说是少欲知足;慈悲宽恕地对待他人,不曾侵害损毁。如果这个物品是别人的,就会心想这是他人的物品,始终不会心生偷盗;甚至对于一草一叶,若不是他人给予也不敢私自取用,更别说其余资助生活的用具!
“菩萨的本性纯正,没有邪淫的念头,能够知足于自己的妻子,不会对他人之妻有任何的希求,至于他人的妻妾、他人所保护的女性、被亲族媒订婚约以及律法所保护的女性,也都不会心生贪念染着,更别说是做不合正道的行为!
“菩萨的本性不作妄语,常说实在的话、真确的话、适切的话,乃至于在梦中都不忍作有所隐藏的语言。这些话他想都没想到,更何况故意去说?
“菩萨的本性不作两舌’对于一切众生都心无离间、心无恼害,他不会为了破坏别人,离间别人,而故意说人是非;也不会为了要破坏这些人,而拿他人的话来离间挑拨;若其关系尚未破坏,就不令他们破坏;若已有破坏,就不会让关系更恶劣。菩萨不喜离间他人,也不乐离间他人;他不造作离间的话语,也不说离间的话语,不管是事实,还是虚构的事情。
“菩萨的本性不作恶口,所谓的恶口就是毒害的言语、粗矿的言语、挖苦他人的言语、令人嗔恨的言语、在他人面前搬弄是非的言语、在他人背后搬弄是非的言语、鄙恶不逊的言语、没有家教庸贱的言语、让人不乐听闻的言语、使听到的人不高兴的言语、嗔恨忿怒的言语、听了如火烧心的言语、会与他人结怨的言语、烦热苦恼的言语、不可爱的言语、让他人不乐的言语、会损坏自己以及别人的言语。对于如此等等的言语都舍弃远离,而常常说润泽的言语、柔软的言语、令人心意愉悦的言语、令闻者快乐的言语、令闻者喜悦的言语、善体人意的言语、引经据典又优雅的言语、让多人喜爱悦乐的言语、让多人喜悦快乐的言语、令人身心愉悦的言语。
“菩萨的本性不作绮语常乐于说深思熟虑的言语、应时的言语、实在的言语、有意义的言语、如法的言语、顺着正道的言语、善巧调伏众生的言语、当机立断的言语。菩萨甚至游戏嬉笑之时,都恒常思考审虑所说的话语,更别说是故意说出散乱的言语!
“菩萨的本性不贪,对别人的财物,别人赖以维生的资具,都不会想据为己有,也不会向人求取。
“菩萨又远离嗔恚,对于一切众生恒常生起慈悲的心、利益的心、哀悯的心、欢喜的心、和润的心、摄受的心,永远舍弃嗔恨、怨害、热恼,常常随顺众生的行为,仁慈护佑,利益众生。
“菩萨又远离邪见,安住正道,不会从事算命卜卦,不会执取外道的恶戒。他的心地正直,不诳语,不谄媚,对佛、法、僧的信心决定不疑。
“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如此护持十种善业道,恒常无有间断,而又心想:‘一切众生若堕人恶道,都是因为造了十不善业。所以我自己应先修持正行,也劝他人修正行。为什么呢?因为若自己不能修持正行,而要求他人修的话,这是没有道理的。’
“佛子啊!这位菩萨摩诃萨又心想:‘十种不善业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的原因;而十种善业道,是人界、天界乃至于色界最高天界之有顶处受生的原因。又这些上品十种善业道,如果是以智慧来修习,但是因为愿心狭小低劣,或因为畏惧生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或因为欠缺大悲,或因为从听闻别人说法而了解佛法,所以只能成为声闻乘的修行人。又有些人,在这些上品的十种善业道上,修治清净,不必依从他人教导,而能自我觉悟,所以就成为独觉乘的修行人。又有些人,在这些上品的十种善业道上,修治清净,因为心量广大,又具足慈悲哀悯,又方便摄受,又发起大愿,又不舍离众生,又希望求得诸佛大智,又清净治理菩萨诸地,又清净修行一切菩萨的六度波罗蜜,所以能成就菩萨广大的修行。又有些人,在这些上品的十种善业道上,因为一切种性清净,乃至于证得佛陀的十力、四无所畏,所以一切佛法都得以成就。因此,我现在平等修行十种善业道,应当令一切具足清净。如此的方便法门,菩萨应当学习。’
