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48年,钱俶成为了吴越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和吴越国的历代君王一样,他毕生笃信佛教,在位的30年间,修石窟,造经幢,刻佛经,所建寺院佛塔不计其数,使得杭州成了名符其实的东南佛国。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他开始在西湖畔营建一座宝塔,6年后的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宝塔竣工。在宝塔中,他放入了获得的佛舍利,还特制了一种“塔中塔”来供奉这稀世之宝。这座宝塔,寄托了他对国泰民安、政权永固的祈祷,还有一份对亡妃的哀思。
历史的车辙是残酷的。王朝更迭,风雨飘摇。这座宝塔落成仅仅一年,吴越国就降宋灭亡了,宝塔也没能保佑虔诚的主人平安归来。
千余年前,站在佛塔前的钱俶不会想到,他一手兴修的宝塔在千余年后会多了一个新名字——雷峰塔,也不会料到它将在千余年间饱经沧桑,而后轰然倒塌,深埋塔下的秘密终将重现人间。
雷峰塔,这道西湖畔的别样景致到底在千余年间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迁?塔里到底藏了什么秘密?那段广为流传的宝塔镇蛇妖的故事真的存在吗?
近日,记者走进浙江省博物馆年度大展《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一睹了这件镇馆之宝,也听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雷峰塔考古发掘领队黎毓馨讲述了雷峰塔下的千年之谜。
塔中供奉“佛螺髻发” 金棺未启永存神秘
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鎏金银阿育王塔,是一座稀世的“塔中塔”。曾一度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雷峰塔文物馆内镇守的它,如今可以在西湖美术馆的《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大展中看到。
它的人气很旺,它的美也独一无二。
这是一座单层方塔,塔由纯银捶揲成型,整体铆焊套接,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
塔的体量不大,完整无缺,甚是精美,巧夺天工的制作展露无遗。塔刹相轮五重,顶部作火焰宝珠,底座饰12朵覆莲,相轮饰忍冬、联珠纹。塔身四面圆拱形龛内镂刻佛本生故事画面,分别为“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快目王舍眼”和“月光王施首”本生,人物外表鎏金,四角各有一护法金翅鸟。据悉,塔身上镂刻的佛教故事在所发现的阿育王塔中最为清晰全面,是研究阿育王塔的珍贵资料。
再看塔顶四角的山花蕉叶,每角的向外部分有两个面,各分上下两层,上面锤揲、镂刻佛祖一生事迹的佛传故事画面16则,如无忧树下诞生、尼连禅河边苦修、鹿野苑里说法等;每角的向内部分,刻有坐像,为过去世迦叶佛(或燃灯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弥勒佛的竖三世佛题材,释迦牟尼佛对面镂刻一宝瓶。众多画面生动地反映了诞生、在家、出家、成道与传教等展现佛祖生平的重要场面。
在亲眼目睹过其出土时惊艳一瞬的黎毓馨看来,它更是一件圣物。透过塔身镂空处,可见一金质容器。金质容器内安放着“佛螺髻发”(也就是珍贵的佛发舍利)。出于对文物的保护,金棺从未开启。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件万众瞩目的鎏金银阿育王塔,还有一个雷峰塔天宫出土的“孪生兄弟”,一座形制相同而体量略小的银阿育王塔,塔内置金舍利瓶,瓶中奉安影骨舍利,但非佛真身舍利。目前在雷峰塔文物馆内展出。
它们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两件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银阿育王塔,对研究吴越国的历史和阿育王塔弥足珍贵。
这对银阿育王塔兄弟的出世,还要从几十年前的那次雷峰塔突然倒塌说起。
藏金砖实为藏经砖
