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佛学常见词汇-十一画(1)

发布时间:2019-09-21 09:45:57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佛学常见词汇:十一画(1)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十一画
  【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幻生幻灭,虚妄而无实体。
  【假色】 无表色的别名。在色法之中,有些东西虽属色法,但是没有形质,叫做假色。
  【假有】 虚假的有,指因缘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因这些由因缘假合而有的一切事物,虽然如镜中之花和水中之月一样的无有实体,但是不能说它是无,而是属于假有。
  【假我】 指五蕴假合而有之我。凡夫把这种假我误认为实我,只有悟了道的圣者才能彻底的明白这个我乃是因缘所生的假我。
  【假法】 指因缘假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假谛】 天台三谛之一。见三谛条。
  【假观】 天台三观之一。见三观条。
  【假名】 1.虚假的名字。诸法本来无名,是人给它假设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既虚假不实,而且不合实体,好像一个贫贱的人取了一个富贵的名字一样。2.假名而有的意思。见假名有条。
  【假名有】 三有之一,即假立了名字之后才有的意思,如色受想行识五蕴因缘和合假名为我,这个我其实是色受想行识,没有我的自体,而是假立了名字之后才有我。
  【假名世间】 三世间之一,又名众生世间,或有情世间,因有情这名称是在五蕴法上假立的名字,没有有情的实体。
  【假合】 众缘假和合。因为因缘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有合的时候,就有散的时候,所以说它是假和合。
  【假合之身】 众缘假和合而有之身。
  【假和合】 因缘假和合。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都非实有,只是因缘假和合而已。
  【偈】 偈他的简称,华译为颂,即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偈他】 见偈条。
  【偏小】 佛成道之后的十二年间所说的阿含经,大乘贬之为偏小,因为所说的道理偏向于空,法门比较狭小。
  【偏空】 偏重于空,指小乘所说的空理。
  【偏真】 又名单空,即小乘偏向于空的真理。
  【偏执】 偏重于一边的执着。
  【偏圆】 偏与圆。偏是偏向于一边;圆是圆融而无碍。
  【偏袒】 1.袒露一臂。2.出家人穿袈裟,通常偏露一边,如金刚经所说的偏袒右肩是。
  【停心】 即五停心观。
  【偷盗】 十恶业之一,即不与而取。
  【兜率】 华译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谓于五欲境,知止满足,为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名,分内外二院,内院为弥勒菩萨的净土,外院为天人享乐的地方。
  【兜率天】 欲界第四层天之名,此天一昼夜,人间四百年,天寿四千岁,合人间五亿七千六百万年。有内外二院,外院为天人所居,内院为补处菩萨的住处,补处菩萨常由此天下生而成佛,今为弥勒菩萨的净土。
  【参禅】 参话头,如参念佛是谁是。
  【唯神】 外教称上帝为神,谓一切皆由神所主宰。
  【唯物】 唯物论为哲学上本体论的一派,与唯心论相反,认自然的本质,属于物质及其运用,精神现象不外物质的作用。
  【唯心】 又名唯识,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
  【唯心净土】 一切净土都是由清净的心识变现出来的。
  【唯心法界】 谓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由自己的心造成的。
  【唯识】 又名唯心,谓世间诸法,唯心识所现,因一切法皆不离心识,故名唯识。
  【唯识宗】 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因此宗乃究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又名法相宗。