“佛子啊!这位菩萨摩诃萨心里又想:‘对于十种不善业道,上者受生地狱,中者受生畜生,下者受生饿鬼。在这些事中,杀生会使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如果出生为人,则会得到两种果报,一是短命,二会多病。偷盗之罪也会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出生为人,则会得到两种果报,一是贫穷,二是没有自己的财物。邪淫之罪也会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出生为人,则会得到两种果报,一是自己的妻子不贞良,二是得不到随顺自己心意的眷属。妄语之罪也会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出生为人,则会得到两种果报,一是常为他人所诽镑,二是常受他人欺诳。两舌之罪也会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出生为人,则会得到两种果报,一是眷属远离,二是亲族弊劣邪恶。恶口之罪也会让众生堕人三恶道;如果出生为人,则会得到两种果报,一是常听到不悦耳的声音,二是所言多为他人争议或诉讼。绮语之罪也会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出生为人,则会得到两种果报,一是所说的话没有人会接受,二是所说的话不能使他人明了。贪欲之罪也会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出生为人,则会得到两种果报,一是心不知足,二是欲望多得无法满足。嗔恚之罪也会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出生为人,则会得到两种果报,一是时常为他人苛求,二是时常为他人所惹恼而痛苦。邪见之罪也会让众生堕入三恶道;若出生为人,则会得到两种果报,一是生在邪见的家庭,二是生来便心地不正。’
“佛子啊!十种不善业道是生出这些无量无边痛苦的深渊,所以菩萨作如是念:‘我应当远离十种不善道,以十善道为正法的园苑,欢喜快乐地安住其中;不但自己得以安住,也劝请他人安住其中。’
“佛子啊!这位菩萨摩诃萨又为一切众生出生了利益心、安乐心、慈心、悲心、怜悯心、摄受心、守护心、宛如自己的心、成为导师的心、成为大师的心。
“菩萨心里想:‘众生实在令人哀悯,堕入错误的见解、不正当的聪慧、不正当的欲望、像稠林般众多的恶道。我应当使他们安住正见,修行真实的佛道。’又生心念:‘一切的众生分别你我,互相破坏,斗浄嗔恨,炽然不断。我应当让他们安住在无上的大慈。’又生心念:‘一切众生贪得无厌,为了求取财富利益,以不正当的行为谋生。我应当让他们安住在清净的身、语、意三业,而以正当的行业生活。’又生心念:‘一切众生常因为三毒而出生种种烦恼,不了解也不寻求出离世间的解脱方法。我应当使他们消除一切的烦恼大火,安置他们在清凉涅槃处。’又生心念:‘一切众生因为被重重的愚痴黑暗,以及妄见的厚膜所覆盖,所以误入阴暗的密林,失去了光明智慧,走在旷野的危险道路上,心生种种邪恶之见。我应当使他们得到无障碍的清净智眼,了知一切法的如实相状,不再依随其他邪恶的教导。’又生心念:‘一切众生在生死的险道,将会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之道,进入邪见的罗网,被愚痴的密林所迷惑,随顺追逐邪道,行颠倒行。就譬如盲人没有引导者,把不是出离的要道当成是出离的要道,而进人众魔的境界,被恶贼所摄受,随顺恶魔的心意,而远离了佛的教诲。我应当救拔众生出离如此的危险苦难,使他们安住在无畏的一切智城。’又生心念:一切众生被大瀑流水的波浪所淹没,在五欲之流、生命存有之流、无明之流、邪见之流当中流转不已,在生死流转之中往复循环,在爱欲河流中漂流轮转,在湍急的大水中飞驰奔腾,没有时间观察生命实相。他们被五欲的感觉、嗔恚的感觉、伤害的感觉随逐不舍,犹如有罗刹恶鬼群执取身体,将他们带入爱欲的密林。他们深生染着贪爱,居住在我慢形成的高山,安立眼、耳、鼻、舌、身、意六个烦恼生起的聚落;但却没有人能够善巧救护他们,也没有人能够度脱他们。我应当心生大悲,用种种善根救济他们,使他们没有灾难,远离杂染,回归寂静,安住一切智慧宝洲。’