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慈诚加参仁波切:慈悲心的观修

发布时间:2025-01-21 05:04:38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慈诚加参仁波切:慈悲心的观修

菩提心依赖大悲心而生起,为了生起强烈的慈悲心,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真正地爱护一切有情众生。

(一)培养慈爱心

回忆自己一生中最被关爱的美好时光,回忆那种被无私关爱的温暖,回忆那个为了爱我们而付出许多艰辛努力的人,母亲、父亲或者祖父母……,由此激发自己的知恩、感恩、报恩之心。

以母亲为例,一般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母亲对我们的恩德是最大的。仔细想想母亲为了爱护我们所做出的种种艰辛的努力:

母亲在养育我的过程中,也许谈不上是百般疼爱,但她有一种天生的责任感,她总是全心全意地照顾我。未出生的时候,我的身体是由母亲的血肉和食物的精华而滋养的;我的身体是由母亲忍受种种病痛和羞惭的苦痛而出生的;我来到这个世间,是母亲舍弃她自己今生和来世的种种利乐,不顾一切抚养我成人的;我从不懂人事什么也不会开始,母亲教我学会很多事情,把我从不如人处提升到与人平等;为了让我未来的生活过得更好,母亲她费尽心机替我筹划、为我安排;母亲她从前的年轻美貌在养育我的辛苦操劳中渐渐变得衰弱多病。尤其回忆起母亲为了我所付出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往事,至今想起来还是感动不已,令我终生难忘……。

由这种知恩之心进而生起无比的感恩之心,由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想要报答恩情之心,直到感恩的爱心自然流露出来。

由于轮回中的生命是相续不断的,我们有一个身体就有一个母亲,没有任何一个有情众生过去世没有做过我们的父亲、母亲。在过去生中,每一个母亲都象今生的母亲一样地疼爱过我,为了养育我而做出过种种牺牲。

从这个角度思考,真心感恩一切众生就象感恩今世的母亲,把我们心中的慈爱从母亲延伸到其它亲人、朋友,到陌生人,再到我们不喜欢的人以及难以相处的人,甚至我们的敌人,最后延伸到遍虚空的一切有情生命。

每当我们到不同的地方,见到不同的人,应该想到:眼前的这个人在过去生是怎样地为了爱护我而辛苦付出过啊?可是现在他还在轮回痛苦中没有解脱,我能给他多一点快乐多好啊?因此,和每一个相识或不相识的人相处时,我们总感觉象和自己今生的亲人在一起时一样的欢喜和温暖。这样的心态能使我们周围的气氛愉快而祥和,而这种气氛又促使我们心中的慈爱更加增长。

如果这样循序渐进地观修,我们的心量会越来越广大,情绪会愈来愈稳定,心中的慈爱会愈来愈强烈。当我们习惯了这种观修,内心就可以真正地容纳所有众生。

(二)平等心的观修


我们自己饮水,现在我们知道,水,乃至于一切万物,都有见闻觉知,都能懂得人的意思,所以你给它善的讯息,它确实会变得很善很美,这是博士给我们做实验的。譬如比如我们平常喝的这杯水,你在水上贴个「感恩」,贴个「爱」字,这个水的质量就特别好,你要是相反的,贴个我「我讨厌你」、「我恨你」,那水的质量就特别不好,甚至于常常喝人会生病。然后你就懂得为什么大悲水能治病,就是这道理。

现在我们晓得水有见闻觉知,我们用大悲咒水晶杯,这就是大悲水。什么时候贴上去,一个小时以后你再喝,它确实就管用,你不会念也没关系,水会看,所以这个方法很好。

结缘 大悲咒水晶杯 敬请加微信18680571807 长期结缘 全年流通



想要生起真正的大悲心,必须平等看待每一个众生。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都有情感,都希望远离痛苦得到快乐,都渴望被理解和接受,都害怕孤独寂寞、害怕被遗弃,每个人都有无可奈何的无助和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每个人在思考、感受、权利等方面都是相同的。从轮回的角度来讲,一切众生无一未曾做过自己的亲友也无一未曾做过自己的怨敌。总之,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自他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