  【唯识观】 唯识三性观的简称,三性者,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佛学常见词汇:十一画(2)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唯识所变】 宇宙一切万有都是由阿赖耶识所变现。
  【唯识无境】 谓唯有心识,心识之外无一切物质现象,即今所谓之唯心论。
  【唯境无识】 谓唯有一切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之外无心识的作用,即今所谓之唯物论。
  【唯愿无行】 只有大愿而没有实行。有愿有行,才能修得道果,若是只有愿而无行,是不能证得道果的。
  【国土】 一切有情的住处,有净土和秽土的分别。
  【国土身】 华严经所说十身之一。毘卢舍那如来应众生之机缘而现草木国土,故草木国土即舍那之身。
  【国土世间】 三世间之一。国土是众生所依所住的境界,既然有能依的身,当然就有所依的国土,而十界之所依,各各差别,是名国土世间。
  【国王恩】 四恩之一。见四恩条。
  【执】 执着而不舍的意思。
  【执持】 坚持不变。
  【执见】 坚持自己荒谬的见解。
  【执着】 坚持或固执的意思。
  【婆罗门】 婆罗贺摩拏的简称,为印度四姓之一,华译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
  【婆罗门教】 古印度婆罗门种人专奉的教法,以大梵天神为主,以四围陀论为经。
  【婆罗提木叉】 华译别解脱戒。
  【淫】 十恶之一,即男女的交合。在五戒里有正淫和邪淫的分别,正淫是指夫妇之淫,邪淫是指夫妇以外之淫,但在八戒里就无正邪的分别,一切淫事,都在严禁之列。
  【淫欲】 色欲。
  【淫戒】 十重戒之一。见十重戒条。
  【宿世】 过去世。
  【宿因】 过去世所种下的善恶业因。
  【宿作】 过去世的作业。
  【宿习】 过去世的善恶习气。
  【宿善】 过去世所种下的善根。
  【宿植】 过去世所植下的善根。
  【宿报】 依过去世的业因而感得的果报。
  【宿债】 过去世所负下的债。
  【宿福】 过去世所种下的福德善根。
  【宿缘】 过去世的因缘。
  【宿愿】 过去世的誓愿。
  【宿愿力】 宿愿的力量作用。
  【宿命】 宿世的生命。佛说世人在过去世都有生命,或为天,或为人,或为饿鬼与畜生,辗转轮回,能知宿命者,谓之宿命通。
  【宿命力】 如来十力之一。
  【宿命明】 三明之一。见三明条。
  【宿命通】 能知过去世生命与做过什么事情的神通,为六神通之一。
  【宿命智通】 即六通中之宿命通。能知宿世的事为智,智力自在无碍为通。
  【寂】 又叫做灭,涅盘的别名。
  【寂念】 寂静的念虑,即禅定。
  【寂常】 无烦恼叫做寂,无生灭叫做常,寂常就是涅盘的道理。
  【寂种】 欢喜涅盘寂灭的种性,如声闻缘觉乘之行人是。
  佛学常见词汇:十一画(3)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寂静】 脱离一切之烦恼叫做寂,杜绝一切之苦患叫做静,寂静即涅盘的道理。
  【寂然】 寂静无事的状态。
  【寂然界】 二乘人所证得的涅盘境界。
  【寂灭】 涅盘。
  【寂灭相】 涅盘的境界不着一切之相,故云寂灭相。智度论说:「涅盘即是寂灭相。」
  【寂灭无二】 涅盘离一切差别之相,故谓之寂灭无二。
  【寂灭为乐】 生死是苦,寂灭即是乐。
  【寂灭道场】 化身佛证有余涅盘的道场,如释尊在摩竭陀国伽耶山附近菩提迦耶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
  【密印】 秘密的印契。印者,诸佛菩萨各有他们的本愿和弘誓,为了标志他们的本誓,故以两手十指作出种种的形相,作为他们本誓的印契;密者,其理趣非常秘密深奥之义。
  【密行】 外现罗汉相,内密菩萨行。在佛十大弟子之中,罗侯罗即以密行第一著称。
  【密法】 真言秘密的教法。
  【密宗】 又名真言宗,此宗主张三密相应,所谓三密,即身语意三密,就是手结印,口念咒,意作观想,靠三密加持,可以即身成佛。
  【密咒】 秘密的神咒,即陀罗尼。
  【密经】 密教的经典。
  【密语】 秘密的言语,即密教的陀罗尼。
  【密藏】 真言的经典。
  【密教】 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的内证真言教法,因其文其义,秘密难晓,故称密教。又因是对未灌顶的人不许显示的教法,故称密教。
  【常坐】 十二头陀行之一。
  【常住】 1.没有生灭变迁的意思。楞伽经说常住之法有七种,即菩提、涅盘、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识、大圆境智。2.指寺院,因寺院是僧人常住的道场。
  【常见】 二见之一。
  【常身】 二佛身之一。
  【常寂】 没有生灭叫做常,没有烦恼叫做寂。