塔欲倒未倒之际,遥见塔脚微起黄烟……既而忽如黄雾迷天,殷雷震地,久之烟消雾淡,但见黄土一堆。这是1924年,西湖南面夕照山上的雷峰塔轰然倒塌,有人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刻。
雷峰塔的倒塌并非偶然,千余年间,它饱经沧桑。
北宋末年,雷峰塔在战火中被烧毁塔的外围木构建筑,同时被毁的还有钱塘江边的六和塔。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雷峰塔重修一新,再逢盛世。如今,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一张古画《西湖图》中窥见一斑:一座木结构的宝塔,每一层上翘的飞檐上挂满风铃,一阵阵风吹铃动的清脆之声仿佛犹在耳畔。
只可惜,这样的胜景是短暂的。至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大举进犯,杭州被围,战火中雷峰塔遭受了第二次火劫,仅存塔心。自此,雷峰残塔颓然,秀丽的保俶塔与苍凉的雷峰塔便有了“保俶如美女,雷峰如老衲”之说。
经历了两次火劫,千疮百孔的雷峰塔又顽强挺立了三百余年。由于有人不断抽取塔砖,加上年久失修、日晒雨淋等原因,雷峰塔终呈摇摇欲坠之势。诗人徐志摩曾在日记中写道:“1918年9月29日,路上我们逛了雷峰塔,我从不曾去过,这塔的形与色与地位,真有说不出的神秘的庄严与美。塔里面四大根砖柱已被拆成倒置圆锥体形,看着危险极了。”这,距雷峰塔倒塌仅隔6年。
除了家喻户晓的《白蛇传》的故事,围绕着雷峰塔,民间还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雷峰塔内藏有金砖。
金砖里真的藏着金子吗?其实不然。在雷峰塔倒塌后,人们在许多塔砖里发现了经卷,原来,民间谣传的“藏金砖”实为“藏经砖”,人们蜂拥而至捡“金砖”,破砖取“金”,也导致塔内大量经文散失。
现在,在雷峰塔文物馆内,有一张长达2米多的《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它就是在1924年雷峰塔倒塌时出土的,而在此前的千余年里,它正是置身于雷峰塔的万千藏经砖之中。
雷峰塔倒了,“雷峰夕照”的胜景不见了,这多少让人扼腕惋惜。终于,在2000年3月,重建雷峰塔的计划提上了议程。为了配合重建,一场旷日持久的考古发掘也随之拉开了帷幕。
传说纷纷的雷峰塔下,到底压了什么呢?它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
惊心动魄的18小时:稀世“塔中塔”重新人间
地面上到处散落堆积着佛塔的残砖,佛塔残存的基座宛若一座巨型的土丘。它高出地面10多米,南北长60多米,东西宽40多米。
这是2000年1月7日,千禧年的钟声刚过,考古队第一次来到雷峰塔遗址。眼前残破不堪的景象,已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当年著名的西湖胜景之一——雷峰夕照。谁也无法推测,在这些散落的堆积物中能发现多少当年的遗物?谁也无法料到,这里还隐藏着一个神秘的佛塔地宫?
2000年2月至7月,经过第一阶段考古发掘工作,近1万立方米的残砖、废土得到清理,露出了倒塌的雷峰塔塔身和塔基。在此后的2000年12月至次年7月里,在第二阶段的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发掘约4000平方米遗址范围,地宫发掘也是那次考古工作的中心。
2001年3月11日,海内外翘首期盼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在黎毓馨的记忆里,发掘从3月11日上午9时开始,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3时,从镇塔石起吊,直至取出地宫底部最后一枚“开元通宝”铜钱,用了惊心动魄的18个小时:
3月11日大约11点整,地宫的石盖板在钢管撬动下掀开了。里面没有传说中的白蛇,而是一个大铁函和铜佛像,舍利铁函置于地宫正中,铁函下叠压有大量的各色铜钱,并夹杂玉钱、玉龟、料珠、玛瑙饰件、铜镜、银臂钏等物,象征供养舍利的“七宝”。铁函之外的地宫空隙处,堆满了鎏金铜佛像、银腰带、玉观音像、玉童子像、贴金木座、漆镯、铜镜、铜钱、丝织品、经卷等文物。地宫内壁贴有小佛像、毗沙门天王像及圆形镂孔银饰件。
次日零点前后,地宫中最大的文物——铁函出土了。为防止铁函底部脱落,考古专家们先用木板托底,然后周身绑上绳索。一帮人自底下往上托,另一帮人抓住绳索往上提,小心翼翼搬出地宫,再由七八人前呼后拥,抬上久候在外的汽车。凌晨2时,铁函被送到了浙江省博物馆山洞库房。
