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安士全书新白话版39

发布时间:2024-10-03 05:03:48作者:大悲咒在线网
安士全书新白话版39

党恶冥谴(见《观感录》)

龙游的邵秋芳,崇祯甲申年,县里禁止屠宰,乡间担心衙役干扰,贿赂邵去打掩护,屠户于是能放肆屠宰。乙酉年四月二日,邵死了。七天醒来,说自己到了冥间,见到冥王审理宰牛的事,有牛来咬。又有屠夫王十一,也要嫁祸他。牛刀、血盆忽然出现在眼前,邵极力辩解。冥王说:“虽然不是你杀的,但是当时没有你的掩护,他们害怕犯罪,未必敢杀了。”查邵的寿命没有完,因此让他回阳世,死后再处分。

[按]屠杀的事,开放容易,禁止就难。一旦劝人开放,就披毛戴角了。出入衙门的,还要慎重啊!

劝养亲者(以下言居家不宜杀生)

做为人子的孝养双亲,方法各有不同;完全下养的是小孝,完全次养的是中孝,完全上养的是大孝,只有完全最上养的是大孝的大孝。为什么呢?所谓下养,只知口腹的奉献,酒食美味,不会有缺少的感叹,这也是世间难能的了,叫做小孝。所谓次养,体会双亲的意思,父母爱的也爱,父母敬的也敬,使双亲心中安乐,就是中孝。所谓上养,让双亲明白道理,善的就赞成,错的就劝谏,使父母圣德常在,这是大孝。至于最上养的,再进一步了,常念父母的恩,等同天地,父母的寿数,容易变迁,应当用什么办法,能报答亲恩?什么办法能延长亲寿?什么办法能使父母出离生死?什么办法能使父母罪障消除?什么办法能使父母进入圣流,究竟成佛?譬如刀兵劫到来,背负双亲逃离,逃到山中,会不会也有贼寇来呢?逃到水中,会不会也有贼寇来呢?逃到旷野,会不会也有贼寇来呢?反复思虑,必定使父母万分的安全。这是最上养,也叫无上养,也叫超出一切世间养,岂不是大孝的大孝吗?若是杀生养亲,使其它物类来世报冤仇,父母多生多世偿还冤债,就等于是用毒肉救双亲的饥饿,毒酒解双亲的渴了。多么重的忤逆啊,能借口是孝吗?有人说:“读书人功成名就,光祖耀宗,可算是孝吗?”答:“功成名就,本来可取啊。若是用来辅助他的善行,自然是荣耀双亲。倘若用来助长他的恶行,不是反而污辱双亲吗?奏桧、严嵩的父亲,也是宰相的父亲啊,假如是在今天,人们必定厌恶、疾恨了。”所以知道孝子荣耀又亲,莫如积德,功名还是在其次的了。

业钱偿报(见《好生录》)

嘉兴有一老太,她儿子以捕蟹为生。常用草绳绑蟹去卖,卖完以后,随即换柴米给母亲。有一天,老太病了,就把草绳塞进肚子里,塞完后,又一节一节抽出来,出来后,又塞进去,反反复复。肠肺里的血水,就从口中牵出。自己说:“我受儿子的业钱奉养,所以得这个报应,稍不这样做,反觉得难过。”围观的人成堆。这样几天就死了。

[按]昔日世尊在王舍城中,见一大鱼,身上有很多头,头与头不相同,落在网中。世尊见了,入慈心三昧,呼唤这鱼,鱼就答应。世尊问:“你母亲在哪里?”答:“母亲在茅厕中作虫子。”佛对比丘们说:“这大鱼,在迦叶佛时(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佛,是七佛之一),作三藏比丘,因为恶口,受多头的果报。他母亲那时受他的利养,因为这个因缘,作茅厕中的虫子。”这样看来,可知业钱养亲,尚且不是孝子的作为,何况随世俗的知见,杀生享受呢?

饾饤余业(出《观感录》)

常熟的顾顺之,住在无锡,一直吃素。康熙庚戌年二月初一,昏迷了七昼夜,醒来后,说道:“见道人约去听经,到了那里,前法堂讲《金刚经》,后法堂讲《报恩经》。讲完后说:‘吃素的,坚心念佛,食肉的,一定要戒杀生。一可以超度父母,二可以消自己的罪业。

’过了一会儿,忽然见母亲在血池中哭泣,螺蛳、蚯蚓绕在身上。道人说:‘你今生的母亲已度,这是过去的母亲啊。因为她好吃肥鸭,所以物类绕身罢了。须念《往生咒》超度。’顾于是醒了。”