又生心念:‘一切众生处在世间的牢狱,苦恼无尽,常常心怀爱憎,无端地生出忧虑恐怖,被贪欲的枷锁系缚,又被无明的密林覆盖障碍,沉沦三界而不能自行出离。我应当使他们永远离开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有境界,安住在无障碍的大涅槃。’又生心念:‘一切众生执着于我这个个体,不求出离诸蕴形成的窟宅,依止眼、耳、鼻、舌、身、意六个烦恼生起的根源,把不净认为净,把苦认为乐,把无我认为我,把无常认为恒常,更被地、水、火、风四大的毒蛇所侵恼,更被色、受、想、行、识五蕴的怨贼所杀害,受无量苦。我应当让他们安住在最殊胜的无所着处所,这个无执着的境界就是灭除一切障碍的无上涅槃。’又生心念:‘众生的心量狭小恶劣,不修行最上的一切智道,虽然想要出离,但却乐着于声闻、辟支佛乘。我应当使他们安住在广大的佛法、广大的智慧中。’
“佛子啊!菩萨如此地护持戒律,并且精勤增长慈悲之心。
“佛子啊!菩萨安住在这个离垢地,因为过去发起的愿力,使他得以见到很多位佛。也就是见到数百位佛陀、数t位佛、数百千位佛、数亿位佛、数百亿位佛、数千亿位佛、数百千亿位佛,乃至见到数百千亿那由他位佛。凡是诸佛所在之处,他都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不管是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赖以维生的物资,他都完全奉献布施诸佛,也用这些供养一切僧众,而将这些喜根回向无上正等正觉。他尊重诸佛,受持奉行十善道法;从受持之时起,一直到证得菩提,都不会遗忘退失。
“这位菩萨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中,始终远离吝啬、嫉妒、破戒,因此得以清净圆满布施、持戒。就譬如真金放在矶石中,如法炼就之后,就能去除一切的垢染,变得更为明净。菩萨安住在这个离垢地也是如此,因为他在无量的百千亿那由他劫中,远离吝啬、嫉妒、破戒,所以得以清净圆满布施与持戒。
“佛子啊!这位菩萨在修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摄法时,偏重修持爱语;在十波罗蜜中,偏重持戒;其他的法门并非不修,只是随着能力、随着因缘而行。
“佛子啊!这是简略地说明菩萨摩诃萨的第二地——离垢地。
“菩萨安住此地时,多作转轮圣王,成为大法王,具足七宝,威力自在,能除去众生吝啬、贪着、破戒的心垢;能用善巧方便,安住众生于十善道。他又成为大布施主,布施一切而没有穷尽。他努力实践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此一切善业,都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于不离忆念具足一切种智、一切智智。他心里想:‘我应当终一切众生当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于成为一切智智所依止者。’
“这位菩萨如果要舍离居家生活,勤奋修行佛法,便能舍离家业、妻子、五欲。出家之后,更全心精进修行,能在一念当中得证千种三昧,得以见到千位佛,了知千位佛的神力,又能震动千个世界,乃至于能示现千个化身,而每一个化身都能示现千位菩萨作为眷属。如果菩萨能用殊胜的显力自在示现,则所证的三昧、所见的佛陀等,都将超过这些数量,即使以百劫、千劫乃至于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来计算,都无法尽知。”
这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想复述刚才所说的义理,而宣说出以下的偈颂:
质直柔软及堪能心,调伏寂静与心纯善,
速出生死广大意念,以此十心能入二地。
住此成就持戒功德,远离杀生及不恼害,
亦离偷盗及诸邪淫,妄恶乖离无义之语。
不贪财物常行慈悯,正道质直心无谄伪,
离险舍慢心极调柔,依教而行无有放逸。
