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的意义摘自 宽见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九(2) ——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第三种庄严,“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忍辱是六度之一,六度的第三度。忍辱的意义是什么啊?是不是谁骂了我,我气得够呛,我就是不说,我憋着。忍辱不是憋气啊。忍辱就是指自己和别人都能够得到一种安稳的修养。忍辱就是安住,心很安地住在那里。心不动摇、不恼乱,不躁动,这就是忍辱。使自己和别人都能够得到一种安稳的一种修养。一个人如果没有忍辱的修养,就会使自己和别人都处在一种不安的状态当中。你骂我了是吧,我再攻击你。攻击我了是吧,我再攻击回你,两个人就吵起来了。互相没有忍辱的修养,泼妇骂街,使自己和别人都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当中。
一个人如果缺乏忍辱,他的嗔恨心就很重。当他嗔恨心起来的时候,就把自己烧得不行了。你说憋得很难受,为什么憋得很难受啊?嗔恨心起来了,老难受了。嗔恨心是火啊,火烧到头上了,头都要烧炸,把头烧晕,烧得糊里糊涂的,就快要干傻事了。这就是一念嗔心起啊,坐立不安。此时此刻,说出来的话或者做出来的事情,就很容易伤害到别人。所以你看有一个人气得不行了,大家都离他远远的,怕这个时候惹火烧身。他这个时候见到谁,可能就把火发到谁身上。
通常我们对忍辱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忍辱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士可杀,不可辱;不蒸馒头争口气啊。面子要紧,我们得讨个说法。因为有了这样的观念,所以两个人可能为了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儿就在大街上吵起来。
这还不算什么,有几种人不能讲道理。第一,不要和老人讲道理。年纪大了,你要跟他讲道理,你说,怎么这样唠唠叨叨,怎么说他都不听。跟老人不能讲道理,因为他年纪大了,有很多的不方便;他心里有很多的躁动和不安,这时候要顺他。第二,不要和病人讲道理。他都得了癌症了,你跟他讲应该讲礼貌、讲文明,讲这道理,讲那道理。你想想看,可能吗?你跟病人讲道理的结果一定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病人需要的是关爱、安慰。如果他又是老人又是病人,你能跟他讲道理吗?那就不是老人不懂道理,是我们不懂道理。第三,不要跟小孩子讲道理。他这么小
,怎么可能懂道理呢?你要跟孩子讲道理,那会把你气死,叫你不要跑,老跑,跑有什么好处嘛。这不是孩子傻,是我们傻。你咋不跟猪讲道理呢?你怎么不对牛讲道理呢?所以我们一生当中,很多时候都在犯傻。第四,不要跟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秀才遇到兵,他蛮不讲理啊,你跟他讲理有什么用呢?你遇到流氓,你跟他讲理有什么用呢?他不是讲道理的人,你跟他讲道理也没有用啊。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这个话不一定很准确,不要跟女人讲道理。女人往往是不理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理性,知道自己的毛病。《大爱道比丘尼经》讲女人八十四态,女人本身有弱点,容易小心眼、容易记仇、容易嫉妒。当然有些人可能会心里不服,这个是说大家应当要注意。当然这些是我的讲法,佛经里并没有讲。应当反思,我们错在哪里。所以有时候在家庭里头男的气得就不跟女的讲了。当然,家庭里头不可能是一方面的错。但是有时候我们应当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什么问题。好男不跟女斗,这句话并不是说所有的男的都是好的,或者心眼都大,也不是说所有的女的心眼都小。但是我们观察自己,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毛病,应当避免。
两个人为了争个道理,在大街上吵起来了,一个人踩了一个人脚,一个人说你瞎了,你怎么不看呢?这个人就说,你脚怎么放的……互相退一步什么事儿也没有了,就因为这么一点小事最后可能动刀动枪。