  【常寂光土】 四土之一。常者法身,法身永无生灭;寂者解脱,一切烦恼永寂;光者般若,照见诸相的智慧。此法身解脱般若三德,是诸佛的居处,故谓常寂光土。
  【常行三昧】 时常修行念佛三昧。
  【常行乞食】 十二头陀行之一。
  【常光一丈】 化身佛的身体时常都放一丈的光明。智度论说:「问云:如来何故常光一丈?答曰:今众生薄福钝根,目不堪其光故,若放多光,则失眼根,若众生利根福重,佛则放无量光明。」
  【常乐我净】 1.即涅盘之四德。见四德条。2.即凡夫之四颠倒。见四倒条。
  【常随佛学】 普贤十愿之一。
  【常无常二身】 常身和无常身。见二身条。
  【得度】 1.超脱生死而得涅盘的意思。2.落发作沙弥。
  【得通】 获得神通。
  【得道】 获得道果。
  【从空入假观】 天台宗的观法,菩萨先修空观,了知诸法皆空,不堕执障;次观诸法虽空,幻相历然不无,因果业报不失,故能从空出假,作诸佛事,广度众生,是为从空入假观。
  【从假入空观】 天台宗的观法,谓菩萨先修假观,了知幻相假有不实,终归于空,不落执情,虽广度众生,而实无有众生得灭度。
  【悉地】 三密相应而成就妙果,梵语叫做悉地,故悉地是成就的意思。
  【悉达多】 华译一切义成,是释迦佛作净饭王太子时的名字。
  【舍】 1.舍施之义,如财施法施是。2.舍弃之义,如舍弃三毒烦恼,或舍弃怨亲之心而一视同仁是。
  【舍心】 舍弃一切而无所执着的心,为四无量心之一。
  【舍受】 舍弃报身,即死的别名。
  【舍戒】 舍弃戒律,不再持戒。
  【舍觉支】 七觉支之一。见七觉支条。
  【舍无量心】 四无量心之一。见四无量心条。
  【授决】 与授记同。见授记条。
  【授记】 1.十二部经之一。2.记名之义,佛对发大心的众生预先记名,过了多少年代,在某处某国之中,成什么佛。
  【掉】 掉举,一种令心高举而不得安宁的烦恼。
  佛学常见词汇:十一画(4)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掉悔】 掉举与后悔。这两种心理,都能使人的心不得安宁和烦恼。
  【掉散】 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喜欢喧闹,为五盖之一。
  【挂单】 僧人在寺院投宿。
  【挂褡】 与挂单同。
  【挂锡】 与挂单同。
  【接善戒】 与摄善法戒同。见三聚戒条。
  【接足作礼】 仰掌承接尊者的两足而作礼。
  【教】 圣人对世人的训诲。
  【教一】 法华四一之一。法华经所说的教法,是属于一乘的教法,也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故名教一。
  【教化】 教训劝化。
  【教内】 禅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法,叫做教外,其它佛的声教,有文字可循的,都叫做教内。
  【教主】 创立宗教的人,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
  【教判】 教相判释的简称。判决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华严的五教等是。
  【教法】 指佛所说的十二部经典,为四法之一。
  【教典】 佛教的经典。
  【教徒】 信奉宗教的人。
  【教禅】 教与禅。
  【教体】 释迦佛一代教法的本体。关于教体诸师所说有点不同,有人是以声音为体,有人是以名句为体,有人是以真如为体。
  【教外】 见教内条。
  【教外别传】 禅宗不施设文字,不安立言句,直传佛祖心印,称为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之外的别传。
  【教行】 1.教法与修行。2.随教法而修行。
  【教行证】 教是教法,行是修行,证是证果。依佛的教法而修行,依修行而证悟圣果。
  【教相】 分别判断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是。
  【教相判释】 见教判条。
  【教理】 佛教所说的道理。
  【教理行果】 教是佛陀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说的道理,行是顺着道理而修行,果是由于修行而获证道果。
  【教观】 教相与观心。教相是依所立的宗义去分别判断释迦佛一代的教义;观心是观念自己宗派所立的真理。如天台宗以五时八教为教相,以一心三观为观心;真言宗以显密二教十住心为教相,以阿字不生为观心。
  【教观二门】 教门与观门。见教观条。
  【教令轮】 谓大日如来的教令很坚固,能够摧破一切的怨敌,好像转轮圣王的轮宝一样。
  【教诫轮】 三轮之一。见三轮条。
  【教授师】 五种阿阇梨之一,是专门教授弟子威仪,作法的轨范师。
  【教授阿阇梨】 五种阿阇梨之一,又名教授师,即教授弟子们威仪作法的比丘。