地狱畜生广受众苦,饿鬼烧然口出猛焰,
一切皆向罪业所致,我当离彼安住实法。
人中随意皆得受生,乃至顶天禅定大乐,
独觉声闻佛大乘道,皆因十喜而得成就。
如是思惟心不放逸,自持净戒教他护守,
复见群生受诸众苦,转更增益大慈悲心。
凡愚邪智无有正解,常怀忿恨多所诤讼,
贪求境界无厌足期,我应令彼除此三毒。
愚痴大暗之所缠覆,入大险道堕邪见网,
生死笼槛怨恨所拘,我应令彼摧除魔贼。
四流漂荡心沉没溺,三界焚烧如苦无量,
计蕴为宅我在其中,为欲度彼勤行智道。
设求出离心极下劣,舍于最上佛陀智慧,
我欲令彼安住大乘,发勤精进无有厌足。
菩萨住此集诸功德,见无量佛咸皆供养,
亿劫修治喜心更明,如以好药锻炼真金。
佛子住此作转轮王,普化众生广行十喜,
所有善法皆悉修习,为成十力救于世间。
欲舍王位及诸财宝,即弃居家依于佛教,
勇猛精勤于一念中,获千三昧得见千佛。
所有种种神通大力,此地菩萨皆能示现,
愿力所作复过于此,无量自在度诸群生。
一切世间大利益者,所修菩萨最上胜行,
如是第二地中功德,为诸佛子略已开演。
第三地
佛子得闻此地胜行,菩萨境界难可思议,
靡不恭敬心生欢喜,散华空中普为供养。
赞言喜哉大宝山王,慈心悯念诸般众生,
喜说智者律仪法要,第二地中之所行相。
是诸菩萨微妙上行,真实无异无有差别,
为欲利益诸群生众,如是演说最上清净。
一切人天所供养者,愿为演说第三地法,
与法相应诸智慧业,如其境界希具阐述!
大仙所有施戒大法,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及以方便慈悲大道,佛清净行普显皆说!
时解脱月更复请言:无畏大士金则藏者,
愿说趣入第三地法,柔和心者诸般功德!
这时,金刚藏菩萨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佛子啊!菩萨摩诃萨清净圆满第二地,要进人第三地时,应发起十种深心。是哪十种呢?就是所谓的:一,清净的心;二,安住的心;三,厌舍贪染的心;四,离贪的心;五,不退的心;六,坚固的心;七,光明炽盛的心;八,勇猛的心;九,广心;十,大心。菩萨以这十种深心,得以进人第三地。
“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安住在第三地之后,观察一切有为法《的如实相状,这些真实的相状就是所有的现象都是无常、苦、不净、不安稳,败坏而不能恒久安住,每一个刹那都不断生灭变幻,不是从过去出生,也不是前去未来,也不是止住当下。菩萨又观察一切的有为法,都不能救度众生,不能为众生所依靠,只有让众生更加忧愁、悲凄,让众生与苦恼共同止住,使生命为喜爱与怨憎所击缚,哀愁悲戚愈来愈多,没有停止积聚苦恼的时候。又贪欲、嗔恚、愚痴的大火炽然不息,各种纠缠的苦患日夜不断增长,如幻不实。看到这种情形,他对一切有为境界更感厌离,转而深人佛陀的智慧,见到佛陀的智慧不可思议、无等无量、难得且没有杂染,没有烦恼,没有忧愁,于是一直修行到无畏的境地,永不退转于生死迁流,并救度无量的苦难众生。
“菩萨如此见到如来智慧的无量利益,见到一切有为法的无量过患,所以便对一切众生心生十种哀悯。是哪十种呢?一,见到种种众生孤独无依,而心生哀悯;二,见到种种众生贫穷困乏,而心生哀悯;三,见到种种众生被三毒之火所烧,而心生哀悯;四,见到种种众生执着囚禁于存在的牢狱,而心生哀悯;五,见到种种众生被密林般的烦恼障碍,而心生哀悯;六,见到种种众生不善于观察,而心生哀悯;七,见到种种众生不乐亲近佛法,而心生哀悯;八,见到种种众生忘失佛法,而心生哀悯;九,见到种种众生随着生死不断流转,而心生哀悯;十,见到种种众生失去解脱方便,而心生哀悯。
“菩萨看见众生如此苦恼时。便发起大精进心,想着:‘这些苦难的众生,我应当救护他们,使他们解脱,使他们清净;我应当度化他们,使他们依止善处,使他们安住,使他们欢喜,使他们具足正知见,使他们调伏种种烦恼习气,使他们进入涅槃。’
“菩萨如此地厌离一切有为的境界,如此哀悯忆念一切众生,了知一切智智的殊胜利益,想要依如来的智慧救度众生,心里想着:‘我要用何种善巧方便,才能帮助这些堕入烦恼大苦的众生,安住在究竟涅槃呢?’