讲个故事,说的就是修养。春秋战国时的赵国有两大功臣,一文一武。武将是廉颇,是战神,战无不胜;文将聪明智慧,叫蔺相如。他们是国王的左膀右臂。廉颇的年纪比较大,蔺相如年纪比较小;廉颇的资格比较老,蔺相如资格比较浅一些;廉颇就像国防部长,蔺相如是宰相,就像总理一样。廉颇就对蔺相如一直不服,因为廉颇战功显赫啊,他很早就成名了,蔺相如年轻得多。所以廉颇就在公开场合里讲:“蔺相如这个乳臭小儿啊,哪天见了面我一定要羞辱他。”放出话来,因为他是大将军啊,武人。蔺相如听了这个话,并没有生气。廉颇经常找茬,蔺相如坐着车在道上走,要去皇宫,这时候廉颇就把那个道一挡。蔺相如底下的仆人、部下心里头都很气愤,蔺相如绕道。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后来部下实在忍不住了,说:“大人,您胆子这么小啊,这个廉颇有什么了不起的,您就怕成这个样子,我们都看不过去了。”蔺相如说:“我不是胆子小,你看我几次陪国王出行,面对秦王这么蛮横的,都没有给赵国丢面子。我连秦王都不怕何况是廉颇呢。”这时候部下就疑惑了:“那您为什么要绕道而行呢?”
蔺相如说:“我们赵国生活在这些强国虎视眈眈的环境之下,仍然能够安全,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有我跟廉颇一文一武,别的国家才不敢欺负我们。如果我跟廉颇先闹起矛盾来,互相打斗起来,肯定会有损伤。这样的话,其他国就会趁机入侵我们国家,我们国家就有灭国之祸。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个人一丁点的名誉算得了什么呢?”蔺相如的回答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头,廉颇也非常了不起,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把上衣脱了,背上荆条,然后在蔺相如宰相府门口,跪下去向蔺相如请罪。这就是大人跟小人的区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们应该向这样的大人看齐,不要一天到晚只看着我们周围这点东西。要做大人,不要做小人。忍辱不是一种无能,真正具有忍辱修养的人就像蔺相如这样的人。他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得廉颇都为之折服。真正具有忍辱修养的人,身上会爆发出一种非常强大的人格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很高的修养,是很难做到忍辱的。我们是不是一丁点儿事情、一句话就火冒三丈?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那时我刚上高中,十五六岁。因为是男孩嘛,好勇斗狠。男孩就是比谁打架厉害,谁就是老大,就佩服谁。我上高一换了一个学校。原来初中的那些学弟以前被我欺负过,他们现在要准备要“造反”了,想收拾我。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学习传统文化了。有一次他们预谋已久了,我都不知道。在一起打篮球,我们输了,就做俯卧撑。其中有一个人,长得又高又大,他就上来骂我说:“做的什么俯卧撑?像什么话?”这就是在想羞辱我啊。我一听啊,就很自然地反应,站起来问:“你说什么?!”话还没说完,那人早就一拳打过来,打在我右眼上,眼冒金星。挨了一拳之后第一反应是什么?马上火嗖就上去了,整个脸就红了啊。因为以前也没人敢打我的,我小时候打架也挺厉害的。一冲动就准备要冲上去跟他干仗。但是一瞬间又冷却了。我想可能就是当时在看一些道家的经典,《老子》《道德经》啊,包括气功的一些方面的内容。一下子就冷静下来了,没有冲上去。我就跟他讲:“你以为拳头大就是老大啊?”这时候他就冲过来继续要打,旁边人把他拉住了,也就是准备要一起收拾我的人把他拉住了。因为我的反应出乎他们的意料。我没有冲上去跟他们打。我若是冲上去跟他们打,那肯定惨了。然后我接着打球,就好像这事儿没发生过一样。打完球之后我就离开了,我到另外一个小伙伴那里去,他一看:“你眼睛怎么黑了?”你猜我说什么,我没有任何回避,也没有隐瞒,也没有觉得这是丢人的事儿。我说:“刚才被那个谁给打了。”他一听很生气啊,问:“怎么,你没跟他打回去啊?”我说:“唉,打不过人家嘛。”他很气不过,想跟我去报复一下。我说,哎,打了就打了嘛,然后我们就一块出来,又经过那个操场,他们还在那儿打球。然后我这个小伙伴,故意高声问,你眼睛怎么回事儿?然后我就大声说:“被人给打了。”从此以后,那个打我的人再见到我都躲着、绕着我走,不好意思。这就是忍辱的力量。你不一定能明白,我的反应超乎他的想象,是他绝对做不到的。他不仅仅是惭愧,是一种敬畏,因为我能做到他做不到的:我能冷静下来,他冷静不下来;我能很坦然地说“被人打了”,他绝对做不到。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超越了自己,就在那一瞬间!
