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僧从谂禅师悟道后,晚年常住河北省赵州城的观音院度化众生,人们称其为赵州禅师。据说有一次,有两位出家人慕名来到观音院参访赵州禅师,向其请教参禅之法。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位:“你以前来过这里吗?”这位出家人说:“我是第一次来这里,请师傅传授参禅之法!”赵州禅师回答他说:“你先吃茶[1]去吧!”赵州禅师又问其中的另外一位:“你以前来过这里吗?”“我以前来过这里!”“那好!你也吃茶去!”赵州禅师对他说。等这两位出家人离开了,站在一旁的观音院院主好奇地问赵州禅师:“师傅!他们两个,一个以前没有来过,一个以前来过,您为什么都让他们吃茶去呢?”此时赵州禅师严肃地叫了一声:“院主!
”院主赶紧答道:“我在!”赵州禅师对他说:“你也吃茶去!”其实,一个悟道的高僧不会不知道,即使一个白痴也会端起茶杯喝茶。但是,在禅师看来,这个世界上正在喝着茶的人没有几个是在真正地喝着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绝大多数人在喝茶时,心里(意根)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各种各样的念头和情感。例如,茶刚到嘴里,舌头品到茶的味道时,意根立即就会开始评判茶味的好坏。如果茶的味道很好,意根中就会生起贪念并洋洋得意;如果茶的味道不好,意根中就会生起细微的嗔念并忧悲苦恼;有时人们虽然在喝茶,但心思全然不在茶上面,各种期盼、怨恨等妄想情虑会纷至沓来。总之,人们在喝茶时,意根总是闲不住,会生起各种念头和情感,这些念头和情感生起的时候,就会“俘虏”我们全部的注意力,笼罩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生命染上它们的“色彩”。不仅如此,这些生起的念头和情感还掩盖了喝茶的真实感受,使得我们无法知道到底是谁在感受着茶水的味道、茶水的味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很多人喝茶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的甚至喝了几碗,连茶是什么味道、怎么下肚的都不知道。
各位善男子、善女人!您曾经这样喝过茶吗?您能这样喝茶吗?如果您能这样喝茶,那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前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经作过一首吃茶的禅诗:“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按照赵州禅师所云,在喝茶时只是运用舌头品尝茶味,心中没有任何杂念妄想伴随喝茶而起,那么这样慢慢地持续喝几碗或一壶,这个人内心就能深深感受心性的“至味”、领悟正在舌根门头放光的觉性“真趣”。佛门的千经万论,都是让人们体验心性的,只会背诵而不悟其理的人还不如好好通过赵州禅师所传授的“吃茶”法门来体悟心性。
这就是我们长久沉沦于生死苦海的根本原因!无明的心念,也即内心的妄想执著,不停地活动着、持续着,犹如明镜上的污垢,障蔽了我们本有的犹如明镜般的佛性,而我们却没有学会停息或净化内心妄想执著的方法。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内心的妄想执著不能息灭,所以无法知道六根门头放光的觉性。如果我们能够息下妄动的心,在任何一根门头,都可以感受、体验常住真心的妙用。
[1]“吃茶”是方言,意思就是“喝茶”。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著)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