通过从自己身上体会烦恼和痛苦,推已及人想到轮回中的每一个生命都同样痛苦,同样想得到快乐。当看到他人痛苦时,设身处地想想自己在同样的情境下渴望避免痛苦的心情;当他人得到快乐时,设身处地想想自己在同样的情境下渴望得到快乐的心情。通过这种平等的慈悲心的观修,自己的心量会越来越广大,而且会越来越谦卑、慈爱。

(三)大悲心的观修:

1、自他相换的观修法:

当我们碰到烦恼和痛苦时,想到一切众生都在受苦,众生比我更苦。我再苦也还能生而为人,想想三恶道的众生那才是真苦啊!我这点痛苦算什么呢?!每个众生都是多么渴望脱离痛苦啊!因此发愿:“我一定要帮助众生得到解脱,即使下地狱我也不在乎,反正从无始以来我就是这么在轮回中转来转去。我愿意并欢喜地代一切众生承受我现在所经历的这种痛苦,以及永无止境的苦因,并以我三世所积累的善根、福德等,平等地供养给我的父母及一切众生。”

当我们正拥有某种快乐时,想到:“每一个众生虽然渴望得到快乐,但他们却不得不忍受各种无法摆脱的痛苦,如果我的快乐能转移给他们多好啊!”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满足喜悦地获得了我的供养,观想越仔细越好。如果是为了净化和治疗自己而做表面的、口是心非的观修,这是“爱我执”而不是慈悲心,这样的观修没有多大意义。

经常做这种“自他相换”的观修,我们过去自私自利的习气自然会转变成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心量也不会象以前那样狭窄,再大的痛苦和难关也会变得不是那么严重而能顺利地度过;当我们事事如意并拥有快乐的时候,也不会心生傲慢,反而会对痛苦中的众生更加悲悯;当他人得到满足和快乐的时候,也不会心生嫉妒,而是真心希望每一个众生都得到更多的、永恒不变的快乐,我们也因此而感到欣慰。

2、自他相换的呼吸法:

首先清晰地观想你的母亲(或其他你最爱的人)正在受苦,她是那么的难忍和悲伤!越仔细越好。然后,观想母亲的痛苦聚集成一大股灼热、污秽的黑烟。当你吸气时,观想这股黑烟进入你心中,它摧毁了你的“爱我执”并净化了你的一切恶业;当你呼气时,观想用一种明亮的光送出你的安详、喜悦、幸福和智慧,光芒净化了母亲的一切恶业和痛苦。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有人在受苦或者我们自己正拥有某种快乐时,就抓住机会进行这种训练。透过慈悲心,我们来承担一切众生的各种身心痛苦,吸气时,吸进他们的恐惧、挫折、伤害、愤怒、悲伤、怀疑等一切负面情绪;呼气时,呼出我们的快乐、安详、健康、善根福报等一切正面因素给他们。

这种“自他相换”的呼吸法是修练爱他胜己的菩提心非常重要的法门。

这种观修法对消除“爱我执”,启发和增长慈悲心有非常大的帮助。虽然这样的修习刚开始效果不一定明显,但是训练成习惯了,我们对痛苦的承受力就会越来越大,而且慈悲的力量也让我们真正地可以帮助众生。因果丝毫不爽,也非常不可思议!随着修习的成熟,我们代众生受苦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大。

三十三、培养慈悲心——自他交换

卡卢仁波切是一位彻底超凡的导师,他被视为当今西藏最伟大的法师之一。年轻的时候,卡卢便决定全心追求解脱道,因此放弃了俗世的生活,在各大山脉的洞窟中静修。他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离群自修,不久这位超凡圣者的声名开始在西藏传开。当时被视为“教系”的大宝法王(Karmapa)把他找了出来,验证他的领悟,并宣布卡卢在静修上的成就等同于密勒日巴(Milarepa)。他要求卡卢将佛法带到西方世界,卡卢不得已只好放弃独居生活,开始在西方各地成立静修中心。直到1989年辞世为止,他已经在世界各处成立了超过三百个以上的静修中心,是历史中将最多西方人带进佛法的大师。

