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如孝法师:准提道场行法次第

发布时间:2024-09-06 05:02:03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如孝法师:准提道场行法次第

二 理念

准提法不是一个单独的持咒法,或一个单独的本尊法,它是佛法的浓缩和纲领,展开即华严的境界,究竟则彻见诸佛的本心,众生清净的自性。

三 修法契机

我们认知佛法,行法有它的特色:与知识层面挂钩不多,主要说我们当下要用的那部分。首先是对世间的观察:世间不圆满,生命是如此无常!出于尊重生命的本能,探求生命的意义。从观察社会的真相当中生起出离心,这是修法的前提,这个前提具足了皈依所需的资粮-依靠三宝,找到人生明确的方向。在这之前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对于各种宗教和文化的对比,基于历史和文化对人生的定位,所以皈依三宝绝对不是出于迷信。它是不可选择的,世间只有这么一条道。人的本能是要尊重生命,对生命负责,这是有良知的人没有办法回避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生的迷茫和困惑自然破了。这就是法的功德。破除我执和习气众生觉醒的力量和本能,依据法而得到。所以佛法是一个水道渠成的事。

现在的人都能入道,因为是太平盛世。最有善根的人,在这个时代,正遭遇法运当中昙花一现的好时刻。我以前最感到痛苦的地方,就是看到古德的东西很有无常感,稀有感。古代的东西很纯净,特别是佛法。作为一个人,精神追求不能得到满足,而且在这个时代丧失了,这是最痛苦的。大的环境不好,个人就像一个蚊子一样。

上述是菩提心,利他的一方面。正法难闻!我们这个时代,众生是如此的迷惑,法运是如此的衰微,徒有其表,在这个时代更应该发菩提心。但这也应是我们的信心建立处,这个时代虽然是末法,恰恰有很多大菩萨在加持,所以我们要上合于天心。要立志。我们弘法,唯一要做好的是佛菩萨的代言人,要把佛法的最根本东西提倡,围绕根本展开。展开要不离宗旨,离了宗旨就是堕落的法。宗旨在发心和因地。支撑它要根据社会福报,时空环境和人文环境等事法界的展现,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

准提法能够展开,不离三句义-“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而至究竟”;以三种力量而为依托-“法界缘起力,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所以我们能够现生成办,继承如来的利他事业。准提法可以说是三句义的形象化和圆满的体现。

四 行法次第

无始劫以来,因为惑所造的业,当下感的苦就是命运-生命的延续。由惑业苦三门所引发的-我们修行首先要对治什么,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属于实践门。

我们当下要对治苦,就要构建一个修行的平台,这需要佛菩萨的加持才能达到。佛菩萨怎么加持?就是准提九字陀罗尼。它就在当下起作用。所谓的苦是当下显现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不是生命层面的怨憎会苦,而是针对修行层面的苦而言:没有时间修行,闻不到正法,自己理路不清,没有善知识。当一个人生起出离心时,力量是非常脆弱的,就好象一个种子刚刚冒出一点芽,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它成功的机率有多少?谁来保护他?就在这种消耗中,他渐渐会失去生命感,他的道心会退,这是很可怕的。不真实去行,得不到佛法的真实义和究竟义,只是停留在文化和信仰层面,总有一天他会发现自己在上当。这不是佛法错了,而是他自己没有弄通,所以他的路终究走不下去。有些人很精进,但走了几年,“骨牌的效应”就出现,从后面一直推到前面,所有的东西都错了。凡夫的境界都需要一个依处,他执法,这就出了问题。这是很难突破的,除非你认识了那种俱生的智慧,才能破俱生的我执。这不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善知识的指导。总之,上述所讲的准提法的一面,就是它能对治你当下的一个苦果,这个苦果和平常的苦的概念不一样,是针对修行人的苦恼-没有时间,道粮不具足,病的折磨等。是修行上的问题,实际上改变的也是我们的命运。通过持咒一百万,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并能得到一种坚固。所以,这个和行法是要配套的。准提法是单独的,一个属于行法的次第,即在小范围内怎样运用的问题。