  【教授善知识】 三善知识之一。见善知识条。
  【救世轮】 诸佛是救世的圣人,故其法轮称为救世轮。
  【救世圆通】 观世音菩萨的别名。
  【救世阐提】 阐提是无善根不能成佛的人,而救世阐提却是指慈悲无限,专做济度众生的大事业与不为自身成佛着想的大菩萨,这种人菩萨又名大悲阐提。
  【曼殊】 文殊师利菩萨。
  【曼殊师利】 菩萨名,即文殊师利菩萨。
  【曼陀罗】 花名,华译为适意花、悦意花、白花等。
  【曼怛罗】 华译真言、神咒、秘密语。
  【曼荼罗】 华译为轮转圆满具足、坛、道场等。向例在印度修法时,必须筑坛,坛中安置佛像以祭供,后来把修法时所筑的坛及佛像,绘成图案,也叫做曼荼罗。
  【曼荼罗教】 真言教的别名。
  【梵】 清净的意思。
  【梵心】 修梵行的心。
  【梵行】 清净的行为,也就是断绝淫欲的行为。修梵行的人死后可生于梵天。
  【梵志】 1.志求生于梵天的人。2.在家的婆罗门。3.指一切外道出家人。
  【梵宇】 佛寺的别称。
  佛学常见词汇:十一画(5)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梵典】 佛教的经典。
  【梵服】 袈裟的别名。
  【梵界】 梵天的世界,亦即色界之初禅天。
  【梵福】 大梵天的福德,为二福之一。
  【梵语】 印度语。古印度人认为自己所说的语言,乃是禀承大梵天王所说而来的,故称梵语。
  【梵轮】 法轮的别名。
  【梵魔】 梵是指色界初禅天的天主,亦即梵王;魔是指欲界第六天的天主,亦即他化自在天。
  【梵天】 色界之初禅天名。因此天无欲界的淫欲,寂静清净,故名梵天。此天共有三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通常所说的梵天是指大梵天王,名叫尸弃,他深信正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来请转法轮,此梵天与外道所说的梵天不同。
  【梵天王】 色界之初禅天,有梵众、梵辅、大梵等三天,其中大梵天叫做梵天王,名字叫做尸弃。
  【梵王】 大梵天王的简称。
  【梵王宫】 大梵天王所住的宫殿。
  【梵音】 1.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清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2.指读经的声音。
  【梵音相】 三十二相中之梵音深远相。
  【梵众】 修习梵行的大众,即僧侣。
  【梵众天】 色界初禅天的天人,分为三等,下等的天人即叫做梵众天。
  【梵释】 梵天与帝释天。总称色界诸天为梵天;欲界忉利天之天主叫做帝释。
  【梵释四天】 梵天、帝释天、四王天。
  【梵世界】 又名梵世天,是色界诸天的总称。
  【梵迦夷】 华译净身,即色界初禅天的通名。
  【梵富楼】 色界初禅的第二天名,亦即梵辅天。
  【梵网戒】 梵网经所说的十重禁四十八轻戒。
  【梵辅天】 色界初禅三天中之第二天名。
  【欲】 能引起人们贪爱的心。
  【欲有】 欲界的业因果报实有,为三有之一。
  【欲取】 贪欲的心取着五尘的境界,为四取之一。
  【欲染】 五欲能污染真性。
  【欲流】 四流之一。见四流条。
  【欲想】 三恶想之一,即贪爱五欲的意思。
  【欲爱】 1.对五欲的贪爱。2.欲界众生的贪爱。
  【欲尘】 1.谓五欲能污染身心如尘埃。2.欲者六欲,尘者五尘。
  【欲漏】 三漏之一。见三漏条。
  【欲天】 欲界的诸天。欲界共有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因共有六重,故又名为六欲天。
  【欲天五淫】 欲界诸天的男女的淫事共有五种,即四天王天与忉利天的众生,其淫事与人间无异,夜摩天则以勾抱成淫,睹史多天则以执手成淫,乐化天则以对笑成淫,他化天则以相视成淫。
  【欲界】 三界之一,即有色欲与食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下至八大地狱等,都属于欲界的范围。
  【欲界三欲】 食欲、睡眠欲、淫欲。
  【欲界散地】 在三界之中,色界和无色界的有情具有定心,只有欲界的有情没有定心,所以色界和无色界叫做定地,欲界则叫做散地。
  【欲界五趣地】 又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因其皆有欲,故合为一地。
  【欲无减】 十八不共佛法之一。
  【欲色二界】 三界中的欲界和色界。
  【欲如意足】 四如意足之一。见四如意足条。
  【杀】 杀害生命。
  【杀业】 杀害有情的恶业,为十恶业之一。
  【杀生】 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为十恶业之一。