“菩萨又心想:‘想要度脱众生,使他们安住涅槃,不离无障碍的解脱智慧;无障碍的解脱智慧,不离一切法的如实觉知;一切法的如实觉知,不离无为的行持与无生的行持所发出的智慧光明;无为的行持与无生的行持所发出的智慧光明,不离禅定善巧决定观察智;禅定善巧决定观察智,不离喜巧多闻。’
“菩萨如此观察了知之后,更加勤奋求知正法,日日夜夜只希望听闻于法、欣喜于法、乐求于法、依止于法、随顺于法、了解于法、随顺于法、到达于法、安住于法、实行于法。菩萨如此勤求佛法,毫不吝惜所有的珍宝财物,不认为有什么物品是难得而值得重视的,但对于能宣说佛法的人则抱持着难以遭遇的想法。所以,菩萨为了求得佛法,能布施所有的内财、外财,力行所有的恭敬行为,舍弃所有的骄慢态度,能施作所有的承事供养,能忍受所有的勤苦修行。
“菩萨如果听闻一句未曾听闻的佛法,所生起的大欢喜,胜过得到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如果听到一个偈颂是未曾听闻的正法,所生起的大欢喜,胜过得到转轮圣王的王位;如果得到一个偈颂是未曾听闻的教法,所能清净的菩萨行,胜过作无量百千劫的帝释梵王。
“如果有人说:‘我有一句佛陀所说的法,能让人修清净的菩萨行。如果你现在能跳入大火坑,忍受极大的痛苦,我就把这一句佛法说给你听。’菩萨这时心想:‘如果我以一句佛陀所说的法,就能够清净修菩萨行的话,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充满大火,而我在梵天之上,尚且要投身其中,饱受痛苦;现在这只是个小火坑!我为了求取佛法,一切地狱的众苦都能忍受,这人道中小小的苦恼何足畏惧!’菩萨如此勤奋精进地求取佛法,依照他所听闻到的佛法确实修行。
“这位菩萨听闻佛法之后,摄受心念安住其中,在寂静处如此思惟:‘遵照佛陀所说的方法确实修行,才能真正得证佛法,口头上随便说说是不可能得到清净。’
“佛子啊!当这位菩萨安住在发光地,远离了五欲过恶所形成的各种不善法时,心中生起较为粗重的觉受,以及生起较为细密的观察感受证得离开欲界过恶生出的喜乐,身心舒畅轻安,到达初禅的境界。接着灭除初禅的觉观之心,不为觉观所扰乱,一心安住,心中没有较为粗重的觉受,也没有较为细密的观察感受,向内净一心的定力,而生出喜乐,安住在第二禅。接着离开二禅之喜,安住在舍离二禅大喜涌动的心境,得证相续不忘的正念正知,身体感受到人间的至乐,这就是诸圣所说的舍弃有喜心而感受至乐,安住在第三禅。接着先断除三禅的大乐,消灭所有的痛苦、喜乐与忧悲等感受,证得不苦不乐,舍弃所有的苦乐心念,心中清净,安住第四禅。
“他接着又人四空定。首先,超越一切形色的心想,消灭外相对立心想,不忆念种种的心想,而证人无边虚空,安住在虚空无边处的禅定。再来,超越一切虚空无边处的禅定,证入无边相续的意识,安住在意识无边处的禅定。接着又超越一切意识无边处的禅定,证人无所有的境界,安住在无所有处的禅定。最后,超过一切无所有处的禅定!安住在不是有心想也不是无心想之非想非非想处的禅定。
“菩萨修学这些四禅、八定的禅定,只是随顺正法而行,不像凡夫与小乘贪着禅定的;他视一切禅定境界如幻,而不会爱乐执着。
“佛子啊!这位菩萨随顺慈心,他的内心广大、与量、不二,无怨恨、无酬对、无障碍、无烦恼,遍至一切处所,也穷尽法界、虚空界的一切世间;又安住悲心、喜心、舍心时,也是一样。