两天后的2001年3月14日晚7点整,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刻来了:雷峰塔出土的铁函在这个库房内开启,最后的悬念揭晓。黎毓馨回忆道,当时整个库房中的空气似乎是凝固的。专家们先将库房内可有可无之物移至室外,解开铁函上的绳索,去掉铁疙瘩身上的水锈。时任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赵丰,清理粘在底部的丝织品。待一切就绪,准备开函。众人在指挥者的协调指挥下,憋住一口气,将罩在铁函底板上的盖子垂直往上提,平移至一旁。
过程很顺利,铁函打开了,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座灿烂夺目的宝塔。塔身上金银两色的组合怎能用一句华贵来形容,通身的镂刻也不是用一句繁复能一言蔽之的。最后,这座内藏金棺供养“佛螺髻发”的鎏金银阿育王塔和铁函内的鎏金银盒、镂孔鎏金银垫、鎏金银腰带、铜镜、铜钱、玻璃瓶、丝织品等供养品,悉数重现人间。
这些稀世珍宝是谁放进去的,为何放进去?千余年前的雷峰塔是用来干什么的?不久后,雷峰塔出土的一块残碑解答了众人的疑问,也迁出了诞生于浙江土地上的那个千年佛国的往事。
雷峰塔实为“皇妃塔”
在一本名叫《咸淳临安志》的南宋古籍上,有一篇钱俶亲自撰写《华严经跋》的跋文,详细叙述了钱俶造雷峰塔是为了安放并供奉佛舍利。
在雷峰塔地宫发掘几个月后的7月,考古专家们在对雷峰塔出土的众多残碑进行整理时,竟然发现了《华严经跋》残碑实物,上面留存有162字。残碑的记文中,钱俶自称平生虔诚向佛,不敢将“佛螺髻发”这样的舍利圣物私藏宫中,特意在西湖之滨建塔供养,取名“皇妃塔”。根据考证,“皇妃塔”正是雷峰塔。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到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宝塔在西湖畔落成。他将宝塔取名为“皇妃塔”,寄托了钱俶对亡故爱妃的哀思。
钱俶,原名钱弘俶,是吴越国的末代国王。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在部将拥戴下继承吴越国王位。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讨伐南唐,南唐后主李煜向钱俶求援,钱俶不听,出兵助宋兵攻灭南唐。正如李煜所言,吴越国果然唇亡齿寒,朝不保夕。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正月,钱俶祭别先王陵庙,赴开封纳土献地,从此羁留北土,死后葬于洛阳北邙山。钱俶的“纳土归宋”,维护了吴越国境域内的和平稳定,使得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浙博馆藏的鎏金银阿育王塔正是吴越国末代君主钱俶专为在雷峰塔地宫中供养佛舍利而打造,用高级的银作为材料制作,供奉在地宫铁舍利函内,使得宝塔虽历经千年,依然熠熠闪光,宛如新造。
那么,这样造型独特的塔为什么会被称为阿育王塔呢?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好战杀戮,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
阿育王在世界各地兴建了8.4万座佛舍利塔,其中就有许多舍利传入中国,相传有19处。钱俶仿效阿育王造塔之举,两次各铸8.4万塔瘗藏佛经(即法身舍利),因此,这种四角山花蕉叶造型的方塔便被称为阿育王塔。因其瘗藏佛经之用,这种小塔后来又被称为“宝箧印经塔”。又因发现铜、铁阿育王塔表面大多鎏金,故又俗称“金涂塔”。吴越国钱氏诸王笃信三宝,自王室至民间,人心向善。在干戈扰攘、四方鼎沸的唐末乱世中,惟吴越国成一方乐土。
如今,雷峰塔立于西湖之畔,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若白云之与蓝天、碧水之与青山,交相辉映,装点钱塘风光,扮美人间天堂。夕照山上的一抹残阳中,人与蛇的缠绵爱情、吴越国在乱世里独乐一方的传奇和阿育王塔里的神秘舍利,都在述说着这段流传千载的越地传奇。 责任编辑:李保华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