忍辱的力量让人折服。有一些人爆发出的人格力量会让很多人欣赏他。这种力量绝对不是说你的拳头或者金钱所能拥有的力量。不亚于比尔·盖茨把所有的钱施舍出来。好面子人人都会,能把面子放下来的,百中无一。所以真正具有忍辱修养的人,从他身上会爆发出一种非常强大的人格力量,我只是在那一次做到了,很多时候我也做不到啊。一个人如果没有很高的修养,他是做不到忍辱的。而一个真正想要在事业上能够有大成就的人,他应该具备忍辱的涵养。不管别人怎么对你,你不会回击他。如果没有忍辱的涵养,只是匹夫之勇,吵啊闹啊,顶多是泼妇、莽夫,成不了大事啊。
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例证,比如韩信忍“胯下之辱”。韩信还没有得志的时候,家里很穷,抱负很难实现。他一天到晚总喜欢背着一把剑。有一次在街头遇到一个无赖,这个无赖就指着韩信的鼻子尖说:“你神气什么?有本事你把我砍了!没有本事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拿着一把剑,无赖知道韩信这个人。韩信有忍辱的修养,他知道跟这种无赖讲道理是没用的,于是就很坦然地从这个无赖的胯下钻过去,钻过去之后,就很坦然地站起来走了。他觉得这没什么。这就是大人物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后来他就成为刘邦手下一员大将,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可见,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往往跟忍辱有很大的关系,越是大人物越能够包容,有涵养。
佛教里非常讲究忍辱,布袋和尚就很能忍辱。有一首偈子: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吐老拙,让它自干了。他也省力气,我也没烦恼。不用你把我打到,我自个先睡倒了,免得他又把我打倒在地上,还挺麻烦。他要往我脸上吐口水,让它自己干了,我擦都不用擦——多高的涵养!我们不要说吐一口口水,说句话都要跟他干、吵、叫,对吧?