在时轮金刚灌顶法会期间,也就是崔雅做了那个“崔雅”梦的同一个晚上,我梦见卡卢给了我一本含藏了宇宙所有秘密的书。时轮金刚法会结束后不久,我和崔雅又参加了在洛杉矶外大熊山所举行的,同样由卡卢主持为期10天的智慧传授闭关。

我曾经说过,我并不认为佛教是最佳或唯一的途径,也不认定自己是佛教徒;因为我与吠檀多哲学、基督教神秘体验论以及其他的宗教都有密切的关联。但如果一个人真想修行,就必须选定一条路,而我的路一直都是佛教的解脱道。所以我以切斯特顿(Chesterton)的讽语来作为总结:“所有的宗教都是相同的,特别是佛教。”

我的确认为佛教是涵盖最完整的宗教。它有许多特定的方法,可以帮助人往更高的层次进展,通灵、微细光明、自性、绝对境界。它在修行上有很清楚的次第,可以一步步引导你通过这些阶段,除非你自己的成长与转化能力不足才会受限。

智慧传授闭关要介绍的便是这些阶段与修行的方法。这次的闭关对崔雅而言格外重要,因为它彻底改变了崔雅日后静修的方式。

藏传佛教将解脱道分为三大阶段(每一个大阶段中包括了好几个次阶段),那就是:小乘(Hinayana)、大乘(Mahayana)以及金刚乘(Vajrayana)。

小乘是根本的练习,是所有佛教派别共有的基础与核心训练。此一阶段的重心便是默观练习或内观法门,这种方式的静修,崔雅持续了大约10年之久。在练习默观时,你只要维持舒服的坐姿(莲花或半莲花坐,盘腿或不盘腿均可),赤裸地注意着内心与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不去评断它、指责它、追踪它、避开它或欲求它,只要单纯地、毫不遗漏地注视着一切,然后任其来去。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要明了分裂出来的私我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坚固的实体,只是一连串无常而短暂的觉受罢了。如果一个人明白了私我竟然是这么的“空无”(empty),就会停止认同它、护卫它、担忧它,如此一来,我们就解脱了长久以来的痛苦和不快乐。正如为无为(Wei Wu Wei)所言:

你为什么不快乐?

因为你所想或所做的事,

99.9%都是为了自己,

然而那个私我却是不存在的。

智慧传授闭关的头几天,我们全神贯注地做这种基本的练习,参与的人都长期做过这项练习,后来卡卢又额外加以指导。

虽然这次练习非常殊胜,但仍嫌不足,因为纯然觉察或注视的本身,仍然有微细的二元对立性,解释这一点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最简单的是:小乘最主要的目的在于私我的解脱,而忽略了别人的解脱,这似乎显示了仍有私我存在的迹象。

因此小乘强调的是个人的解脱,而大乘强调的是众生的解脱。大乘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慈悲心。这并不是一种昌论,而是要透过实修让你的心中真的发展出慈悲心。

在这些修行中,最重要的便是“tonglen”,意思是“自他交换”(又称“施受法”——译注)一个人一旦在默观上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接下来便要步向自他交换的练习。这种练习极具威力与变化的效果,在西藏一直属于秘密修行,直到近年来才被公开。这个练习开始深入崔雅的心中。方法如下:

在静修时观想一个你所爱的人正在经历许多苦难,如病痛、损失、沮丧、痛苦、焦虑、恐惧,等等。当你吸气时,想像这个人的痛苦如同浓烟般的乌云进入你的鼻孔,然后深入你的内心。让那份苦难在你的心中停留一会儿,安静地体会一下;接着在呼气时,呼出你所有的祥和、自由、健康、良善与美德给那个人。想像这些好的品质如同治疗和解脱的光明进入那个人的身体,那个人因此感受到彻底的解脱、释放与快乐。以此方式连续呼吸几次。再想像那个人所居住的城镇。吸气时吸入这个城镇所遭受的所有苦难,呼气时把你的健康与快乐吐给其中的每一个居民。接着把观想的对象扩大到整个州、整个国家、整个星球、整个宇宙。你将每个地方所有生命的苦难全都吸入,再将你的健康、快乐与良善反吐给他们。

当人们第一次接触这种练习时,反应通常十分强烈。我的感觉就是如此。将这些乌漆麻黑的东西吸入体内?开什么玩笑?!如果我因此生病了怎么办?这是多么疯狂又危险的事!当卡卢第一次教我们自他交换的练习时,上百名的与会者之中,有一位女士突然站了起来,问了一个令在场的人都深有同感的问题:“如果我观想的对象是个患有重病的人,而他的病气上了我的身怎么办?”