[按]世俗称孝,止在一世。佛门尽孝,是利益多生多世,所以是大孝。

劝爱子者

儿童造的杀业,由于父兄不禁止,就习以为常了。开始只是以为昆虫蝼蚁不足怜惜,接着就以为屠牛杀犬不必戒了。同情心既然没有了,失节败名,颠覆祖宗断绝后代,没有不是这个因由。所以知道孩童时,学习善就善,学习恶就恶,不可一天失了教育啊。普劝做父兄的,不要以为物命微小而不救护,不要以为儿童幼稚而不防范。使子弟的见闻,无非都是善行。虽然是不仁的资质,还要化导,何况本善的呢?不然,幼时失教,后来虽然后悔,也来不及了。

汤公述冥(出《观感录》)

溧水的汤聘,顺治甲午年参加乡试,考试后疾病发作。到了十月六日夜半,全身僵冷,一生的行事,全都出现在眼前。回忆自己童子时,玩耍藏一鸡在沟里,被黄鼠狼伤了;又杀死蝙蝠一窝;又因一仆人贪睡,就燃油纸烧伤他的手。须臾间,见蝙蝠等都来索命,心里很害怕。其余善事,丝毫都必有记录。忽然想到《心经》“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的话,觉得心里渐渐安稳。见观音大士的杨枝一洒,就醒来了。到辛丑年,成为进士。

[按]汤的藏鸡、杀蝠,只是儿童时的事罢了,但刚到冥间,就都来索命,那幼年的杀业的都不饶恕也就明白了。何况儿童的伤害,岂止是一鸡一蝠呢?爱子弟的人,急需想到后患而预防吧。

探巢枯足(见《好生录》)

冀州的一小儿,常探鸟巢取鸟蛋来吃。有一天有人叫他说:“有一处有鸟蛋,可以跟我去取。”就牵小儿到桑田。忽然见路边有一城,城中都是绣户花街,歌舞喧闹。小儿奇怪说:“什么时候有这城的?”使者喝斥他不要说话,于是引入城中。城门忽然紧闭,满城都是热铁、碎火,烫脚不可忍。小儿呼喊,奔到南门,南门关闭,到东门,东门关闭,西北也是如此。这时有采桑的人,见小儿在田中哭喊奔跑,以为是疯病,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来喊他,小儿才应声倒地,城里的火都不见了。父亲看他的脚,膝下焦烂如烧烤一样。小儿说明原委,抱回去疗养,膝盖下就成为枯骨了。

[按]地狱的苦,都是自心造的,也是从自心显现的。福力很厚的,地狱就是天宫;罪恶很深的,天宫就成地狱。譬如患疟疾的人,与无病的人在一起,无病的人本来不觉得寒冷,而病人却摩牙发抖,好像卧在大雪中。无病的人本来不觉得热,而病人却大汗淋漓,好像处在猛火中,这是一证明啊。又如六欲天子(就是欲界的六重天;天子,天王)都享受天食,而其中福力优胜的,那色彩纯白,福力差的,那色彩渐渐变红。天衣、天宝以及宫殿,也是如此,这也是一证明啊。又如世人在母腹中,被五脏、污血遮蔽;而世尊在摩耶夫人的(释迦牟尼佛的生母)腹中,入离垢三昧,就有旃檀、妙宝、宫殿百千万数,自然庄严。难道不是一切惟心造吗?所以知道这小儿听到有鸟蛋,是自心显现,没有鸟蛋啊。桑田有城,是自心显现的冤业城啊。满城都是火,是自心显现的烦恼火啊。关在四门里而不能出,是自心显现的牢狱门啊。所以说,地狱不远,就在眼前,随人的业报显现罢了。

劝妇女

女子“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诗经》语)。她们对于屠宰烹调,往往习惯为常态,如果不是过去世种有德本,是不能毅然相信顺从戒杀的。然而既然掌管家中的厨房饮食,那一家的生杀权力,也掌管大半了。好生的人,怎么可以不慈祥的劝化,淑善自己的闺房呢?

写经脱苦(出《法苑珠林》)

唐朝龙朔元年,洛州的伍五娘死了一月多,托梦给她姐姐及弟弟说:“我小时候长疮,杀了一螃蟹涂抹疮上。疮虽然好了,而我已经落入刀林地狱了。现在有七刀在身,痛不可忍,愿你们作佛事救我。”姐姐就把伍遗留的衣服送给净土寺宝献师,请写《金刚经》七卷。写完后,又梦到伍来致谢说:“现在七刀都出来了,借你们祈福转生了。”

[按]对病有益尚且不可以,何况随便造杀业呢?