  【杀生戒】 防止杀害生命的戒律。
  佛学常见词汇:十一画(6)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净心】 自性清净心。
  【净因】 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业叫净业,净因就是修这种净业的因。
  【净妙】 清净美妙。
  【净佛】 究竟的真佛。
  【净住】 寺的十种名称之一。
  【净戒】 清净的戒行。
  【净邦】 净土。
  【净宗】 净土宗的简称。
  【净剎】 清净的佛剎。
  【净命】 1.清净的生活,如比丘离四种的邪命而生活是,亦即八正道中之正命。2.以清净之心为生命。
  【净施】 二种布施之一。
  【净域】 诸佛的净土。
  【净德】 四德之一。见四德条。
  【净发】 僧人剃头。僧人例必每半个月要净发一次。
  【净观】 清净的观法,如净土之十六观是。
  【净业】 1.清净的善业。2.修往生净土的事业。
  【净业正因】 观无量寿经说修净业正主的因有三种,第一种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种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种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净土】 圣人所住的国土,因这种国土没有五浊的垢染,所以叫做净土。
  【净土宗】 又名莲宗,或念佛宗,以普贤菩萨为初祖,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七经】 净土宗所依持的七部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鼓音声三陀罗尼经。
  【净土三部经】 见三部经条。
  【净名】 见净名居士条。
  【净名居士】 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华译即是净名。
  【净眼】 清净的法眼。
  【净眼三昧】 一心观想梵释诸天的清净身体,叫做净眼三昧。
  【净法界】 又名清净法界,即真如的境界。
  【净居天】 在色界四禅之最高处,有五重天,为证得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因无外道杂居,故名净居。这五重天是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净色根】 又叫做胜义根,乃五根的实体,依之则有发识取境的作用,为四大种所成,今所谓之神经,彷佛似之。
  【净饭王】 古印度迦毘罗卫国的国王,亦即释尊的父亲。
  【净琉璃净土】 药师琉璃光如来所住的国土,在东方。
  【净琉璃世界】 药师如来的净土。
  【净口业真言】 即「修唎修唎,摩诃修唎,修修唎,萨婆诃。」十四字。
  【深心】 1.求法之心很深重。2.志求高深佛果的心。3.深信佛的本愿,毫不怀疑。
  【深妙】 甚深微妙。
  【深经】 宣说诸法实相甚深妙理之大乘经典的通称。
  【深行】 深秘的行业,亦即初地以上的行业。
  【深行阿阇梨】 称初地以上证悟真理与大日如来同位的阿阇梨。
  【深法】 甚深微妙之法。
  【深法忍】 甚深的法忍。法忍有三忍五忍十忍等种种深浅的差别。
  【深禅定】 深妙的禅定。
  【深总持】 深妙的总持。总持即陀罗尼(咒)。
  【清斋】 清净的持斋。
  【清净】 1.离恶行的过失,断烦恼的垢染,叫做清净,这是障尽解脱的离垢清净。2.指超诸善恶无对待的清净,这是性净解脱的自性清净。
  【清净土】 依净业所感得的清净国土。
  【清净心】 1.无疑的信心。2.无垢的净心。3.不杂烦恼的心。
  【清净识】 第九庵摩罗识。
  【清净智】 无漏智。
  【清净施】 布施时心无分别,平等而施。
  【清净法界】 佛所证得的真如境界。
  佛学常见词汇:十一画(7)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清净法眼】 清净的法眼。法眼是五眼之一。
  【清净觉相】 正觉的真相。正觉的理体诸染污,故云清净。
  【清净觉海】 (喻)清净的本觉,深广如海。
  【清净涅盘】 二涅盘或三涅盘之一。
  【清净业处】 凭着纯善的业因所生之处,亦即净妙的佛土。
  【清信士】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男子,梵语叫做优婆塞。
  【清信女】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女子,梵语叫做优婆夷。
  【清凉地】 (喻)涅盘的境界,因涅盘的境界没有热恼。
  【清凉三昧】 断除一切憎恨与恩爱的念头以使身心清凉的三昧。