还有寒山、拾得两位大士也有关于忍辱方面的对话。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拾得回答说:“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都是忍辱的代表。
忍辱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层次,而不是无能。这在观念上要认清楚,不一样。憋着不是忍辱。韩信很坦然地从胯下钻过去,没有什么啊,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人就很难忍,所以他就会乱了大谋。现在有些人觉得我们国家很软弱,其实这就是韬光养晦,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坏了我们大的战略。现在大的战略就是和平发展。等到你发展强大到一定的程度,什么都好办。你现在弱小,跟别人争,别人正好收拾你。蒙古人有一句俗语,人分上、中、下三等。说上等人的心胸像草原一样宽阔,无边无际;中等人的心胸可以容得下一只牦牛;下等人的心胸连一根针尖都放不下去,一天到晚耳朵竖得老高:“有没有说我啊?你说我什么?”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做大人。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为什么叫娑婆世界啊?就是说这个世界很苦。又叫“堪忍世界”,就是佛经里讲的,一个人要有忍辱的涵养,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好。因为这个世界确实有很多的不如意。要是没有忍辱的修养,我们的生活就会很难过,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需要忍辱,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如果没有忍辱,修行就难以成就。这个忍辱绝不是憋气啊,这个忍辱就是安住的意思,心里平和、祥和、坦然,这叫忍辱。比如我们在念佛、打坐的时候,瞌睡来了,腿酸了,这时候怎么办?睡觉吧,休息休息吧,今天辛苦了,明天再说吧,这样就不会再坚持了啊。这也属于不能忍辱,这叫法忍啊。
我们在生活当中对衣食住行也需要忍辱。比如说吃了不太可口的饮食,穿低档的衣服,住在破旧的房子里,也需要忍辱。颜回就能忍辱,颜回是不是老憋气:我是孔子这么了不起的学生,孔子那么喜欢我,我这么有智慧,看我生活得这么差,这么穷,真是不公平啊,老天不长眼啊!颜回有没有这样啊?“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你看,这就是颜回,大人物。这也是一种忍辱,叫“法忍”
如果没有忍辱的修养,痛苦就会随之而来。我们对大自然的气候热了、冷了,有些人很容易受不了。冷了不行,热了不行,远了不行,近了不行,高了不行,低了不行……这也需要忍辱,这都属于法忍啊。
对于佛法的接受也需要忍辱的修养,因为佛法跟我们固有的观念不一样。我们固有的观念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佛法的观念是以众生为中心,也就是无我。以自我为中心很好过,我们不用想就以自我为中心。要以别人为中心,把我放下来,老难过了,老不好受的。这也需要修忍辱啊,这就是修忍辱。因为佛法的修行与我们原有的习气是相冲突的。我们喜欢贪着,佛法教我们要出离,不要贪着;我们喜欢吃好吃的东西、穿高档的衣服,我们有种种的欲望,名色财食睡我们全部都想要。这些欲望、希望都想得到满足。大家有没有在佛前经常讲:佛啊,我要这个;佛啊,我要那个;我给你烧一柱香,请你满足我的愿望吧!那你有没有去还过愿?孩子考上大学了,还愿去!要是没考上,不去了,不灵!事实上都是凡夫的心态啊。佛法告诉我们,哪些欲望是合理的,哪些欲望是不合理的。有些可以做,有些是不可以做的。这叫“无生法忍”。这也需要忍辱。我们能够忍住不去做佛法规定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去做我们平常不想做,但是佛菩萨教导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需不需要忍啊?佛教我们去包容,我们可不喜欢包容了,佛教我们要原谅,我们可不喜欢原谅了。都需要忍。
忍一般有三种:生忍、法忍、无生法忍。生忍是什么?别人对我们的骂呀、打呀、欺负啊、诽谤呀,对这种的忍辱叫生忍。什么叫法忍啊?冷了啊、热了啊,环境的变化啊,这些都属于法忍。什么叫无生法忍呢?就是佛讲的“一切法无我”,这就属于无生法忍。
我们要持戒,持戒要以忍辱为基础。没有忍辱,我们戒是持不好的。忍辱对于学佛人来讲非常重要,我们只有在忍辱的基础上修行,才能“得佛圆音,具众相好”。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忍辱的修养,带着嗔恨心发出的声音是恨恨的,说的话是硬硬的,就像丢出去的石头一样,砸到谁都起个包啊。有些人带着欢喜、慈爱的声音说的话,跟带着嗔恨心所说的话不一样啊。忍辱就是慈悲,忍辱、慈悲的心态所发出的声音就会非常悦耳,人们很容易接受。所以说“得佛圆音”,所谓“具众相好”。亦是成佛时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都是要以忍辱作为基础才能修成的。你想不想长得漂亮呢?想不想长得庄严呢?想不想让别人见了都生欢喜啊?那要怎么办?修忍辱。为什么别人见我老不喜欢呢?不能修忍辱。心量小,别人就离你远远的。这个讲的是忍辱庄严。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