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期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
1、光孝寺: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
2、陈家祠堂:又名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其建立主要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作为捐资的回报,这些陈氏宗族可以将其祖先牌位放到陈氏书院的神龛内供奉。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
3、怀圣寺光塔:是中国伊斯兰教古迹,位于广州市光塔路怀圣寺院西南隅,建时间约为唐末或南宋初年。塔高36.6米,用砖石砌成,建筑平面为圆形,中为实柱体。有梯两条各自连通前后塔门,沿螺旋形梯及而上可登塔顶露天平台。在平台正中又有一段圆形小塔,塔顶原有金鸡一具,可随风旋转以测风向,明洪武和1669年(清康熙八年)两次为飓风所坠,后遂改为今状的葫芦形宝顶。
4、六榕寺塔:位于广州市六榕路,塔高57米,八角九级,里面十七层,沿梯级登至塔顶,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华丽壮观,檐角都悬挂吊钟,整个塔好像是花朵叠成的一根花柱,塔顶好似长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
5、广裕祠:位于广州从化区太平镇钱岗村,古祠有6次最明确的维修记录刻在脊檩下或者墙体的碑文上。广裕祠堂共三进,坐北向南,主座均为木构架,两旁山墙承重、屋面素瓦、悬山屋顶,是珠三角地区祠堂中具明显北方风格的实例。
6、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位于广州越秀区惠福西路233号,五仙观为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现仅存仪门、后殿、东斋等部分建筑,照壁、牌坊、中殿、西斋、三元殿、廊庑等都已不存。岭南第一楼又名禁钟楼,位于五仙观后,是广州地区唯一的明代钟楼建筑。禁钟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早于五仙观,原为广州古城的钟楼,而非观内配置。
7、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东庙,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场所。庙宇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昭灵宫,两侧有廊庑;西南章丘岗上有浴日亭,是古代观望海上日出之地,宋元时期即为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
8、余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于同治十年(1871年)落成。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余荫山房与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一道合称为岭南四大园林。
9、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园)小蟠龙冈上,为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同时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层楼以壮观瞻。镇海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
10、广州明城墙:现存的城墙位于越秀山上。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把宋朝广州三城合为一,并向北扩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称旧城。越秀山明朝城墙现存总长度为1137米,除镇海楼外,只剩下高度不等的残垣,其他有关建筑已荡然无存。1987年,镇海楼后面连同东、西两侧的城墙已修缮复原,共长180米,雉堞严整,恢复旧观。
11、广州沙面建筑群:沙面曾是中国惟一的租界人工岛,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及广州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近代西方建筑文化输入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拥有富有特色的建筑169栋,其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53栋。
12、广州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一德路。圣心大教堂于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圣心大教堂。历时25年始建成。是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圣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
13、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1929年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
14、中山纪念碑:位于广州市越秀公园内的越秀山山顶,是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纪念碑建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都可凭栏俯瞰。更高处,每层有窗可向外远眺。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
15、洪秀全故居: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筑曾被清政府焚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
16、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7、广州大元帅府旧址:坐落在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1917——1925年间孙中山先生曾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8020平方米,由南北两座主体大楼、东、西广场和门楼等组成;两座主体大楼为三层劵拱的西式建筑。
18、粤海关旧址: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岭南街道联庆社区沿江西路29号,是一处清末民初的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楼,俗称大钟楼,1914年3月28日奠基,由海关总税务司署英籍总工程师大卫·迪克(David C Dick)规划,英国建筑师阿诺特·查尔斯·达德利(C. D Arnott)设计,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至今已100余年,钟楼里有目前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英制全机械传动式立钟。
19、广东咨议局旧址:位于中山三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由日本留学生金浦崇、金浦芬捐建。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坐北朝南。咨议局成立至1911年12月22日结束,共存在两年两个月,提出并议决各项议案127件,包括法规、财政、经济、教育等方面,对广东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20、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 原为明代修建的孔庙,清代更名为番禺学宫。清末民初曾改为八桂中学。1926年5月—9月间,毛泽东同志在此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21、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州市起义路广州市公安局大院内,亦即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现存大门,还有南、中、北三座办公楼和拘留所。
2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15号,广东省博物馆馆内大院左侧的钟楼的礼堂中,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3、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位于广州越秀南路93号。原为“惠州会馆”,1924年为国民党中央工人总部,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迁此。
24、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广州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1923年6月12—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前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受大会委托,租赁了恤孤院后街31号房子(现恤孤院路3号),作为会址和代表宿舍。
25、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将七十二具烈士遗骸收殓,购买现黄花岗一地安葬。后来这里便成为了纪念三·二九黄花岗起义的黄花岗公园。
26、三元里平英团遗址:位于广州北郊三元里村的三元古庙,此遗址是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誓师的地方。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次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妇女,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打死英军200多人,大获全胜。
27、莲花山古采石场:位于番禺市东部的莲花山镇,是岭南地区的一处具有二千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
28、秦代造船遗址:位于广州市区中山四路市文化局内(今信德商务大厦)及原广州儿童公园(现南越皇宫遗址)一带。1975年,在此处发掘出秦汉时期颇具规模的造船工场,该造船工场始建于秦始皇统一岭南时期,至西汉初的文、景期间废弃。
29、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公元前203年,秦将赵陀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在都城番禺(今广州)兴建王宫御苑。南越国宫署遗址内不仅有南越宫苑,还有从秦、汉、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到民国共12朝的遗迹遗物。这些遗迹层层相叠,构成了一部记载广州两千多年发展的无字史书。
30、南越文王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
31、南汉二陵: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包括德陵和康陵,南汉二陵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地面陵园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的实例,为研究唐宋时期的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康陵随葬的哀册文是首次考古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哀册文,对于研究南汉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德陵出土的青瓷器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为研究五代十国陶瓷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32、清真先贤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桂花岗。相传唐代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塞义德·艾比·宛葛斯广州归真后,安葬于此。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