“佛子啊!这位菩萨得证无量的神通力,能倾动大地,能以一身化为多身,或化多身为一身,或隐藏、或显现。凡是他想前往的地方,无论是石壁或山障,对他而言,都像虚空一般,没有任何障碍。他能在虚空中结跏趺坐,如同飞鸟前往想去的地方。他潜人地中就像潜人水中一般,而踏在水上则如同踏在平地一般。他的身上能冒出像大火燃烧的烟焰,又能像大云降下雨水。他威力无穷,即使是虚空中的日月,也能用手抚摸。他身心自在,甚至可以随意到达梵天。
“这位菩萨的天耳清净超过人耳,能听到人、天间或近或远的所有音声,甚至能听到蚊蚋、虻蝇等声音。
“这位菩萨以他心智,能如实了知其他众生的心念。也就是如果众生心存贪念的话,他能如实了知众生心中的贪念;如果众生心念离贪的话,他也能如实了知众生心念离贪。如果众生的心中有嗔心、有离嗔心,有痴心、有离痴心、有烦恼心、有无烦恼心,有小心、有广心、有大心、有无量心,有略心、有非略心,有散心、有非散心,有定心、有非定心,有解脱心、有非解脱心,有上心、有无上心,有杂染心、有非杂染心,有广心、有非广心,如此种种众生心都能如实了知。
“这位菩萨忆念了知无量宿命的差别,也就是忆念了知一生,忆念了知二生、三生、四生,乃至于十生、二十、三十,乃至于百生、无量的百生、无量的千生、无量的百千生,以及成劫、坏劫、成坏劫、无量的成坏劫。我曾经在某处、名什么、姓什么、哪个种族、饮食如何、寿命长短、住世多久、有何等苦乐;我在于彼处死后,又生于某处,再从某处死,出生于此处;又当时是长什么样子,说些什么话。如此过去无量的差别事,都能忆念。
“这位菩萨的天眼清净过于人眼,能见到种种众生出生的时候、死亡的时候,好的色相、坏的色相,善的趣向、恶的趣向;这些都是随着业力而形成。若这些众生,成就身的恶行,成就语的恶行,成就意的恶行,诽谤圣贤之人,具足邪见及邪见的业力因缘,当身体毁坏临命终时,必定堕入恶趣,出生在地狱。若这些众生,成就身的善行,成就语的善行,成就意的喜行,不毁谤贤圣之人,具足正见及正见的业力因缘,当身体毁坏临命终时,必定出生在善趣诸天道中。菩萨的天眼如实了知这些现象。
“这位菩萨又能证得各种禅定三昧,出入自在,但是却不随着禅定的力量往生禅定的天界;他只是随顺能圆满菩提的地方,而以愿力随意受生。
“佛子啊!这位菩萨安住在这个发光地,因为过去发起的愿力,所以得见很多位佛。也就是见到数百位佛,见到数千位佛,见到数百千位佛,乃至于见数百千亿那由他位佛。他都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不管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赖以维生的物资,他都完全供奉布施诸佛,也供养一切僧众,再将这些善根回向无上正等正觉。凡是有佛的地方,他都恭敬听闻佛法,听闻之后信受奉持,随力修行。
“这位菩萨观察所有的法,都是不生不灭的,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这时,他会先消灭知见的束缚,而欲望的束缚、形色的束缚、存有的束缚、无明的束缚,也都会渐渐减轻;经过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不再累积种种束缚,则邪贪、邪嗔以及邪痴都得以断除,所有的善根都变得更加明净。