关于准提法的展开在这里暂不讨论,准提法在道次上的引导,以此为一条直线贯穿下来:

第一阶段,诵咒满一百万遍。诵满后,人生惑业的苦得到改变,开始转入准提法的”大悲为根本”的层面。这个方面,主要是对治业,这个业是指过去造的因,但是当前还没有感果,需要待缘成熟的东西。阿罗汉的业不一定空,不一定了,但是可以透过定让他的业不起现行。

所以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达止观,这是准提法的另一层面,叫作”自性准提层面”。怎么观修?我们提倡的是每天四座修法。每座一个小时,前面半个小时先修四念住入定,后半小时在修完四念住的层面上修一些布字法,念诵准提菩萨焚修悉地忏悔玄文,包括准提菩萨十八臂的观修和八大眷属菩萨的观修。这个时候是念诵修为主,入密法四布的修法。四座。完了每天用普贤愿回向(这属于准提”体相用”的层面,金刚经为体,准提咒为相,普贤愿为用)作为每天的串习。每天四座的修法修三个月一般就可以了,数量上能修多少就修多少。

下面第三阶段就修一些羯摩法,就是”息增怀诛”。这个阶段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分水岭,从羯摩法以后修的是即身成就的部分,前面的部分修往生资粮。最后它的果位可以和九品套起来,和九品图,凡圣同居图,?,菩萨的阶位套起来。这个将来可以列一个表就很清晰(这个法本上说的就应该很细了,皈依证和这个是一略一详的过程)。四大羯摩法”息增怀诛”修完了以后,下面就可能有一些特殊的教诫。(河北小五台修行准提法成就的高僧道殿法师(约五代至辽代的法师,辽代的国师)的成就神通感应不可思议。道殿法师的遗迹在北京还有很多。北京白塔寺的白塔实际上就是道殿法师的舍利塔,可见准提法的感应有多大,法门寺唐代以后隐没了,而白塔寺一直为人所知道。从修白塔以后,北京的龙脉就起来了,一直到现在都没衰,准提法不可思议。道殿法师临终前有一个授记,他修了一个塔。里面放了一个叫”至?元通宝”的铜钱,到元代两三百年,忽必烈进驻北京时有一个高僧正好修这个塔,在塔里发现了铜钱和净瓶里道殿法师的舍利,忽必烈一看就明白是道殿法师给他授记,至元是元代的年号,当时元还与南宋对峙,尚未统一,能够铸造钱是权力的象征,得到天下的人才能制钱,所以他很高兴,在大白塔设了四殿?,请尼泊尔阿尼哥建筑,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际上白塔过去比现在还庄严,有很多浮雕和护法像,而且规模相当大。北京可以说”先有白塔,后有大都”)修完羯摩法法以后,一些过患和”留难”(修行人修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些震动法界的不可思议的大的障碍,不属于平常的障碍)基本上就不会生了,就像箭已经放出去了,只会前进,不会后退,不会停止,不会左右摇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四大羯摩法后的特殊教诫是针对修行人一些身心不和谐的”三尸”(此是道家的说法, 三尸神每年向上天汇报修行人的过患得失。事实上,三尸神不是一个神,在密乘当中是人灵性的糟粕),这个时候修行人要对治的就是这些问题。修这个羯摩法也大约需要三个月。

第四阶段,通过前面的修法,就有两种道路可供行者选择:一种是完全的利他,一种是当下自己完全无漏的解脱。比如梦参老和尚就是在这个层面上投入利他的事业。两种选择是什么意思?就是行者在这两种中不管选择哪种都能成功。一般在当时的条件下,只选择一种,但是事实上两者可以兼顾,比如鸠摩罗什法师就在利他的过程中获得了自利,他有很多障碍当时是眼看着自己主动去选择的。而在某种意义上说,不管选哪个都是一样的,因为最终他是趋入佛果,一个是利众生才成佛,一个是成佛后去利众生。 (之前我们谈的发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这里的菩提心是自证觉圆满,不假任何因缘条件,是第一义的。)