蝇蚁索命(出《观感录》)

明朝末年,无锡的余氏,二十多岁,就持斋信佛,但性情厌恶苍蝇蚂蚁,见到就杀死。七十二岁时,病很重,大叫有无数蚂蚁进入口中,又呼喊有千万苍蝇都来索命。过了一会儿,见引魂童子来,就死了。

[按]看余氏好杀苍蝇蚂蚁,及临终恶报的情形,那持斋信佛,必定是泛泛的可知了。不然,如来具有无量的威力,至心念佛一声,还能免除过去世的重罪,哪有一生的修持,而不能免除现在的业障呢?又哪里有真实信佛,而还要杀害苍蝇蚂蚁的呢?

劝勿畜猫

人造恶业,如种植葛藤,一旦发芽,枝叶蔓生。就拿畜猫来说,从世俗观点看,不过是造业一端,若是在明眼人看来,却能长养无量恶业。现今试着略微陈述一二:因为老鼠本来对人没有害,而我忽然起恶意加害它,叫做无缘杀;我不能害,而借助猫,叫做教他杀;见捕鼠而喜悦,叫做随喜杀;见捕鼠而称赞,叫做赞叹杀;放纵猫到有老鼠的地方,叫做方便杀;想要它天天捕鼠,叫做誓愿杀;本来养猫是为了吃我家的老鼠,而猫正吃我家的老鼠,叫做正杀,也叫做通心杀;本来养猫是为了吃我家的老鼠,而猫却吃了邻家的老鼠,叫做盗杀,也叫做隔心杀;畜猫止想杀老鼠,却要烹鱼喂它,叫做增益杀;使亲戚邻里效仿,子弟效仿,叫做辗转无尽杀。这样无量的恶业,都是从畜猫那一念开始的啊,能不严格戒除吗?

硕鼠呈文(出《古史谈苑》)

李昭嘏参加会试,主考官阅读他的文章,觉得不好,就扔到架上。不一会儿有大老鼠来衔李的试卷到主考枕边,主考扔了大老鼠又衔来反复再三。主考奇怪就录取了。公布名单后问李的原故,李说:“已经三代不养猫了。”

[按]家中多养一东西,就多一业障。《菩萨戒经》说:“若佛子(指受戒的佛教徒,又总称一切众生)长养猫狸猪狗者,犯轻垢罪。”《优婆塞戒经》说:“畜猫狸者得罪,养猪羊等者得罪,养蚕者得罪。”经典记载不止单一,可惜世人无缘见到而已。怜惜物命的人,种花养鱼之类,都不可高兴去做,多有杀生的拖累啊。希望细想想,不要以为是迂腐的话啊。

劝诞日称觞者(以下言吉庆不宜杀生)

诞辰日称为觞,确实是欢乐的事。然而应当想到今天儿孙满堂,举杯祝寿的时刻,正是昔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意思是父母生我辛苦)的日子。今天的人一遇到寿诞生日,就杀物类,广宴亲朋,至于无边的恩情,却不顾念,太奇怪了啊。呜呼!做儿子的一生,耗费父母无量的精神,增添父母无量的烦恼,直到白发苍苍,还要用杀业累及父母,于心何安?昔日唐太宗处在万乘的尊贵,尚且在生日时不敢为乐,何况其他呢?敢告仁人孝子,每逢诞辰,应当冷静想一想:“今天不要贪图享乐啊,当年父亲母亲,为我不肖的形体,几度紧张的要死,就在这一天啊。今天不要贪图享乐啊,当年过了这一天之后,慈母夜夜朝朝,怀我抱我,推我干燥处自己就湿处,多年不能安睡啊。今天不要贪图享乐啊,我已成家立业,安享家中富裕,不知父母轮回哪一道,这时的苦乐怎么样啊?”纵然是广修善事,给冥间做福,还是恐怕不够;怎么忍心把母难的日子,作为聚会喝酒歌舞欢乐用呢?

送经答寿(昆邑共传)

昆山的徐母许太夫人,是翰林徐锡余的母亲啊,持斋素好行善,礼拜念佛不断。崇祯丁丑年冬,是她的六十寿诞,当天,只修福斋僧。把亲友送来的寿礼钱,刻印《法华经》一部,答谢宴席仍用蔬肴,然后把刻印的佛经,每人各送一部,明理的人没有不羡慕的。夫人后来更加健康长寿,子孙繁盛等等。

[按]他人用荤腥答谢,反而招来短寿的因,徐母用法味报恩,就是种长生的果。这里的谁得谁失,何去何从,唯愿在清夜深思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在线网