  【清凉国师】 华严宗第四祖澄观,居五台山清凉寺,唐德宗诞辰,讲经内殿,以妙法清凉帝心,赐号为清凉国师。
  【牵引因】 十因之一。
  【现世】 现在世。
  【现生】 现在的生命。与现世同。
  【现成】 禅宗的话,是自然已有与不假造作安排的意思,与天台宗所说的当体即是同义。
  【现劫】 现在的劫,即贤劫。
  【现量】 三量之一。见三量条。
  【现当】 现在与当来。
  【现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一切诸法皆依阿赖耶识而显现,故名。
  【现证】 现世证悟妙果。
  【现行】 现行法的简称,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的功能,谓之种子,由此种子,生色心之法,现苦乐境界,谓之现行。
  【现行法】 简称现行。见现行条。
  

\

【现前】 显现于眼前。
  【现前地】 菩萨十地之第六地名。真如本性显现之位,亦是最胜般若显现之位。
  【现前授记】 四种授记之一。见四种授记条。
  【现在世】 三世之一。
  【现在五果】 十二因缘中,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为现在五果,因为它们是依着过去无明与业的因而显现的五种现在果报。
  【现身说法】 1.佛菩萨神通广大,能现种种之身向人说法。2.借己身做例子来劝人。
  【理】 理性,亦即万有永恒不变的真体。见理事条。
  【理入】 二入之一。见二入条。
  【理性】 万有永恒不变的真体。
  【理和】 僧伽有理和和事和二义,生活在一起的僧伽,没有身口意三业的乖角,叫做事和,大家共同破除见思二惑,同证无为的真理,叫做理和。
  【理修】 依真理而修,如将所作善事,以三轮体空作观,不着人、我、法相是。
  【理教】 天台宗立四教,通教为界内之理教,圆教为界外之理教。
  【理智】 1.理是指所观察的道理,智是指能观察的智慧,理与智合一,便叫做觉悟。2.有漏智叫做事智,无漏智叫做理智。
  【理惑】 1.道理上的迷惑错误,如迷惑于四谛的道理是。2.根本无明之惑,能障碍和覆蔽中道的道理,而使中道的道理不能显发,叫做理惑。
  【理障】 邪见能碍正知见,障大菩提,名理障,为二障之一。
  【理论】 以千差万别之事相作讨论,叫做事论,若以平等之理体作讨论,即叫做理论。
  【理禅】 事理二禅之一。有漏定是事禅,无漏定即理禅。
  【理证】 1.事理二证之一,即思想道理而得证悟的意思。2.教理二证之一,即举出佛陀的圣教来做凭证。
  【理忏】 忏悔有事忏和理忏二种,事忏是身口意都依照法度,对着佛相披陈过错,理忏则是观一切法无有自性,消灭罪福之相。
  【理观】 1.对于道理的观念。2.事理二观之一。见二观条。  佛学常见词汇:十一画(8)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

\

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理佛】 1.法身的别名。佛三身中报化二佛为事佛,法身佛为理佛。2.指天台宗所立六即佛中之理即佛。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与佛无异,是为理佛,又名素法身,即仅有法身之理体而无功德庄严之义。
  【理体】 万有之本体。与理性同义。
  【理体三宝】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佛宝,佛性中,具足一切净法,即法宝,无违诤义,即僧宝,此名理体三宝。
  【理即】 见六即条。
  【理即佛】 见六即条。
  【理事】 理与事。理指真谛,事指俗谛,亦即无为的真体为理,有为的形相为事。
  【理事无碍观】 华严宗所立三观之一。真如的理性能生万法,故万法就是真如,好像水就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样,这样作观,叫做理事无碍观。
  【理事无碍法界】 四法界之一。与理事无碍观同。
  【理具】 天台宗有理具和事造的名称,法性的理体,本来具足三千之诸法,为理具,依缘而生起,为事造。
  【理具三千】 谓宇宙万有一一悉具三千之诸法。
  【理法身】 二法身之一。见二法身条。
  【理法界】 四法界之一。见四法界条。
  【毕竟空】 一切有为诸法的体性毕竟空寂。
  【毕竟依】 佛的德号,因佛是一切众生究竟的依处。
  【毕竟无】 指理性与事相都毕竟空无的事物,如龟毛兔角,就是毕竟空无的事物。毕竟无与毕竟空不同,毕竟空的空是指性空,其外相宛然存在。
  【毕竟觉】 佛的觉悟。与无上觉同义。
  【眼入】 十二入之一。见十二入条。
  【眼根】 六根之一。见六根条。
  【眼识】 六识之一。见六识条。
  【第一乘】 大乘的别名。