这是一个比较偏于行法的次第,与整个用法华经的那个次第又不同。我们这个是比较偏于事相方面的次第。当然也是一个参照,不是绝对的。这里所谓的行法,不是六祖大师的那条路,六祖大师那个是偏于理,他那个理是不分前后的,就普遍的真理层面而谈。所谓的行法就是你怎么去实践,就必须有次第。
五、具体问答

修准提法特别快,真的闭关的话一年都用不了。依据 准提陀罗经 上所说,第一阶段把一百万咒修完就已经很不得了,已经是大乘增上的菩萨了。念咒的时候要总结一些经验,心的昏沉掉举首先要面对,这里涉及的问题很多,但努力的方向主要是数量,达到心的初步调整。达到身心的初步的清净,这主要还是依靠咒的力量。不依靠咒的力量,要想制心一处是很难的。能够做到这点在佛法上已经是很殊胜的。要用心,有些东西不讲,但是是共通的东西,你的心念的轻松,明和昏沉,还有烦恼的松紧,要善于去总结。第二阶段为什么要修四念住,就是为了增加你的定力去起观,所以一定要观想清楚,这是追求质量的时候。普通的人一般三个月都能完成,四念住是很容易契入的,当然修法的时候需要一定共修的环境,一切外缘都断绝,止语过午都要配合。密乘法就是这样专修的,白天黑夜都是如此一味。轻轻松松的。第三阶段后修完羯摩法,可以有一个选择,达到解脱。这个解脱比较偏于四禅或者罗汉果,或者在密乘里所说的”持名”的一种果位或者寿命的自在,念和念力不会退失,是身心的一种变化。得到的果位或者是偏于止的,或者是四禅,但不只是四禅,还有身语意方面的,说不上来,每个人过去生的生命因素不同,彰显出来都不一样,但是他就有一个坚固的住处了。从这个依处再超越他就不可思议了。因为他已经有一个平台了,这个平台和凡夫的不一样,凡夫的平台是贪嗔痴。这个成就或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善根,或者是准提法十八不共法中的一个或几个,都有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罗汉果不是小乘的专利,有些人入根本乘得大乘的果位,有的人入大乘得的是小乘的果位。这和他发心有关系,并不和他的方便有关系。方便无非是对治现前一念心,现前一念心有偏有圆,圆就是佛,偏就是罗汉。但都属于解脱的境界。世俗菩提心是一种增上缘,佛的菩提心究竟圆满,如十五的月亮;罗汉的菩提心如初七八的月亮,但它们都是菩提心。)

修法阶段中所说的三个月时间,是108天,属于觉囊不共的教授,当中有一些方便可以调节。觉囊时轮法是时空概念,一般最殊胜的日子?都是从2月15日开始,这是它的时辰表法,是时成就。

气脉明点属于大乘增上的果位。心与气脉明点有关系,这是佛法不共的,与道教不一样。这属于大方便,佛陀有一句话”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不是一个理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现在是一个众生,那你的心和佛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好玩的问题。实际上你确实没有退失佛性,但你怎么显现出来?所以佛法是你本来有,不是你后天修出来的。外道都是后天修出一个东西。”心有无量义”,身心本身是一个互动体,色法可以影响心法。身体可以对精神觉受产生影响,但那不是金刚喻定,金刚喻定是成佛前入的定,那是坚固的色法推动了坚固的心法,在华严经中这是需要法王灌顶才能破除的最后一品无明,依靠他力才能破除的。