卡卢毫不迟疑地回答:“你应该这么想,哦,太好了!这个观想发生功效了。”

这就是整个重点所在。我们这群号称“无我”的佛教徒,马上露出了私我的马脚。我们来这里修行只是为了个人的解脱和减轻自己的痛苦,要我们承受别人的苦,即使只是想像也免谈。

自他交换的练习正是为了斩断那个私我的自我关切、自我助长和自我防卫。自他交换能深刻地去除主、客的二元对立,让我们逐渐认清我们最恐惧的是:让自己受伤。这个练习不只要我们对别人的苦难产生慈悲心,更要心甘情愿地吸入别人的痛苦,把好的品质吐给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大乘慈悲解脱之道。这一点和基督的作为是相同的:承受世人的罪,并因此转化了他们(以及你自己)。

这个观点其实很简单:自、他是很容易交换的,因为这两者是相等的,对真我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同。相反地,如果自、他无法交换,我们便会封锁真我的知觉,也就是纯然非二元的知觉。如果我们不愿意承受他人的苦难,就会被自己的苦难封锁。诚如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所说:“当最后的审判来临时,如果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毁灭,我就会被自己的自我紧紧地掳攫。”

如果一个人长期练习自他交换,奇怪的事会开始发生。首先没有人因此真的得病。尽管我们当中有许多人以恐惧为借口而拒绝做这项练习,但我发现没有任何人因为练习它而生病,反之,你发觉自己不再逃避痛苦,不管这痛苦是你的还是他人的。除了不再逃避痛苦之外,你还发现因为你愿意将痛苦吸入自己体内再释放出来,而有能力转化它。你的心中产生真正的改变是因为你不再企图保护自己了。接着你会放松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紧张,你领悟到那个在受苦或享受成功滋味的,根本是同一个大我。如果宇宙里只有一个共通的我在享受成功,何需羡慕别人呢?自他交换的正面价值是:我为他人的美德感到快乐,在非二元的觉察中,他们和我是无别的。一种伟大的“平等意识”因而发展,它一方面去除了骄傲与自尊,另一方面也斩断了恐惧与嫉妒。

建立了大乘的慈悲心,在某种程度上领悟了自他交换的本质,接下来所要学习的便是金刚乘的解脱道。金刚乘奠基于一个不妥协的原则之上:存在于宇宙的只有共通的佛性。如果一名行者继续不断地去除自己的二元对立,就会逐渐发现高低、圣凡都是完全佛性的展现。整个宇宙都是那空无、明澈、无碍、自发的觉性所示现的游戏三昧。当然我们发展觉知并不是为了游戏,因为存在的只有觉性罢了。金刚乘的修行就是觉知、能量与光明的游戏三昧,它反映了长青哲学的智慧:宇宙就是神性的游戏,而所有的众生都是神圣的。

金刚乘有三部主要的密续。第一部是“外密”。你观想本尊在你的前方或头顶,向你洒下治疗的能量或光明,并赐予你祝福和智慧。这就是我所谓的第七个层次——通灵层次,人们在这个层次开始与神建立起内心的交流。

第二部是“内密”。你观想自己就是本尊,并且不断地诵持本尊的咒语。这就是我所谓的第八个层次,微细光明层次,人们在这个层次与神合而为一。第三部是 “秘密”,这时你和本尊都融入纯粹的空性中,也就是我所谓的自性阶段。这个阶段的行者无需再观想、持咒或专注禅定,你只需要领悟自己本来便俱足佛性,而且从来就是解脱的。既然众生早已俱足佛性,就没有“成佛”这件事了。存在于十方的只有佛性或神性,你只需安住在心的本然中。所有生起的现象,都是你本觉的点缀罢了。所有示现的或未示现的,也就是无论空或有,都在你不二的觉性中展现着游戏三昧。

亏损失败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