  【第一义】 至高无上的真理。
  【第一义空】 指大乘至极的涅盘,因大乘的涅盘与小乘的涅盘不同,小乘的涅盘偏真但空,大乘则连空亦空,为中道实相之空,故名第一义。
  【第一义谛】 二谛之一,又名真谛、圣谛、胜义谛、涅盘、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是深妙的真理的意思。
  【第一义观】 天台三观中中观的别名。
  【第一结集】 见结集条。
  【第一时教】 三时教之第一。见三时教条。
  【第二果】 小乘四果中之第二果,即一来果。
  【第二禅】 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二禅天。劫末之大水灾,到此为止。
  【第二时教】 见三时教条。
  【第二结集】 见结集条。
  【第二能变】 末那识的别名。把八识分为三种,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其余六识为第三能变。心识对于所变之境叫做能变。
  【第三地】 把见谛以上的菩萨的阶位分为十地,第三地就是发光地。
  【第三果】 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即不还果。
  【第三禅】 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三禅天,此中共有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第三时教】 见三时教条。
  【第三结集】 见结集条。
  【第三能变】 眼等六识的别名。
  【第四禅】 色界四禅天中之第四天,也就是色界之最高处。
  【第四结集】 见结集条。
  【第五大】 一切色法只有地水火风四大,四大之外,无第五大,第五大者,有名无实的意思。
  【第六天】 欲界天共有六重,他化自在天位于第六,故名第六天。
  【第六阴】 五阴之外,无第六阴,第六阴者,有名无实的意思。
  【第六识】 即意识。
  【第六意识】 八识中意识居于第六,故名第六意识。
  【第七识】 又名末那识,为我法二执的根本。
  佛学常见词汇:十一画(9)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第八识】 即阿赖耶识,华译为藏识,因它能含藏诸法的种子。
  【细色】 谓男女喜欢微妙的容色。
  【细滑欲】 六欲之一。见六欲条。
  【惛沉】 心思胡涂。
  【终教】 贤首五教之一。见五教条。
  【习性】 又名习种性,即以前研习所修成的性。
  【习气】 坏习惯。
  【习种性】 从前研习所修成的性。
  【庄严】 1.装饰的意思。2.庄美威严。
  【庄严劫】 在三世的三大劫中,过去的大劫叫做庄严劫。在任何一大劫中,都有成住坏空的八十增小劫,在住劫的二十小劫中有千佛出世,华光佛最先,毘舍浮佛最后,因有千佛出世以庄严其劫,故名庄严劫。
  【袈裟】 比丘的法衣,有不正色坏色染色等意义,因为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浊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又因其形状为许多长方形割截的小布块缝合而成,有如田畔,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亦称福田衣。有大中小三件,大者名僧伽梨又名九条大衣,中者名郁多罗又名七条衣,小者名安陀会又名五条衣。
  【袈裟五德】 悲华经中说,释迦佛以前在宝藏佛之前,誓已成佛时袈裟有五德,即一、或犯重邪见之四众,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必于三乘受记;二、天龙人鬼若敬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三、若鬼神诸人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则饮食充足;四、众生共违反,念袈裟便生悲心;五、若在兵陈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
  【袈裟十利】 一、覆身离羞耻而具惭愧;二、离寒热蚊虫;三、示沙门之相,见者欢喜,离邪心;四、是人天宝幢相,生梵天之福;五、着之时,生宝塔想,灭诸罪;六、坏色,生不贪欲;七、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而得良田;八、消罪而生十善;九、如良田,能增长菩提之芽;十、如甲胄,烦恼之毒箭不能害。