整个佛法是一炉,用的时候是个别用,串起来只为一个目的而设。取了哪个层面都是执著,都是意识形态。不共的教授非常偏,是方便而至究竟,这是一种方法,特殊的技巧,。在技巧这个层面有争议,用三句义去概括就不会偏。轮回,染净之法都是因为不圆满,因为不真实的搭配导致的?。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轮回涅磐本来一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离相甚深慧,劣根所不堪。为利彼等故,兼从有相说”。这是金刚经集?中的最后一句话。

觉囊派的他空见和龙树菩萨的中观见有什么关系?龙树菩萨的中观见地是有阶段的,也有开遮的问题。最能彰显他见地的就是 法界赞 。龙树菩萨的中观提的比较广,龙树菩萨的自证境以 法界赞 为代表,中观是有次第的,而法界就是华严境界, 法界赞 是龙树菩萨对最根本的佛性和了义的赞叹,是尽畅本怀的。作为中观是带有辩论性的,有次第性。在龙树菩萨的几个论当中只有 法界赞 是短小精悍。龙树菩萨的东西继承的不多,因为作为运用已经够了。觉囊派的”大中观”-他空,从名字上解释就很清楚地看出区别和相通点。法界本来如此,所谓的”他”是烦恼执著迷惑,来源我们现前的一念无明,而现前的一念无明是客体,根本不存在。所以”他”是空的。而我们的自性是真常,常乐我净,这个完全展现出了佛陀的境界,那就是华严境界,他空见是从这个层面来说的。但这个不是理,而是说你要用很多方便去庄严他,你才不会说你所理解的常乐我净与外道没有?区别。所以这里提倡的是事。佛性本来具足圆满,是从智慧的层面去讲,而佛是智慧与福德两足尊,福德是依缘起成办的。智慧是堪能,是能够变大,而福德是使它变大。他们两个本来是一体的,这样才是佛陀的境界。而我们一般理解”他空见”是本来如此,那就执理废事了,不理解”他空见’的真正涵义。他空见为什么那样说,是要从自性,从圆成的方面给你自信,事实上我们学佛人学来学去最后不是在学佛,是学自己,你能不能够承担得起?是这个层面的问题,你要承担得起,你要用什么样的心去构架他?这个纯粹是对法界的?相折,包括释迦牟尼佛他给你的一个依靠中得到的。当然释迦佛不一定会完全说完,因为那个东西是本来不落言语的,言不尽意,任何第二义的东西都没有办法。要用就会有偏。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事情。”他空见”也是偏于运用,为什么说他空而不说真常?在凡夫地主要是存在这个矛盾。在烦恼执著中没有自性,不知道在佛法中如何去实践?现在告诉你它是不存在的,这就是看破。在一个执实的法当中,执实善法也是障碍。所以它与金刚经是不谋而合的。佛陀一直在强调这个问题。所谓的”中观”就是般若的延伸,核心,浓缩。作为般若是在境上展开的,这个境是一切烦恼境,一切迷惑境,一切解脱境,一切庄严境。这个境界叫做无不可限量的延伸。般若就可以无限量的延伸,就好象孙猴子和如来佛的手掌一样,孙猴子跑到哪,如来佛的手掌就到哪。手掌就是般若,孙猴子就是我们的烦恼。这样可以展开很多问题,但是当孙猴子不跑时,手掌就不会张开。它这个就是深般若,而那个展开是广般若,而中观是说他的核心,是说他总的变化规则,所以中观也不同于般若。咱们要区分开来讲。这是一些大的问题,但是当你入了般若,用这种心态去认知有时也是障碍,要把中观和般若下个定义,并不圆满,这只是理解它的一个角度和一种看法。学法不能学死,问题就在这,所以别人的意见都是给你参考,金刚经实际上属于行法,心经比较偏于理,金刚经主要侧重在事相上,所以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最后一句话”一切有为法”是讲事相,事相就是有为法。金刚经叫能断般若,在行动上能断。玄奘法师译的金刚经就叫 能断金刚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