“佛子啊!譬如真金经过善巧的炼冶,真金的重量丝毫不减,但却变得更为明净。菩萨也是如此,安住在这个发光地时,因为已不再累积种种的束缚,所以得以断除邪贪、邪嗔以及邪痴,所有的善根都变得更为明净。同时,这位菩萨的忍辱心、柔和心、谐顺心、悦美心、不嗔心、不动心、不浊心、无高下心、不求回报心、报恩心、不谄媚心、不轻诳心、不谄佞心,也都更为清净。
“这位菩萨,在四摄法中,多修利行;十波罗中,多修忍辱波罗蜜;其余的并非不修,只是随着能力、随着因缘而行。
“佛子啊!这就是菩萨摩诃萨的第三地——发光地。
“菩萨安住此地时,多作三十三天王,能以方便令种种众生舍离贪欲。他努力实践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此一切种种所作的善业,都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于不离念具足一切种智、一切智智。他心里想:‘我应当在众生当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于成为一切智智的依止者。’
“如果这位菩萨精进修行,可在一念之际,得证百千三昧,得见百千位佛,了知百千位佛的威神力,能倾动百千佛的世界,乃至示现百千身,而每一身都有百千位菩萨以为眷属。如果菩萨能以殊胜的愿力自在示现,则所证三昧、所见诸佛等,更是超过此数,即使以百劫、千劫乃至于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来计算,也无法尽知。”
这时,金刚藏菩萨想要复述刚才所讲的义理,而宣说以下的偈颂:
清净无垢安住明盛心,厌离能舍无贪无害心,
坚固不坏勇猛广大心,大智慧者以此入三地。
菩萨众安住此发光地,观诸行法相皆苦无常,
不净败坏速皆悉归灭,无坚无住亦无有来往。
观诸有为宛如重病然,忧悲苦恼疑惑所缠缚。
三毒猛火恒皆永炽然,无始时来不能有休息。
厌离三有心不生贪着,专求佛智无有异慈念,
难测难思无与等比伦,无量无边离诸般逼恼。
见佛智已悯念于众生,孤独无依无有救护者,
三毒炽然常于困乏中,住诸有狱恒受诸众苦。
烦恼缠覆眼盲如无目,志乐下劣丧失诸法宝,
随顺生死怖畏涅槃城,我应救彼勤勇精进道。
将求智慧利益诸众生,思何方便令能得解脱,
不离佛陀如来无碍智,彼复无生智慧所生起。
心念此慧从闻而得来,如是思惟自勤自剔励,
日夜听习无有间然时,唯以正法为广大尊重。
国城财贝诸般珍宝类,妻子眷属及与大王位,
菩萨为法生起尊敬心,如是一切悉皆能舍弃。
头目耳鼻及舌头牙齿,手足骨髓及心与血肉,
此等皆舍亦未为难事,但以闻法是为最大难。
设有人来语告菩萨众:“熟能投身于大火聚中,
我当与汝佛法大宝藏!”闻已投之心无有怯惧。
假使火满三千大千界,身从梵世而投入火中,
为求法故是不为难事,况复人间诸般小苦事!
从初发意乃至得佛果,其间所有阿鼻地狱苦,
为闻法故是皆能持受,何况人中诸般小苦事!
闻已如理正谛而思惟,获得四禅四种与色定,
四无量心五通次第起,不随其力自在而受生。
菩萨住此能见多佛陀,供养听闻心得永决定,
断诸邪惑转复更清净,如炼真金体中无有减。
住此多作忉利天大王,化导无量诸天大众等,
令舍贪心安住于善道,一向专求佛陀大功德。
佛子住此勤奋而精进,百千三昧皆悉得具足,
见百千佛相好而严身,若以愿力复过于如是。
一切众生普皆得利益,彼诸菩萨最上胜妙行,
如是所有安住第三地,我依其义已略为解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