  【袈裟十二名】 袈裟、道服(修道者的衣服)、出世服(出离世俗者的衣服)、法衣(如法的衣服)、离尘服(远离六尘者的衣服)、消瘦服(此服有损消烦恼的功德)、莲花服(离染着犹如莲华)、间色服(用不正之间色缝制而避开五正色)、慈悲服(行慈悲者的衣服)、福田衣(袈裟的条相,等于世间的田畴,且其功德为世间之福田而应受供养)、卧具(与被褥相似)、敷具(卧具的意思)。
  【贪】 多求无厌的意思。
  【贪毒】 三毒之一。见三毒条。
  【贪使】 十使之一。见十使条。
  【贪结】 五结之一。见五结条。
  【贪着】 多求而无厌叫做贪,贪心很坚固叫着着。
  【贪爱】 对五欲贪着爱着。贪与爱同体异名。
  【贪欲】 贪爱五欲。
  【贪欲使】 十使之一。见十使条。
  【贪欲盖】 五盖之一。见五盖条。
  【贪欲瞋恚愚痴】 即三毒。
  【贪恚痴】 与贪瞋痴同。
  【贪瞋痴】 又名三毒。贪是贪欲,瞋是瞋恚,痴是愚痴。
  佛学常见词汇:十一画(10)
  陈义孝居士编 竺摩法师鉴定
  《佛学常见词汇》原书是繁体中文,其笔画数也是按繁体中文计算的。
  【通】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报而自然感得;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习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也能得五通;三、变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事物。
  【通力】 神通或业通的力量。佛菩萨与外道仙人所得的是神通,有五通六通之别,鬼神及狐狸所得的是业通,因鬼神与狐狸是靠他们自己的业力而得,有三通力。
  【通受】 大乘的受戒有二种方法,通受三聚净戒为通受,别受别解脱戒为别受。通受在佛前自誓便可,别受则须三师七证,行羯磨之法始得戒。
  【通戒】 1.又名略戒,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偈颂是,因它不但是过去七佛之所通说,而且也是通于一切大小乘的戒经。2.即三聚净戒。见三聚净戒条。
  【通序】 诸经开头有通别二序,如是我闻等是共通于诸经的序说,叫做通序,通序之后是序说这一部经讲说的缘起,叫做别序。
  【通途】 通常的途径或方法。
  【通惑】 天台所立五惑中,见思二惑叫做通惑,尘沙无明二惑叫做别惑。
  【通慧】 1.神通与智慧。2.一切的神通皆以智慧为体,故名通慧,意即通就是慧。
  【通教】 共通的教法,为天台所立化法四教之第二。三乘人的根器虽然人人不同,但是却有许多共通的特性,诸如通观无生,同证无学,同出分段生死,同入涅盘的化城等等,故称通教。
  【通教十地】 见十地条。
  【通念佛】 称念通三世诸佛之名号。
  【通明禅】 能发六通三明之禅法。
  【通明慧】 六通三明及三慧。
  【通别二序】 通序与别序,见二序条。
  【琉璃】 一种青色的宝物。
  【曹溪】 禅宗六祖惠能,在广东韶州府曹溪,说法渡生,后人遂把曹溪代表六祖。
  【闭关】 闭门修养道业。
  【阴】 1.荫覆之义,指色声等之有为法荫覆真理。2.积聚之义,谓色声等之有为法积聚生死之苦果。
  【阴界】 五阴与十八界。
  【阴藏】 佛的阴茎藏于腹中,为三十二相之一。
  【阴魔】 五阴能毒害众生的佛性,故喻之为魔。
  【阴入界】 五阴、十二入、十八界。
  【雪山】 喜马拉雅山。
  【雪山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
  【顶位】 见顶法条。
  【顶法】 又名顶位,四善根之一。见四善根条。
  【顶相】 如来的头顶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见,故名无见顶相,为三十二相之一。
  【顶礼】 头顶着地礼拜于尊者之前,是一种最敬礼节。
  【顶光】 佛菩萨头顶上的圆光。
  【顶光化佛】 佛头顶上圆光所变化出来的佛。
  【鹿车】 三车之一。见三车条。
  【鹿苑】 鹿野苑的简称。
  【鹿苑时】 天台宗所立五时之一。佛在菩提树下说华严经之后,便到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对五比丘说阿含经,这是小乘三藏教之始,也是世人所说的鹿苑时。
  【鹿野苑】 地名,在中印度的波罗奈国,是佛最初说四谛法度五比丘的地方。
  【梁皇忏】 梁武帝为了亡后郗氏堕落蟒蛇身,乃作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以便超度,后世因名之为梁皇忏。
  【野狐身】 见百丈野狐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原文

  • 大悲咒拼音

  • 大悲咒解释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